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四分之一人生危機」:在變動的世界中,藝術何爲?

「四分之一人生危機」原指年輕人初入社會時的迷茫和焦慮,一場在阿爾卑斯山區舉辦的藝術峯會,則藉此概念探討藝術在當下面臨的困境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2天前

《編號17》:奉俊昊的才華成了被種在淮北的橘子

魏寧均:儘管好萊塢準備了最好的資源,但抽離了本土語境的奉俊昊,只能爲了照顧「最大公約數」去縫合那些看似讓歐美觀衆受用的橋段。
2天前

當歐洲藝術家開始「杯葛」美國

張璐詩:川普政府的激進政策,尤其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調整以及對極右翼勢力的支援,使得許多歐洲藝術家不再視美國爲共享核心價值觀的盟友。
2天前

對話方勵:關於《里斯本丸沉沒》,人們沒有足夠重視「情感」這個出發點

非非馬:在這部紀錄片電影迎來英國首映的時刻,導演方勵希望觀衆不論來自什麼國家、什麼文化背景,都能放下意識枷鎖,去直擊那些最本真、最質樸的東西。
2天前

AI參加藝術博覽會?這位藝術家有一個別出心裁的提議

中國藝術家陸揚的數位化身Doku正在香港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上開設快閃店。
6天前

約翰與保羅:披頭士不爲人知的美妙友誼

你以爲自己已經瞭解了關於列儂和麥卡特尼的一切?伊恩•萊斯利的精彩著作重新喚起了他們創作夥伴關係的力量與樂趣。
2025年3月23日

令世界著迷的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經典電影透過小販、情侶和黑幫分子的形象展現了這個大熔爐城市的靈魂,如今這些電影再次受到讚譽。
2025年3月22日

對話馮唐:打好這手牌,過好這一生

當這位以「做成事情」爲使命的前職業經理人,遇到了一個消解一切確定性的創業時代,「成事」本身,也變成了一場充滿即興和碰撞的「真人秀」。
2025年3月21日

安達人壽香港總裁:藝術贊助人的意志

藝術贊助人與藝術行業、藝術家怎樣才能維持長久的良性關係?藝術贊助人自身的訴求如何才能與藝術生態的訴求達成一致?
2025年3月21日

《我們感到一顆星在隕落》:一場關於量子世界的燒腦藝術展

宋佩芬:在柏林一座曾經的電力工廠裏,藝術家普羅沃斯特試圖將翩然無序的量子世界,呈現爲可觀、可感的現實。
2025年3月14日

泰特美術館爲應對赤字削減近十分之一的員工

這家著名的英國藝術機構正在爭取在今年的多輪籌資之前實現收支平衡,支援其成長計劃。
2025年3月14日

春天的美味會迅速過期

鄭靜:對於上海人來說,刀魚上市,就是這個城的春信。但春天的美味都短暫,短到春天還沒結束,就要開始被食客嫌棄。刀魚的春天,只有半季。
2025年3月14日

藝術家瑪莎•瓊沃斯:這次個展的特點是「變老」!

薛莉:年齡帶來的經驗,對她是一種負擔。創作歷史長達60多年的瓊沃斯試圖擺脫「變老」帶來的束縛,回到最初的自由。
2025年3月14日

《初步舉證》:當受害者沉默時

非非馬:一場獨角戲產生了改變現實的強大力量,它揭示了性侵犯受害者所遭遇的「腐蝕性創傷」,以及司法程式所回應的冷漠與無情。
2025年3月14日

從《人民公僕》說起:澤倫斯基如何面對歷史時刻?

範力文:因爲澤倫斯基的演員出身而輕視他的人們,並未意識到這一特殊身份的潛力。如果說戲劇賦予了他什麼本能,那就是將歷史想像成一個舞臺的直覺以及與之相伴的道德勇氣。
2025年3月7日

《無事生非》:看「抖森」在莎翁的舞臺上尬舞

張璐詩:古典劇場的屋樑下懸著閃耀的燈球,眼前這版世俗化的莎劇剝去學術外衣,讓人想到莎士比亞時代的戲劇本就是百姓茶餘飯後的消遣。
2025年3月7日

MoCA上海:一個20年民營美術館的新方向

薛莉:20年前,它將當代藝術帶入中國。如今爲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持特色,MoCA上海決定——向西行。
2025年3月7日

奧斯卡「大象轉身」

魏寧均:一個奧斯卡的「小年」,卻成就了戛納影片在奧斯卡的「大年」。當肖恩•貝克手握小金人高呼:「獨立電影萬歲」,這一呼喊也回應了奧斯卡的新意趣。
2025年3月7日

中國建築師劉家琨獲2025年普利茲克獎

身爲成都人的劉家琨獲得了全球最負盛名的建築獎,他以經過縝密思考的設計以及喜歡採用回收和再生材料著稱。
2025年3月5日

詹姆斯•邦德:屬於美國的英國間諜

伊恩•弗萊明的虛構作品,對英國情報機構來說既是福音又是負擔,如今將由科技巨擘亞馬遜來重新定義。
2025年3月1日

《祕密會議》:梵蒂岡的「馬基雅維利時刻」

範力文:影片將場景安置在梵蒂岡的深牆之內,但也似乎有意指涉當下的現實。《祕密會議》試圖反思,但反思得並不徹底。
2025年2月28日

《某種物質》:一部「肉體恐怖片」講述的性別寓言

非非馬:這部邪典且生猛的影片,揭示了性別審美的規訓與代價:人們既會迷戀「完美」的紅利,又厭惡它的異化;每個人即是凝視者,同時又被殘酷凝視著。
2025年2月28日

若即若離的故鄉和那片「無用的土地」

崔瑩:華裔作家歐大旭的新作《南方》,並沒有鋪陳戲劇性的高潮,卻在細膩之處展開探討:在鉅變時代,是什麼在決定著人們的親疏和進退。
2025年2月27日

川普接管肯尼迪中心引發的波瀾

張璐詩:接管並整頓肯尼迪藝術中心,所彰顯的並非是川普針對文化個案的態度,而是他重塑美國文化認同的長期決心。
2025年2月27日

城市畫布:那些融入喧囂的街頭藝術畫作

城市街頭藝術是一種轉瞬即逝的作品,但這種短暫性也是樂趣的一部分。
2025年2月28日

真正的朱迪•丹奇:演員、園藝愛好者、朋克、惡作劇者、『糟糕』的廚師

傳說背後的女人是誰?朋友和家人分享他們最喜歡的故事。
2025年2月22日

亞馬遜會對007做什麼?

007多年來一直受到嚴格保護,如今卻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
2025年2月22日

《阿諾拉》:羅曼史的癲狂與「美國夢」的夢醒

範力文:短暫的喜悅與命定的憂傷構成了《阿諾拉》。當所謂命運的饋贈面臨夢醒時分,會搞不清它是悲劇、喜劇還是鬧劇。
2025年2月21日

「海拔1049」:阿爾卑斯山深處的藝術能量

宋佩芬:在白雪皚皚的山區,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以不同形式的作品,搜尋能量生髮與流動的蹤跡。
2025年2月21日

體驗香港最好的跑步俱樂部

跑步俱樂部在香港正蔚然流行,各個跑團都有其獨特定位:有的適合尋求提升成績的專業跑者,有的則注重社交、放鬆身心或探索城市。
2025年2月28日

亞馬遜米高梅將接管007系列電影創意權

繼《007:無暇赴死》之後,詹姆斯•邦德重回大銀幕之路有望更加明確。
2025年2月21日

水仙還沒開敗,就到了玫瑰要漲價的日子

鄭靜:記得電影熱映的那段日子,成衣鋪子的旗袍領子也高了三寸。旗袍師傅也問我,是不是要做一身《花樣年華》那樣的旗袍。
2025年2月14日

四分之一世紀的愛情故事

範庭略:「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的到,抓不著。」
2025年2月13日

即將在世界最大舞臺上登臺的說唱歌手肯德里克•拉馬爾

在超級碗表演前夕,這位嘻哈界最受讚譽的說唱歌手一直狀態火熱。
2025年2月9日

奧斯卡提名者費爾南達•託雷斯和沃爾特•薩勒斯談巴西20世紀70年代的軍政府及「透過情感的抵抗」

女演員和導演討論了《我還在這裏》,這是他們對一個因政治迫害而四分五裂的家庭的描繪,但仍然挑釁。
2025年2月8日

春節檔火與冰:「最強電影檔期」中的招式和啓示

範力文:2025年的春節檔代表中國電影人一次全力以赴的出招,從這些影片中可以看到花樣翻新的路數與策略,也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追問:「我們是誰?」
2025年2月7日

從黃蓉到鄧嬋玉:2025年春節檔大銀幕上的女性角色

非非馬:在一年中最爲火熱激烈的電影檔期,女性角色們還沒有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2025年2月6日

如何在遊戲過剩時代中生存

當今的遊戲玩家面臨著令人疲憊不堪的新遊戲發佈潮。是時候重新思考我們的遊戲方式和內容了。
2025年1月24日

煥活巴特略之家:高迪百年建築上的光影雕塑

宋佩芬:高迪在上世紀初完成的這幢建築傑作,本身就如同一頭斑斕奇異的巨獸,什麼樣的現代藝術創作才能與之匹配?
2025年1月24日

Netflix股價飆升,新增用戶數量創歷史新高

這家串流媒體先鋒的訂閱總數突破3億,得益於直播體育賽事的推動。
2025年1月22日

感到憂鬱?沒關係,不必強顏歡笑

我們中的許多人會發現1月很難熬,但耐力是一種被低估的特質。
2025年1月18日

爲什麼艾德•希蘭重返校園

這位超級明星談論他的新基金會以及爭取更好音樂資助的鬥爭:『課程中沒有適合我這樣的人』。
2025年1月18日

辭舊迎新的虔誠和忐忑

鄭靜:隨著人生閱歷的成長,對於所謂的運勢起伏,逐漸學會了從容淡定。這份坦然背後,是對「認命」的不斷領悟。
2025年1月17日

《再見愛人4》:流量的熱度與倫理的溫度

非非馬:在流量的喧囂面前,一檔婚姻紀實觀察真人秀應該具備怎樣的倫理?這不應是欠缺標準和共識的難題。
2025年1月17日

英國莊園裏的二戰祕史:用鍋碗瓢盆換戰鬥機

張璐詩:比弗布魯克莊園見證了一個國家在戰爭時期所面對的「至暗時刻」,同時也記錄了一位大亨長袖善舞的人生冒險。
2025年1月17日

一家次文化俱樂部的最後一夜

範庭略:再繽紛的舞曲,也要面對清醒的現實。
2025年1月17日

藝術家劉商英:在荒野中尋找

薛莉:曾任巴黎東京宮館長的卡佩蘭再次策展劉商英個展。他說,好的藝術無法用創作方式、創作媒介來概括,它們是超越時間的。
2025年1月17日

弗朗茨走出「卡夫卡式」世界的陰影

摩根圖書館的百年紀念展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展示了這位作家作品中孤獨的反英雄之外的更多內涵。
2025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