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賦能引領未來中國》特刊開篇辭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特別策劃

《技術賦能引領未來中國》特刊開篇辭

一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解決幾乎所有的問題,在一些西方學者眼中,這樣的中國已經代表著未來,而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才僅僅是一個開始。

2008年美輪美奐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作爲古代中國的「名片」,巧妙融合在文藝表演之中,體現著我們的祖先在推動人類科技進步的卓越智慧。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鐘」則透過24個人工智慧機器人以及共享單車、行動支付、網購和高鐵等元素的呈現,向世人展現了一個歷經40年改革開放,各領域生機勃勃的「創新中國」形象。

短短10年前,在我們最瘋狂的夢境中,可能也不會料到彼時還對矽谷趨之若鶩的中國,會在今天成爲全球科技產業衆所矚目的焦點。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政策對「雙創」的鼓勵與扶持,頂尖技術人才的匯聚,使得大量新創意、新技術在很短的時間內走向市場並取得成功。無論工作或是生活,一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解決幾乎所有的問題,在一些西方學者眼中,這樣的中國已經代表著未來,而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才僅僅是一個開始。

作爲中國經濟和社會變遷的觀察者以及促進東西方不同觀點交流討論的平臺,英國《金融時報》和FT中文網十多年來持續關注中國的技術創新,我們的「創新經濟」頻道透過獨家報導、深度分析、企業領袖專訪,爲270萬精英讀者提供有關創新企業、新興商業模式、投資動態、創業領袖等方面的資訊。此次,我們很榮幸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科技企業代表——百度攜手合作,推出《技術賦能引領未來中國》特刊,旨在透過英國《金融時報》和FT中文網駐於全球各地的資深編輯、記者以及專欄作家的深刻洞察,爲您描摹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計算等創新技術的引領下,中國的商業生態還將如何突破我們的想像。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如何理解伊隆•馬斯克

他對政府的攻擊在意識形態上並不連貫,但可以追溯到一種重視激進思想的工程思維方式。

誰來保衛歐洲?

夾在咄咄逼人的俄羅斯和脫離接觸的美國之間,非洲大陸的西方民主國家現在必須重新武裝,否則將付出代價。

點石成金:4000年來對黃金的誤解

貴金屬的價格最近創下歷史新高。但囤積真的是通往人類幸福的途徑嗎?

斯塔默在AI安全問題上緊隨川普立場

英國政府改變人工智慧監管戰略,希望與美國新政府建立更好的關係。

一週新聞小測:2025年2月15日

您對本週的全球重大新聞了解如何?來做個小測試吧!

美國企業界是否已對川普感到不滿?

對減稅和放鬆監管前景的樂觀情緒已經讓位於對貿易政策的焦慮。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