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跨文化共事

跨國公司發現,要在亞洲培養全球領導者,只提供西方的標準領導力培訓是不夠的,還需要幫助亞洲員工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
2012年1月17日

「混合釀造的」MBA課程

斯特拉斯克萊德商學院與格蘭父子洋酒公司合作定製的25人MBA課程,爲高階主管和創業人員「混合」授課,提供關於家族/所有者管理企業、創業和奢侈品牌行銷的獨特課程。
2012年1月16日

跟弗格森學管理

FT專欄作家西蒙•庫柏:曼聯主帥弗格森之所以能笑傲綠茵場,其管理技能功不可沒。而從他身上,企業管理者或許可以發現值得借鑑之處。
2012年1月13日

MBA成就商界女高階主管?

攻讀MBA課程,尤其是頂尖學校的MBA課程,好比搭上了通往高階主管職位的電梯。要想在董事會看到更多女性,那麼不妨推動更多的女性去攻讀MBA。
2011年12月12日

CEO缺乏行業經驗不是問題

FT管理專欄作家希爾:如果過分看重行業經驗,企業就可能放棄那些擁有其所需領導才能的候選人,而只能在那些只熟悉一種工作方式的高階主管當中選擇。缺乏專業經驗不一定是劣勢
2012年1月16日

我是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很多職場人的威風其實是狐假虎威。自己是走在前面的那隻狐狸,所在的公司纔是後面那隻老虎。
2012年1月11日

用人能否不拘一格?

FT專欄作家露西•凱拉韋:招聘同類人有利有弊。好處是:溝通起來容易,可以集中、迅速完成任務;壞處是:招聘面窄、在災難臨近時可能沒人會察覺。
2012年1月11日

還是小心翼翼好

FT管理編輯安德魯•希爾:正是過度的確信把我們帶入眼下的困境。謹小慎微一些或許是件好事。但合理的策略應該是,既不要盲目加速,也不要因害怕而止步不前。
2012年1月10日

好策略,壞策略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好策略從診斷開始,關注「這裏究竟發生著什麼」。壞策略則從目標開始,對所有問題給出通用的解決辦法。
2012年1月9日

危機時刻

FT專欄作家希爾:企業在危機時刻僅靠誠實是不夠的。如果管理者無法制定一個成功的戰略,那麼誠實、信任、溝通和共同犧牲都會變得一文不值。
2012年1月5日

跟著工作飄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因爲全世界的人才和機遇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人才不願離開這寶地。這是大城市人的遺憾,也是小地方人的機遇。
2012年1月4日

Lex專欄:女CEO表現如何?

理論上說,董事會中有更多女性,有利於改善公司盈利。因此,不少歐洲國家對此做出了強制規定。但在經濟的退潮期,那些爲企業掌舵的女性高階主管究竟表現如何?
2011年12月30日

你和行業是什麼關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有的人會搞錯自己和行業的關係,比如奢侈品業從業人員,容易誤把自己想像成這個行業的消費者。
2011年12月28日

冷清的辦公室聖誕

FT專欄作家凱拉韋:似乎誰也不想參加辦公室聖誕派對了。上週公佈的英國辦公室職員調查顯示,94%的人寧願拿現金或回家休息,也不願花一個晚上與同事一起喝酒。
2011年12月23日

表達意見遭白眼咋辦?

作爲一家公司的非執行董事和薪酬委員會成員,我對今年給CEO加薪20%表示異議,因此遭到其他董事的白眼。我是不是該辭職走人?——新上任的非執行董事
2011年12月22日

老闆要懂,員工要哄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老闆像父母,你需要領悟出他真正的意思;員工像孩子,你需要找到一種方式,激發起他們的興趣與激情。
2011年12月21日

別讓程式阻礙進步

FT專欄作家安德魯•希爾:太多的程式可能會削弱企業創新,新技術也會導致棘手的管理麻煩。有時,恰恰是管理者對企業實施了不必要的管理。
2011年12月19日

到新興市場覓高薪

投資管理者若想獲得更高收入,就要和新興市場掛上鉤,或親身去那裏開展業務,或擁有在那裏投資的專長——這是羅盛諮詢薪酬調查報告的結論。
2011年12月16日

上司嫌我不懂管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好的部門領導,業務好最多佔管理水準的30%,另外30%是讓其他人覺得你業務好,剩下40%是讀懂領導的意思。
2011年12月14日

FT發佈2011年歐洲商學院排行榜

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保持住了FT歐洲商學院排行榜榜首的位置,緊隨其後的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第三名則是倫敦商學院。共有75所歐洲商學院上榜。
2011年12月13日

在創造性破壞中進步

FT專欄作家盧克•強森:在經濟衰退時期,大量企業不幸倒閉,但倖存下來的企業更強健、更有耐久力。這種「創造性破壞」正是資本主義推動進步的核心能力。
2011年12月13日

讓CEO救國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美國有人呼籲成立「CEO財政改革委員會」,讓商界領袖參與財政辯論。這說明,美國人意識到正常的民主程式存在著缺陷。
2011年12月9日

刺耳的如實相告

FT專欄作家凱拉韋:當我們的工作不夠好時,我們需要有人直言相告。但在工作中,坦率的對話鮮少發生,因爲不坦誠比坦誠容易。因此我們要學會「如實相告」,並懂得「忠言逆耳」。
2011年12月6日

企業家賣掉企業之後

FT專欄作家強森:賣掉培育多年的企業後,許多企業家的第一反應是一種失落感。與從無到有培育一家企業相比,金錢帶來的滿足感簡直不值一提。
2011年12月5日

畢業等於失業?

雅茨•賈格爾:英國青年失業率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準,今天的年輕人,包括我在內,都開始重新思索「職業生涯」這個詞的涵義。
2011年12月1日

亞洲孕育管理新思潮

亞洲正成爲一流管理思想家的熱土,過去一年,全球一些最著名的商科教授來到了亞洲——尤其是中國和新加坡。
2011年11月28日

日本式的榮譽感

FT專欄作家加普:奧林巴斯的董事們之所以不願及時認錯,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日本人所具有的強烈榮譽感或許在從中作祟。
2011年11月24日

爲工作送禮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最怕的就是你多年之後才發現每天和你一起喫中飯的同事每逢節假日都在向領導送禮,而你還矇在鼓裏。
2011年11月23日

牛津大學要打造不一樣的MBA

有沒有想過在學習MBA的過程中,既能掌握管理技能,同時還能學到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如今,牛津大學正在這方面做出嘗試。
2011年11月21日

幫高材生女兒求職

我女兒剛從一所名牌大學的英文專業畢業,成績一等。她編過校報,還積極參加各類慈善活動。開春以來,她申請了上百個職位,但只得到兩次面試機會。——英國大律師,女,51歲
2011年11月18日

上樓喝咖啡

FT專欄作家蒂姆•哈福德:有的時候,模棱兩可是一種缺陷,但有的時候,模棱兩可卻是一種必須,有它的社會功能和經濟效用。格林斯潘就是一位含糊其辭的大師。
2011年11月17日
|‹上一頁‹‹5657585960616263646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