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10.51,"text":"也許不是像蒙太古(Montague)和凱普萊特(Capulet)兩大家族(《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兩位主角所屬的家族——譯者注)那樣水火不容,也不像鯊魚隊(Sharks)和噴氣機隊(Jets)(兩支冰球隊伍——譯者注)那樣針鋒相對,但在極客的世界裏,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start":30.39,"text":"數十年來,在研究人工智慧的專家圈子中,兩個相互競爭的「部落」一直在世界各地的研究實驗室和會議廳裏激烈交鋒。"},{"start":40.6,"text":"但他們揮舞的不是刀劍或彈簧刀,應該說,他們沒有比數學模型和電腦代碼更具威脅性的東西了。"}],[{"start":49.29,"text":"「聯結主義者」(connectionist)部落認爲,電腦可以透過處理大量相互關聯的計算,以人類的方式學習行爲。"},{"start":57.22,"text":"而「符號主義者」(symbolist)則認爲,機器只能遵循互不相關的規則,機器的指令包含在特定的符號中,比如數字和字母。"}],[{"start":66.9,"text":"人工智慧先驅最初對聯結主義者的理念報以極大的熱情,但隨著研究人員意識到人類和機器智慧的屬性非常不同,符號主義者開始佔據主導地位。"},{"start":79.38000000000001,"text":"但過去十年,特立獨行的聯結主義者進行了復仇,人工智慧領域許多最顯著的進步都出自他們這派,比如語音和影像識別系統、會話機器人、半自動駕駛汽車,以及2016年因在極其複雜的圍棋比賽中擊敗世界最強冠軍而聲名大噪的AlphaGo程式。"}],[{"start":101.39000000000001,"text":"這場正在迅速改變世界的智慧復辟正是科技領域作家凱德•梅茲(Cade Metz)內容豐富多彩、值得一讀的著作《天才製造者》(Genius Makers)中談論的主題。"},{"start":112.14000000000001,"text":"隨著電腦逐步侵入我們生活中幾乎每個角落,這些人工智慧研究人員開始成爲我們演算法時代的設計師,決定著我們能吸收到哪些資訊,以及會做出怎樣的決策。"},{"start":125.99000000000001,"text":"因此,更多地瞭解他們是誰、他們在想什麼,是非常重要的。"}],[{"start":131.35000000000002,"text":"正如梅茲所闡釋的那樣,神經網路的聯結主義理念——即模仿人類大腦的功能——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start":140.63000000000002,"text":"但到了世紀交替時,大多數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放棄了這一領域,認爲這是一條死衚衕。"},{"start":148.11,"text":"人工智慧領域最強大、最令人敬畏的先驅之一馬爾溫•明斯基(Marvin Minsky)對研究這個領域的人員發出嘲笑。"},{"start":156.32000000000002,"text":"他對一名研究人員說:「像你這樣聰明的年輕人怎麼能在這種事情上浪費時間呢?」"}],[{"start":163.16000000000003,"text":"然而,一位研究人員所稱的「神經網路地下黨」讓這種信念得以延續。"},{"start":169.12000000000003,"text":"其中一位擁護者是出身英國科學世家、現爲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教授的傑弗裏•欣頓(Geoffrey Hinton),儘管他忍受著前後兩位妻子因癌症去世的痛苦、以及導致他無法坐住的背部疾病,但他還是以非凡的遠見和決心給這個領域注入了新活力。"}],[{"start":187.57000000000002,"text":"隨著電腦效能變得更加強大,數據集規模激增,演算法變得更加複雜,像欣頓這樣的深度學習研究人員能夠取得越來越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結果,人工智慧領域的主流羣體再也不能忽視這些結果。"},{"start":204.02,"text":"梅茲介紹了其中幾位專家的個人經歷和研究進展,其中包括楊立昆(Yann LeCun)、約舒亞•本希奧(Yoshua Bengio)、吳恩達(Andrew Ng)和傑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start":214.01000000000002,"text":"其中哈薩比斯是總部位於倫敦的、發明了AlphaGo程式的DeepMind的聯合創辦人。"}],[{"start":221.07000000000002,"text":"當這些深度學習系統的潛力被認識到時,谷歌(Google)、Facebook、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和中國百度(Baidu)等大型科技企業爭相與頂尖研究人員簽約,這些研究人員的薪水能夠與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四分衛的薪水相媲美。"},{"start":238.46000000000004,"text":"欣頓曾爲他創辦的只有三個人的新創企業舉行過拍賣,隨後在2012年以4400萬美元的價格將它賣給了谷歌。"},{"start":248.47000000000003,"text":"同樣於2014年被谷歌收購的DeepMind的人員成本約爲每名員工37.1萬美元。"}],[{"start":255.95000000000002,"text":"正如你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科技記者所抱有的期待一樣,梅茲的著作參考了大量資料並進行了細緻的研究。"},{"start":264.56,"text":"在8年中,他採訪了逾400人。"},{"start":267.65,"text":"不過,一些最具爭議性的問題在書中雖有涉獵,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深入探討。"}],[{"start":274.58,"text":"根據梅茲的記述,剛剛頗具爭議地被谷歌解僱的兩位人工智慧倫理研究人員——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和蒂姆尼特•格布魯(Timnit Gebru)多年前就曾抱怨這個領域令人震驚地缺乏多樣性。"},{"start":288.81,"text":"在一次人工智慧會議上,格布魯統計了一下,在5500名與會者中,只有6名黑人,而且都是男性。"},{"start":297.97,"text":"但梅茲並沒有充分地說明米切爾所說的「全是男人」的現象會造成什麼後果。"}],[{"start":304.25,"text":"他也沒有就模型的侷限性和巨大能源消耗的問題向頂級研究員發出有力的詰問。"},{"start":311.25,"text":"他們宣稱要實現人工通用智慧——即機器智慧在各個領域都超越人類——的雄心令許多觀察人士害怕,而書中基本上沒有對這一點提出質疑。"}],[{"start":323.14,"text":"《天才製造者》是一本還算不錯的讀物,但是讀者看完以後,可能會覺得要是作者展示了更有深度的洞悉就好了。"}],[{"start":332.87,"text":"《天才製造者:一羣將人工智慧帶給谷歌、Facebook乃至全世界的特立獨行的人》(Genius Makers: The Mavericks Who Brought AI to Google, Facebook and the World),凱德•梅茲(Cade Metz)著,蘭登書屋(Random House Business)出版,建議零售價20英鎊,384頁"}],[{"start":350.95,"text":"約翰•桑希爾(John Thornhill)是英國《金融時報》的創新編輯"}],[{"start":355.09,"text":"譯者/何黎"}]],"url":"https://creatives.ftacademy.cn/album/001091850-cn-1616236463.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