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蓮•邰蒂 - FT中文網
吉蓮•邰蒂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被顛覆的全球化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本輪金融動盪粉碎了之前對於21世紀銀行業的衆多假定,而隨著信心漸漸枯竭,商界領袖們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自己對全球化的依賴呢?
2009年8月18日

歐美印鈔後果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目前,歐洲和美國央行向貨幣市場注入了數額驚人的資金,但銀行業管道即使沒有破裂,也出現了嚴重堵塞。
2009年8月12日

投資者患上「虧損」綜合症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高盛調查顯示,90%接受調查的銀行客戶都對未來感到擔憂,但擔憂通膨和擔憂通縮的人幾乎一樣多,幾乎沒有人持中立態度。
2009年7月29日

美國房地產仍是「重頭戲」

FT專欄作家邰蒂:美國消費、經濟及西方銀行資產負債表均與房地產密切相關。有分析師認爲,美國房價可能繼續下跌,這將爲經濟復甦打上問號。
2009年7月15日

全球金融危機起源

在20世紀90年代,華爾街投行摩根大通一支年輕團隊設計了一種新的營利方式信用衍生品。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揭示了這個金融妖魔是如何出瓶的。
2009年7月14日

銀行界的眼中釘

FT專欄作家邰蒂: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金融學教授亨利•胡反覆強調信用衍生品風險,爲此被銀行界視作眼中釘。最近,他就所謂的「空心債權人」問題發出警告。
2009年7月2日

讓大銀行「瘦身」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在全球監管領域,開始了一場圍繞銀行「規模」的辯論,瑞士央行副行長提議限制銀行規模。他認爲,不應讓銀行「大到無法倒閉」。
2009年6月22日

特易購透過CMBS籌資4.3億英鎊

商業抵押貸款支援債券再度露臉, 表明投資者對證券化市場信心正在恢復
2009年6月19日

「理性市場理論」開始失寵

在對英國金融分析師的調查中,77%受訪者不贊同投資者的行爲是「理性的」的說法
2009年6月16日

基金業迴歸「低槓桿」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金融泡沫破滅後,由於資產價值暴跌,投資者贖回基金,歐洲最大的信貸基金之一、對沖基金CQS資產規模大幅縮水。但該基金表示,現在一切又迴歸基本原則。」
2009年6月8日

經濟復甦是個什麼樣?

FT專欄作家邰蒂:你期待今年夏天經濟出現V字形復甦嗎?或者你預測情形將更像一個U字形或W字形?上個月,人們反覆問我這個問題。
2009年6月1日

歐美早該汲取日本教訓

與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相似,美國最初對銀行業危機採取否認和拖延的態度,所幸它終於借鑑了日本經驗,對各大銀行進行了壓力測試,但歐洲的財長們卻繼續對此視而不見。
2009年5月26日

消除金融神祕感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今年春天,勇敢的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有充分的理由去思考鳥類和蜜蜂等問題。爲什麼?
2009年5月6日

閃光的,可能就是金本位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在目前看來,迴歸金本位的可能性仍微乎其微。但考慮到過去一年半以來發生的一連串無法想像的事件,投資者越來越不願意排除任何可能性。
2009年5月4日

銀行家應該轉行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如果歷史重演,下一個十年,銀行家的薪酬可能變得與其他人相差無幾。但另一方面,如果金融業不再獨攬最出色的人才,中一些人轉向其它領域,對經濟是件好事。
2009年4月10日

美國資產何時「無毒」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美國有毒資產什麼時候「沒毒」了?當它們在華爾街手上和美國政府的宣傳機器之中時,看上去可能就不那麼有毒了。美國財長蓋特納似乎覺得「問題資產」過於嚇人,於是,有毒資產就變成了「遺留」資產。
2009年3月25日

在創新中迷失

21世紀的金融在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在過去20年中,過度的金融創新,改變了市場運作的方式,也摧毀了市場的信心。
2009年3月12日
|‹上一頁‹‹13141516171819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