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正嚴陣以待敵意收購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觀點 日本商業和金融

日本企業正嚴陣以待敵意收購

股東維權主義和私募股權交易的數量激增。

東京的一位投資銀行負責人坦言,目前對日本首席執行長的最佳建議是策劃一項極其激進的舉措,以至於沒有人會想到你會考慮這樣的做法:出售看似不可或缺的資產、徹底分拆、變革性交易——一些遠遠超出你說過要爲提升企業價值能採取的任何舉動。

然後把這個想法放進公司保險箱,標明「緊急使用」,並隨身攜帶密碼。在2025年年底之前,需要用到它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日本企業已經受到衝擊,每家都需要一個計劃。

這位銀行家說,自9月份以來,他已經向多位憂心忡忡的首席執行長提出了這一建議。在這一年裏,日本上市公司的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的速度在18個月前還很少有人會認爲是可行的。濫用公司治理、糟糕的資本分配以及長期壓低股東利益的現象更加難以掩蓋。包括國家認可的「未經同意的收購」概念在內,市場又有了新的可怕之處。

2024年,日本的股東維權主義主義和私募股權交易將僅次於美國。KKR與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在富士軟體問題上的衝突不斷升級,令人震驚地展示了當一家擁有相當規模股份的維權基金決定啓動整個公司的出售程式,而私募股權基金決定對結果進行鬥爭時可能發生的情況。

主流投資者也被鼓勵對日本公司採取更強硬的態度,而這也是受到了體制的鼓勵。11月,東京證券交易所發佈了一份特別檔案,列舉了受挫基金經理的經歷,並以有時令人尷尬的細節列出了「公司與投資者觀點不一致的案例」。

與此同時,政府在2023年年中更新了併購指南,以鼓勵企業提高所收到收購要約的透明度,並推動一些早該進行的國內整合。根深蒂固的管理層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對這些接洽置之不理。

加拿大Alimentation Couche-Tard公司以470億美元收購日本最大的便利店營運商Seven & i Holdings的做法證明,除非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否則任何日本公司都不會被排除在外。日產汽車公司與本田汽車公司的初步合併談判之所以加快,很可能是因爲人們認爲,如果推遲談判,外國買家就有時間撲上來。

當日本公司焦慮不安地諮詢顧問,如何應對強硬的維權者的激烈要求、如何安撫更挑剔的養老基金或如何在面對財大氣粗的合法買家保持獨立時,券商和銀行家們卻在忙著編制名單,精確地列出哪些估值低、管理差的公司是最容易受到攻擊的目標。

「現在,沒有人是安全的,本來就該如此……日本是一個價格極低、流動性高、目標豐富的環境,」里昂證券(CLSA)策略師尼古拉斯•史密斯(Nicholas Smith)說。

面對來自維權者或買家的突如其來的全方位挑戰,日本公司的現實情況是,只有幾種方法可以可靠地保護自己。一些「小蝦米」可能寄希望於毒丸計劃,另一些可能希望自己被裹在國家安全的保護殼裏。其他公司只需要比現在更有利可圖,更有價值。

好訊息是,大量私募股權的存在及其對收購(甚至爭奪)優質日本企業的熱情,意味著命運目前正在提供一個解決方案。剝離非核心業務並將公司簡化爲更簡單的實體,從未像現在這樣成爲一個更可行的選擇。

但並不是所有企業都有時間在維權投資者、敵意收購者或兩者的組合決定出擊之前做好準備。而當他們出手時,最明顯的攻擊理由之一將是現任管理層未能充分專注於提高公司的估值和盈利能力。當維權投資者嘲笑中期計劃的保守,或買家利用你的企業結構所帶來的集團折扣時,是時候啓動保險箱中的計劃了:一個重新估值的緊急方案,以大膽、隨時可用的激進思維來擊退攻擊者。

這是一個很好的理論,在短期內也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不過,用不了多久,每個投資者向日本管理層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的保險箱裏有什麼?」

leo.lewis@ft.com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川普的貿易「解放日」是什麼?

美國總統將4月2日定爲全面升級關稅政策的時刻。

「這不是父母的錯」:數字權利活動家比班•基德龍

這位從電影導演轉爲無黨派上議院議員的人士談論了與大型科技公司鬥爭以保護兒童的經歷,以及失聲如何讓她對權力有了新的見解。

使利比亞持續分裂的非法石油貿易

高額補貼的燃料被走私出境,銷往國外,幫助維持對立政治派別的生存。

暴雨將至:我們爲何忽視地表水氾濫風險的上升?

新的模型顯示,英國有460萬處房產面臨降雨量超過地面吸收能力的風險,比一年前增加了43%。保險公司正在撤退,但很少有房主願意接受他們的脆弱性。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在屈從川普要求後辭職

卡特里娜•阿姆斯特朗在該機構同意一系列改革以避免資金削減一週後離職。

主動型ETF:歐洲陷入困境的資產管理公司的救命稻草?

成長迅速,但起點較低,而且美國的大型競爭對手已經佔據了市場主導地位。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