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港股爲何「跑贏」美股?

周浩:從低點計算,恆生指數卻上升接近8%,同期那斯達克指數漲幅僅爲1%。很多投資人會關心,恆指爲什麼會在過去的三月中表現更強?能否持續?
2024年4月23日

中國房地產:破立之間的艱難抉擇

趙建:在當下的破立之間,房價開始出現極其劇烈的調整。如果這個趨勢止不住,中國的金融與信用體系將會出現大問題,可以說是到了生死攸關的時間視窗。
2024年4月22日

贏盡對手輸給時代,高鑫力謀轉型重生

詠竹坊:近年電商崛起,網購盛行,令昔日在內地其門如市的大賣場面對極大困境,高鑫近日發盈警,業績按年轉盈爲虧。
2024年4月22日

「馬習二會」與中國民主之漸進轉型

呂恆君:從「馬習二會」舉行模式與現場氣氛來看,北京並未從政治意涵對臺灣進行刻意矮化,反而與民間論調一致,展示出較爲真誠的溫暖意境。
2024年4月19日

AI競賽催生雙重現實

桑希爾:美國科技巨擘可能開發強大的AI模型,但他們無法控制這些模型的所有應用方式。這意味著其他國家和中小型公司有機會去競爭。
2024年4月19日

馬英九大陸行程頗具匠心

葉勝舟:兩岸主流民意都要和平。「一個中國」是兩岸避免戰爭的定海神針,「九二共識」求同存異,給予兩岸足夠的原則性和靈活性。
2024年4月17日

節日如何影響進出口:談談三月下滑的出口數字

Jason li:節日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在不同國家都會存在,而且越是發展中國家越明顯。
2024年4月16日

投資黃金背後的邏輯

雖然因地緣衝突的加劇導致市場短期風險偏好下降從而推動黃金價格上漲,但這隻能增加短期博弈和價格波動性,其實很難更改黃金的中長期走勢。
2024年4月16日

不必恐高,但需分散風險

陳敏蘭:在市場屢創新高之際,投資者可能提早獲利了結或是場外觀望。但在多元化配置護航下,投資者將能夠穩舵前行,無懼大幅下跌或是波動加劇。
2024年4月16日

李彥宏:在大模型場景下開源是最貴的

李彥宏表示,過去開發者用代碼改變世界,未來自然語言將成爲通用編程語言,只要會說話,就可以成爲一名開發者。
2024年4月16日

證券監管新規下,券商如何變強大?

李楠、陳開宇:圍繞新「國九條」,證監會若干配套制度規則也相繼發佈。證券市場將迎來一次行業治理,這對券商等機構有何影響?
2024年4月15日

蕭茲第二次訪華,將談些什麼?

司馬兆麟:外界傳言的「中方取消對德國豬肉的進口限制」大機率會成爲此行的成果之一。環保和電動汽車補貼議題上可能也會有成果。
2024年4月15日

樓「艱」不拆:一個「農民救市」的方案

陳稻田:樓市艱難,如果走法律清算的流程,大量未完工房屋或會被拆除,財富浪費驚人。建議設立租房基金,對新移入的農村居民發放租房補貼。
2024年4月14日

「習馬二會」求同存異、各取所需

葉勝舟:習近平借與馬英九二會,基於中華民族利益提出「四個堅定」,對沖、對抗民進黨「臺獨」色彩最濃的「四個堅持」。
2024年4月12日

中國網路科技企業距離100%可再生能源還有多遠?

黃涵榕、王昕楠:在頭部企業帶動下,設立100%可再生能源目標已經成爲行業標配,而在實際行動方面,企業的綠電消費表現則逐步出現差異。
2024年4月12日

從金融市場走勢看宏觀經濟變化

程實、張弘頊:金融市場不會說話,但金融指標表現是市場參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客觀反映了市場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全部認知。
2024年4月11日

新能源車企:兩種模式,一種終局

黃春燕、史穎波:小米新車亮相之際,「大而全」和「大而散」兩種造車模式也基本定型,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但從創新角度看,只有一種模式可以勝出。
2024年4月11日

在臺灣「言論自由日」談王志安事件

林原:結合「上下文」看,王志安的目的並不是嘲諷那位「全身不能動」者,但他用詞(以及動作)應更謹慎些,以避免爭議。
2024年4月11日

陸正耀困局:當燒錢模式開始失效了

陳白:曾幾何時,我們流行的概念是「所有行業都值得用網路重做一遍」,但現在的問題是,所有行業幾乎都重新做完一遍了,接下來怎麼辦呢?
2024年4月9日

FT社評:《美洲法案》是美國國會應該抓住的機會

針對中國與拉美各國擴大經貿往來,《美洲法案》提供了建設性對策,美國國會領導人應該推動其獲得透過。美國可能錯過機會,但中國不會錯過。
2024年4月10日

後繁花時代的資產配置

黃凡:如果我們後繁花時代的資產價格調整也步鄰國後塵,那麼普通有產人士該如何配置資產?需調整好回報預期、降低風險偏好、堅持多元化配置。
2024年4月9日

雪球:誘人的金蘋果,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孟茹靜、臧雯璟:什麼是雪球?它對普通投資者是不是優質產品?雪球的集中敲入對市場有何影響?又和中國私募基金市場的「大地震」有何聯繫?
2024年4月9日

復甦跡象初現,政策如何呵護?

沈建光:經濟復甦之下,問題也不少,房地產下行趨勢仍有待扭轉、財政發力面臨債務制約、外商直接投資繼續下滑等。如何保持目前經濟的復甦勢頭?
2024年4月9日

本輪黃金因何「狂熱」?

周茂華:2月以來,金價屢創新高,且伴隨美股、美元、商品等多數大類資產上漲,本文試圖解釋本輪黃金「狂熱」原因,並對後續走勢作出展望。
2024年4月9日

瑰夏咖啡背後的變數管理

當信息技術尤其是人工智慧發展成爲一種「通用型工具」,AI的能量折射到伴隨人類發展、演化最基礎的農業時,正在重塑「農業的厚度」。
2024年4月8日

勿讓香港港口的命運在香港身上重演

Jason Li:2023年香港港口吞吐量大減,實屬預料之中。當前應當留意的是,如何不讓這樣的命運在空運,乃至整個香港社會身上重演。
2024年4月9日

Lex專欄:更多中資銀行需要強硬對待貸款違約

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法庭對世茂集團提出清盤呈請說明,今後人們不能再想當然地認爲國有銀行會爲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充當靠山。
2024年4月8日

增持美債進入合適時期

王倩:美債當前的價格處於低價值區間,是走向上升拐點的開始,未來美債價值將伴隨著美國經濟復甦的開始,走向上升階段。
2024年4月8日

財政「轉槓桿」與今年基建投資

林源:基建並非由政府資金和融資平臺絕對主導,普通國企甚至民企也都參與其中。那麼,該如何看待今年的基建投資呢?
2024年4月7日

「盒馬們」的底層焦慮:正在消失的新零售

陳白:如果中產及以下人羣都不再相信「消費升級」的敘事,只有消費降級以扛風險的需求,那以升級作爲內核的新零售事實上也就不存在了。
2024年3月20日

新一屆中德政府磋商談什麼?

司馬兆麟:中德未來的合作道路還有諸多不確定性,放緩一下速度、調整一下策略、尋找新的方向,或許才能跑得更遠。
2023年6月19日
|‹上一頁‹‹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