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貝萊德(BlackRock)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
投資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些投資者可能正在等待或希望重現我們在疫情爆發前40年裏所享受的股市和債市的持續牛市。但我認爲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體制中,而且短期內不會倒退。是時候停止等待,開始從已經變成檸檬的宏觀環境中榨取檸檬汁了。這將需要比過去更靈活的方法。
原因之一:經濟前景更加不確定。在美國,整個2023年市場一直在希望經濟軟著陸和擔心經濟衰退之間搖擺不定。但背景決定一切。儘管最近的經濟活動看似強勁,但過去三年美國經濟的成長速度比大流行病發生前要慢得多。沒有什麼著陸可言,我們只是從一個坑裏爬出來。
人們很自然地傾向於把通膨和經濟成長解讀爲我們正處於一個典型的商業週期,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隨著全球經濟從疫情中恢復正常,它正在受到人口老齡化、地緣政治碎片化和低碳轉型等新力量的影響。我們正處於大規模的結構性轉變之中,主要經濟體可能會在生產持續受限的情況下轉向更低的成長路徑。由此導致的週期性敘述與結構性現實之間的脫節,正在加劇市場波動。
雖然主要央行可能從明年年中開始降息,但它們不會一直降到大流行前的水準。美聯準將不得不抑制經濟成長,以配合有限的生產力,尤其是在財政政策更加寬鬆的情況下。高利率將持續下去。
因此,投資者將不得不再次學習如何超越收益率在5%左右的現金。從結構性上講,更高的政策利率最終應該意味著更高的資產回報率。但在我看來,並非所有資產估值都已調整。
隨著市場逐漸適應這一新的現實,我們可以預期收益會更加分散。舉例來說。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的數據顯示,在被稱爲「大穩健」的大流行病之前的經濟穩定時期,分析師對公司預期收益的看法更多地集中在重大沖擊之外。而現在則更加分散,這表明在通膨和利率上升的環境下,前景更加難以預測。
要想從這一趨勢中抓住機會,就需要對投資組合進行動態調整,而不是依賴於在過去持續牛市中表現良好的廣泛資產類別的靜態敞口。事實上,我們的分析表明,波動性加劇和回報更分散意味著,在新制度下,更頻繁地調動投資組合比在大流行前的幾年能獲得更好的回報,而在舊體制下,「買後即忘」的方法效果更好。
理論就是這些。我如何把它付諸實踐?我們一直在更頻繁地改變資產配置。舉個例子:我們已經改變了對美國國債的戰術觀點,以利用當前利率波動加劇的機會。我們從2020年末開始減持長期美國國債,因爲我們預計利率將走高,「期限溢價」將更爲積極——即投資者從長期債務的風險中獲得的額外回報。
幾個月前,由於風險變得更加雙向,我們將評級上調爲中性。隨後,我們也對歐洲政府債券和英國金邊債券持增持態度,但鑑於收益率下降,我們又減持了這一頭寸。這種更具活力的策略與之前長期持有的發達市場長期債券低配倉位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美國股票方面,與投資組合基準相比,宏觀評估導致我們採取廣泛的低配倉位,但這被人工智慧和科技股的潛力所抵消,使我們更接近中性立場。
我們的投資組合配置除了整體上更偏好科技股外,還看好工業股、部分歐洲銀行股和美國醫療保健股。我們今年兩次上調日本股票評級,並在2024年繼續看好日本股票,但基於非對沖貨幣基礎。在新興市場中,我們看好印度和墨西哥,因爲它們受益於企業供應鏈多元化和有利的人口趨勢。
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體制中——而且不會在短期內倒退。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投資者能夠駕馭向更高利率、更大波動性和更大分散性的結構性轉變,就能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