人工智慧很熱,但有時候會熱得燙手。
日前,據英國《衛報》披露,人工智慧已經出現了種族和性別偏見。這種偏見,恰源於其引以爲傲的學習能力——它們將人類語言和觀念中的糟粕,一併學了過去。
這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早在一年前,微軟的Twitter聊天機器人Tay便被網友「玩壞」,迫使微軟不得不將這個會爆粗口的賬號緊急下線。
在此情景下,「人」性本善(惡)的爭論,再度甚囂塵上。甚至有人腦洞大開,擔心人工智慧會被用來「淨化種族」……
這樣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但似乎言之過早。在人工智慧技術尚未擁有良好投資回報率之前,相信沒有人會熱衷於拿它「當槍使」。
就像未來人文學家Gerd Leonhard所說,提到人工智慧,還請大家暫時忘掉所有好萊塢影片中的未來場景,和你的種種憂慮(這些問題,自會有道德和準則去規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全面地來認識人工智慧。
財富,還是泡沫?
如果打開搜索引擎,一定會被各種言論迷了雙眼。比如,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的一句「實現真正的人工智慧大約要500年,你要讓我在後面再加個0我也不反對」,就被媒體大肆炒作。一盆冷水潑完,彷彿人工智慧就是個遙不可及的妄想。
的確,要實現「真正的」人工智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人工智慧所帶來的變革,已是有目共睹。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們便親眼見證了「阿爾法狗」的崛起。從戰勝圍棋二段選手,到橫掃世界頂尖高手,它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埃森哲技術與創新董事總經理Justin Baird把人工智慧分爲1到10個等級,最初級的AI完成最基本的自動化任務,而最複雜的則是可自主工作的一整套系統。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慧對勞動力和經濟的潛在影響,堪稱驚人!埃森哲最新有關12個發達經濟體的預測報告顯示,人工智慧對於未來的創新和發展將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引擎。以2035年的美國爲例,人工智慧將幫助其經濟成長率從目前的2.6%提升至4.6%(近8兆美元)。
中國網路數據資訊中心的調查也表明,感知系統和人工智慧在更廣泛領域應用後,將會推動全球經濟成長從2016年的80億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47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5.1%。
未來,人工智慧有望徹底改變傳統的人機互動方式,真正意義上實現第三代業務流程轉型。
敵人,抑或朋友?
爲什麼人工智慧可以帶來如此驚人的成長?因爲它將是一個「釋放的飛輪效應」——人工智慧會幫助人類從重複的任務中解脫出來,去創造更多、更大的價值。這在人類歷史上的數次工業革命中屢見不鮮。
但與此同時,另一個伴隨了人類數百年的問題也再度出現——機器/電腦/人工智慧的崛起,會不會搶了人類的飯碗?
這一顧慮,在小A早前的一項調研中有所體現。高達84%的管理者認爲,人工智慧將提升工作效率和樂趣,但也有36%的受訪者擔心人工智慧會威脅到他們的飯碗。並且,越是基層、越是年長、越是處於發達經濟體的管理者,對人工智慧越是持保留態度。
的確,人工智慧將承擔越來越多的常規性工作,甚至輔助人們的決策,但它絕不可能取代人類的地位。相反,小A更願意將這種趨勢稱之爲「解放」。正是得益於人工智慧的出現,人類的大腦和雙手才得以解放出來,探尋新的用武之地。
「至少目前,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還達不到人類的一般理解與學習能力。」在Justin Baird看來,在人工智慧無法開展的「判斷性工作」方面,人類會具有無法替代的優勢。如何在缺乏充分可靠資訊時,運用自身經驗和專業知識來做出關鍵業務決策和實踐,恰是人類判斷力的真正價值所在。
埃森哲的人工智慧公式
既然人工智慧是財富,也是朋友,那接下去的問題便是——如何讓它創造價值,實現上文所提到的經濟成長目標。埃森哲認爲,人工智慧的價值創造將主要覆蓋以下三個關鍵領域:
1. 重塑商業模式和流程。人工智慧絕非簡單的自動化過程,而是透過流程來提高完善自己。換言之,人工智慧實質爲「智慧過程自動化」。
2. 人際關係互換。人工智慧的應用可以幫助人們花費時間去處理非常規任務,它們僅佔全部任務的20%,卻能創造全部價值的80%。在這裏,人+人工智慧=更多價值、效率和創新。
3. 解鎖困值數據。面對每天產生的2.5兆位元組的天文級數據量,人工智慧將扮演終極數據科學家的角色,成立指數演演化模板的程式,解鎖大量困值數據,發現更多價值。
「在埃森哲人工智慧公式中,人、流程與數據是最重要的三大組成部分;而要實現更多商業價值,人工智慧技術的組合效應則是關鍵。」埃森哲戰略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技術戰略主管Malcolm Hsiao坦言,既不生產像Alpha Go這樣的人工智慧產品,也不像谷歌、亞馬遜那樣打造平臺,但憑藉人工智慧的技術組合,加之對行業以及商業機會的深刻洞察,將兩者巧妙結合就能創造價值。目前,埃森哲已將自主研發的7000餘個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成功嵌入將近80%的客戶中,爲其帶來了效率和收益。
舉個小例子:在印尼,我們透過使用無人機,結合電腦視覺、貝葉斯學習和地理空間分析等一系列人工智慧技術,幫助專業林業公司,在種植超過15年、覆蓋500萬公頃的土地上,分析得出了100萬次記錄和6000個變數數據。
曾經兩人在4天內的工作量,大致可勘察25公頃並對35,000顆樹做出評估,如今使用人工智慧引擎僅需5分鐘,便可覆蓋175公頃的250,000棵樹。
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埃森哲組建了一個有意思的公式,解釋人工智慧如何與商業價值組合在一起:
這一公式如何解讀?它的背後又隱藏著哪些鮮爲人知的觀點?近日,由埃森哲和IDC主辦的CIO&創新圓桌會便邀請到以上文中的諸位大咖:Malcolm Hsiao、Justin Baird、Gerd Leonhard等,爲我們縱論人工智慧的現狀與未來。
文章的最後,小A爲您帶來了圓桌會現場的影片實錄。如果想了解大咖們更詳盡的前沿觀點與行業解讀,請戳此處,小A爲你奉上全部中、英文字幕,以備你做學習筆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