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工業和採礦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力拓爲必和必拓收購設防
礦業集團力拓(Rio Tinto)昨日承諾出售300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並將股息調高30%,以增強對澳洲競爭對手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640億美元收購提議的防禦力度。
2007年11月27日
美汽車製造商股價再度下挫
籠罩在通用汽車(GM)、福特汽車(Ford Motor)和克萊斯勒(Chrysler)上空的陰雲一個月前似乎開始消散,但如今,一場新的風暴又席捲了這些底特律汽車製造商。
2007年11月26日
奇異公司:美國必須扶持核電產業
奇異公司(GE)首席執行長傑弗裏•伊梅爾特(Jeffrey Immelt)表示,除非給予電力行業強有力的財政激勵來改變使用礦物燃料做法,否則美國政府關於將來興建數百個核電廠以增加國家能源供應的希望將會破滅。
2007年11月19日
歐洲宇航及防務集團擬收購美國軍品製造商
歐洲領先的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集團(EADS)計劃在美國防務市場進行收購,以降低美元不斷走軟對其的影響,並在其商用飛機與防務業務之間達到更好的平衡。
2007年11月19日
中國企業能否「喫下」力拓?
全球鋼鐵業內人士認爲,雖然中國企業目前可能沒有收購力拓的資金和管理能力,但必和必拓與力拓可能的合併,將改變中國企業的思維模式,促使中國企業更大膽地向海外開拓。
2007年11月16日
政府應幫助中國製造商提高定價能力
中國現在是世界工廠,西方大多數日常用品已經越來越躲不開中國製造。中國的生產規模逐漸擴大的同時,對原材料的消耗也日益擴大,而其中的基礎材料價格卻不由我們做主。
2008年9月3日
中國快去買力拓
如果必和必拓收購力拓,將進一步控制鐵礦石價格的主導權,使中國鋼鐵製造商在談判中更爲被動。有報導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開始增持力拓股份,這可是個好主意。
2007年11月13日
必和必拓承諾回購力拓股票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昨日承諾,如果成功收購競爭對手力拓礦業集團 (Rio Tinto),將回購價值300億美元的力拓股票。此舉旨在吸引收購目標的投資者。
2007年11月13日
南韓浦項制鐵擬入股中國鋼鐵公司
南韓浦項制鐵(Posco)正考慮收購中國一家鋼鐵製造商的少數股份。目前該公司正加速海外擴張計劃,尋求成爲全球第三大鋼鐵製造商。
2007年11月12日
必和必拓擬1450億美元收購力拓
BHP in $145bn move on Rio
2007年11月9日
必和必拓擬1450億美元收購力拓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已進行了最初的嘗試,就收購事宜接洽其勁敵力拓(Rio Tinto),試圖成立一家自然資源巨擘,同時也將是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
2007年11月9日
「中國製造」的奢侈品
近年來,大多數奢侈品公司輪番在華開店,卻紛紛否認會把生產遷至中國。而寶姿卻反其道而行之,在1993年就把中國作爲製造和零售基地,並由此迅速崛起。
2007年11月9日
全球最大鋼鐵企業收購中國東方集團股權
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阿塞洛-米塔爾(Arcelor Mittal)斥資6.47億美元,收購中國華北一家鋼鐵廠的少數股權,擴大了在華業務。
2007年11月8日
告訴你中國製造的真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中國中央電視臺組織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四海論道」活動,首站選擇了英國首都倫敦。「新世界工廠」的代表,把產品推銷到了「老世界工廠」的廠門口。
2008年9月3日
「中國製造」的琴童
(FT2007中國報告之十六)
昨日,在英國華人社區伯樂獎年度頒獎典禮上,中國鋼琴神童牛牛「曲驚四座」。在中國,估計有1500萬人學鋼琴。雖然中國音樂家被視爲缺乏個性,但像牛牛、郎朗、李雲迪這樣的「中國製造」的琴童,在西方讓人刮目相看。
2007年11月2日
別把「中國製造」的信任危機當回事
在不知不覺中,歐美社會開始放大中國威脅的現實性。就拿紐西蘭前不久對中國服裝的作爲,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明明是在聳人聽聞,卻在被證明是在製造假新聞後,厚顏無恥地表示決不道歉。
2007年11月2日
發改委爲什麼要製造「油荒」?
FT中文網財經編輯何禹欣、實習生楊靜:如果中國發改委讓市場爲油定價,油價就會上漲,但中國就再不會有油荒,成本壓力下,中國企業就必須透過提高效率來賺錢,整個社會就能更加節約能源──爲什麼它不呢?!
2007年11月2日
「中國製造」的信任危機
(FT2007中國報告之十四)
最近數月,中國產品安全問題在國際上造成重大影響,一些外國公司紛紛召回在中國生產的產品,但迄今爲止這對整體出口表現的影響似乎微乎其微。
2007年10月31日
「中印將推動美國奇異公司成長」
全球最大的工業企業集團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傑弗裏•伊梅爾特(Jeffrey Immelt)表示,由於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力量,美國經濟放緩不太可能成爲該公司的一個問題。
2007年10月29日
鋼鐵業未來將遭受兩次衝擊
Hatch Corporate Finance首席執行長貝多斯:我認爲,未來會發生兩次衝擊:一次是短期的,而另一次是長期的。短期衝擊將來自中國,長期衝擊則是氣候變化。
2007年10月23日
農村機械化程度其實降低了
FT中文網編輯:一文中說:“而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從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現有1.8億的務農勞動力中相當大的部分,仍將陸續地轉移出來。
2007年10月23日
出口成中國鋼鐵業「安全閥」
2003至2006年,中國鋼產量接近翻番。今年頭8個月又成長18%。如此迅猛的擴張,令人擔心產能過剩。然而,中國鋼鐵業已找到出口這一出路。
2007年10月22日
中國需求帶動全球鋁業
力拓集團CEO艾爾巴尼斯:據估計,今年中國對鋁的需求將至少成長30%。截至2015年,中國對鋁的年均需求成長將超過10%。這一增速固然令人歎爲觀止,但並非真的出人意料。
2007年10月18日
鋼鐵業的中國因素(下)
據估計,2006至2017年,全球鋼鐵需求將平均每年成長4.5%,而中國年消費量增幅可能高達6.1%。這意味著,全球鋼鐵業在2001至2017年將再現二戰後的多年繁榮。
2007年10月18日
中國製造業開始「長征」?(下)
許多製造企業在向中國內陸拓展時,並未放棄工資較高、但工人技術熟練的沿海地區,這就形成了沿海處理高價值訂單、內地處理大批次訂單的分工局面。
2007年10月18日
中國製造業開始「長征」?(上)(FT2007中國報告之六)
在原材料價格飆升的背景下,中國出口產品價格漲幅何以如此溫和?答案也許是,許多製造企業已遷往勞動力成本更低廉的中國內陸地區,包括長征起點江西。
2007年10月17日
鋼鐵業的中國因素(上)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鋼鐵業表現強勁。儘管中國成爲鋼鐵淨出口國讓一些美國業者擔憂,但業內主流觀點仍謹慎樂觀,認爲中國無意成爲鋼鐵出口大國。
2007年10月17日
美泰因召回中國製造玩具而利潤受損
全球最大玩具製造商美泰(Mattel)昨日表示,由於設計缺陷及油漆含鉛量可能超標而召回中國製造的2100多萬件玩具,影響了公司的利潤和銷售額。
2007年10月16日
質疑中國鋼鐵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數據
FT中文網編輯:讀了一文,我覺得如果產鋼的工藝流程相同,噸鋼排放二氧化碳的數量應該是相同的,因此說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來自中國鋼鐵工業是不可信的。
2007年10月11日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支援排放監測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對國際鋼鐵協會(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昨日的一項提議表示支援,同意透過監測全球鋼鐵生產商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努力對抗全球變暖。
2007年10月10日
究竟誰在製造中國A股泡沫?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事實上,從中國A股去年以來的走勢看,中國A股指數每一次飈升,都是拜大盤藍籌股所賜,而每次大盤藍籌的起舞,卻是股指期貨消息面惹的禍。從某種程度來說,股指期貨,或許就是大盤藍籌盤義無反顧地脫離價值的「禍首」,也是中國A股股指虛高的「激素」。
2007年10月9日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4年11月16日
2.
川普新政,中美如何應對?
3.
習近平告訴拜登中國願與川普合作
4.
魯比奧:一個勤政能幹的參議員
5.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已做好應對川普上臺的準備
6.
中國半導體產業應該做什麼?
7.
川普的勝選或使G20倡議陷入混亂
8.
如何降低報復社會的惡行,從唯物史觀、自然法到功利主義和集體主義
9.
中國努力與川普政府班子的潛在人選取得聯繫
10.
「機器人革命」迫使中國勞動力作出改變
|‹
上一頁
‹‹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