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沈時度勢》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A-List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中國經濟近憂和遠慮
沈建光: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對房地產和金融風險表示擔憂。十九大後能否在改革取得突破,將影響中長期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
2017年3月22日
透過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看宏觀政策和風險
沈建光:報告中諸多指標和往年差別不大,但貨幣政策收緊力度大於預期,而財政赤字率體現了積極寬鬆的態勢。
2017年3月7日
人民幣貶值趨勢拐點出現了嗎?
沈建光:人民幣對美元企穩主要有三點原因。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會企穩,而下半年不確定性將會增加。
2017年2月21日
特朗普陰影下,中國如何應對?
沈建光:在對墨西哥下手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政策發難也許為時不遠,中國需要做好接招應對的準備。
2017年2月7日
遼寧統計數據造假暴露了什麼?
沈建光:統計數據關乎政府公信力,也是決策基礎;遼寧統計數據造假的影響有多大?對統計數據改進又有何意義?
2017年1月22日
2017年中國經濟工作駛向何方?
沈建光:明年,中國經濟主要看點是實體經濟、防止加槓桿與虛擬經濟的過度繁榮,是對今年寬鬆政策反思。
2016年12月19日
中美貿易戰的風險有多大?
沈建光:特朗普勝選為中美貿易帶來不確定性,中國應未雨綢繆,越是提前做好政策儲備,貿易戰的可能性就越小。
2016年11月29日
特朗普勝出帶來三大變化
沈建光:黑天鵝頻發折射全球經濟政策困境。為何英國脫歐後英鎊大跌而特朗普勝選美元卻大漲?對中國影響如何?
2016年11月15日
產業政策大討論:從「巨大中華」看產業政策之爭
沈建光:我認為,尊重市場,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這是產業政策成功的必要條件。
2016年11月11日
人民幣入SDR:龍門一躍還是騎虎難下?
沈建光:人民幣國際化遭遇的挑戰不應使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倒退;入籃後應克服匯率波動的恐慌,擴大匯率浮動區間。
2016年10月25日
後G20時代的中國使命和挑戰
沈建光:中國在引領增長、落實積極財政方面起了示範作用;防範房地產過熱以及槓桿率上升成為首要任務。
2016年10月14日
房地產國家牛市的八大風險
沈建光:從長遠來看,改革沒有捷徑可走,通過居民加槓桿幫助企業降槓桿的嘗試是有風險的,切實推動結構性改革,比如國企改革,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2016年10月3日
匯改一周年的得與失
沈建光:人民幣匯改當初時點並不完美,但最大收穫莫過於克服了貶值恐懼,市場對波動適應性增加,為未來走向浮動提供了空間。
2016年9月13日
逆全球化之下,落實G20共識面臨五大難點
沈建光:G20為全球經濟尋找出路,但各國缺少領導力,美國與他國貨幣政策方向背離,使共識落實面臨困境。
2016年9月9日
脫歐困局的出路何在?
沈建光:公投結果並非終結,只是英國與歐盟博弈的開始。未來存在諸多可能,取決於英國與歐盟內部的風向演變。
2016年8月15日
政治豪賭:英國脫歐公投的悲劇
沈建光:推動脫歐公投的英國,自身卻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凸顯了英國前首相卡梅倫這一政治豪賭失敗的代價。
2016年7月15日
中美非常態下的合作之難
沈建光:匯率問題不再是中美摩擦的焦點。中美大國金融領域的合作雖然更加廣泛,但分歧和博弈也無處不在。
2016年6月17日
中國經濟政策三大新取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人民日報》刊登「權威人士」訪談引發廣泛關注,也顯示中國經濟政策的傾向性出現不確定性。對此,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考慮。
2016年5月12日
從習近平考察小崗村看中國政策動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政府是否不準備堅持市場發揮決定作用的原則?改革是否會走回頭路?近日習近平考察小崗村釋放的政策信號,表達了繼續改革的決心。
2016年4月29日
中國高債務風險之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是否有債務風險,主要體現在哪裡?客觀分析中國債務危機利弊條件,並對可能引發危機的導火索加以高度防範,或許更務實。
2016年4月5日
關於《沈時度勢》
沈建光,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前瑞穗證劵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赫爾辛基大學經濟學博士。少時曾求學歐美,希望縱橫四海,遊歷全球;如今重心回歸中國,專欄立意審視中外經濟,建言宏觀大勢。曾任國際經合組織顧問和歐洲央行資深經濟學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芬蘭央行經濟學家,現亦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
熱門文章
1.
美國《國防授權法案》涉華部分的政治解讀
2.
拜登面臨的多重危機可能演變成惡性循環
3.
中國央行新規劍指螞蟻集團
4.
新冠疫情致死近10萬,為何英國社會依然穩定?
5.
朝鮮勞動黨八大報告與新黨章的重重矛盾
6.
拜登:美國新冠死亡人數到下月將超50萬
7.
中國進口美國商品遠低於貿易協議承諾
8.
人民幣強勢邁進「拜登時代」
9.
美國的「左右之爭」是「正邪之爭」嗎?
10.
中國版《慾望都市》才好看!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