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書評:財富的界限——終結財富的極端聚集

馬丁•桑德布:在超富人羣財富急速成長的當下,以揭露甚至消滅財富極端聚集爲目標的書籍擁有一定市場,富人可能要多加留意了。
2024年3月8日

徐瑾書單:重要關頭的經濟學

徐瑾:在此多事之秋,我們需要藉助經濟學的智慧,也應讓宏觀經濟學影響更正面。從今年經濟人讀書會年度書單中,我選了幾本新書。
2023年12月27日

梁啓超,一個流亡者的抗爭

李禮:一個傳統知識人如何變成現代意義上的持不同政見者?在許知遠的《梁啓超:亡命(1898-1903)》中,這可以自洽地構成一個敘事線索。
2023年12月11日

何爲「白洞」?

理論物理學家羅韋利的著作不僅應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還引用但丁的《神曲》來引導讀者進入關於白洞的討論。
2023年11月9日

我看了那篇「技術樂觀主義宣言」,所以你也許不用看

凱莉:馬克•安德森的中心論點是,沒有任何實質問題不能用更多的技術來解決。這種技術「加速主義」是一種危險的思想。
2023年10月27日

地下帝國:美國如何武器化世界經濟

利夫西:《地下帝國》的兩位作者精彩描述了美國政府機構如何利用數字系統對付敵人和盟友,提出一個引人入勝的論點,但也留下一些未解答的問題。
2023年9月19日

《看不見的線》:世界的隱形分界線

秦嶺-淮河線或許是一條不會被標記出來的分界線,卻是一條具有現實影響的分界線。這樣的分界線還有很多。
2023年8月22日

民主國家急需結構性經濟改革

帕裏克:民主國家不能等到政治和經濟條件完全成熟才採取行動。供應側政策制定必須成爲一個無期限的開放式過程,以支援經濟靈活性和生產率。
2023年8月21日

書評:《主權基金》揭示中國資金在說些什麼

金奇:劉宗媛的新書講述中投公司的故事,其主線是中國的雄厚資金如何被用來在世界各地購買戰略資源、技術和金融實力,服務於中國的全球雄心。
2023年8月2日

《沒有貿易是自由的》——萊特海澤關於川普對華關稅戰的經驗總結

川普主政時期的貿易代表萊特海澤的新書,論述了美國既要消費也要生產——還要在全球經濟中贏得朋友。
2023年7月19日

當內耗成爲必然,到底是誰的問題?專訪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孟慶延

孟慶延認爲,人的觀念被解放了,但人在現實社會狀態後發現自己沒有那麼多可能。這不是今天中國社會的問題,而是所有現代性都會遇到的問題。
2023年7月12日

書評:英國安謀是如何登上世界舞臺的

阿什頓的《萬物藍圖》一書講述了安謀如何成爲「半導體領域的中立國瑞士」、向全球各地的主要晶片製造商授權它的技術。
2023年6月7日

兩千年通膨史的啓示

麥克弗森:斯蒂芬•D•金的《我們需要談談通膨》回顧了兩千年的通膨史,爲經濟政策制定者認識當前通膨提供了及時的啓發。
2023年4月25日

當你談絲綢之路時,你談些什麼?

專訪復旦大學侯楊方教授:爲什麼大家一談到絲綢之路總覺得是大漠駝隊在黃沙上面爬?這種對絲綢之路的反常識的想像完全是因爲想像力的貧困。
2023年4月14日

讀歷史能幫助普通人超越無力感嗎?專訪《歷史的溫度》叢書作者張瑋

袁漪琳:張瑋在對談中表示,個人在時代當中有時候確實會有無力感,但讀歷史在今天的意義,最粗淺來說,有一個安慰劑的作用,雖然這樣說不是很貼切。
2023年3月24日

誰爲惡人:商界高階主管與政治家的博弈

埃奇克利夫-強森:在《大謬》一書中,兩位史學家以尖銳辯證的筆觸,揭破了美國企業界從20世紀初以來如何重新界定了政府的角色。
2023年2月3日

當歷史學走到人類學、文學中去——專訪歷史學家王笛

政治權力的「內卷化」,「公共領域」的消亡史。
2022年12月7日

書評:自由市場——政府與經濟之間的界限

科根:政府在一國經濟中應扮演多大的角色?在政府和民營部門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可能是經濟成功的關鍵。
2022年11月2日

晶片戰爭:比拼計算能力的美中較量

克里斯•米勒的《晶片戰爭》一書對半導體發展歷史進行了引人入勝的回顧,進而解釋美國爲什麼自我感覺脆弱。
2022年10月12日

書評:《被放大的慾望》

袁漪琳:「時尚是骯髒的」,最「可持續」的做法是不買任何東西,但這是不可能的。《被放大的慾望》一書試圖給出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
2022年10月10日

書評:基辛格《領導力:世界戰略的六個研究》

麥克米倫:這位美國政界元老在新書中分析了六位世界領導人,並用他的豐富經歷論證:領導人個體及其治國才能,有時可以決定歷史。
2022年7月11日

書評:《摧毀資本主義的人》

希爾:戴維•蓋利斯在其犀利新作中指出,奇異公司老闆傑克•韋爾奇殘酷的效率驅動導致了美國企業的長期衰落。
2022年6月12日

《爲發展搏一把》:經濟奇蹟是如何造就的?

皮林:爲了讓國家走上成長和發展的道路,精英階層必須冒險去嘗試做大經濟蛋糕,而不是瓜分已有的蛋糕。
2022年6月10日

美國正走向內戰?

盧斯:最近有幾本新書發出了有說服力的警告,現在美國分裂的風險比1861年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令人警惕。
2022年6月7日

全球疫情下再讀社科經典——《饑荒與政治》

王英良:布呂內爾的《饑荒與政治》揭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即饑荒往往不是自然產物,而是權力和人爲的產物。
2022年5月30日

書評:《新自由主義秩序的興衰》

福魯哈爾:加里•格斯爾的這本著作將新自由主義放在美國百年曆史背景下來解讀,對美國過往的足跡和未來的方向做出了全新的闡釋。
2022年4月25日

書評:托馬斯•皮凱蒂新作《平等簡史》

科伊爾:托馬斯•皮凱蒂的新作《平等簡史》濃縮了他之前的論點,然而能說服讀者的東西與能夠在街頭甚至權力走廊裏推進行動的東西是不同的。
2022年4月20日

波音737 Max悲劇教會我們什麼?

斯卡平克:《盲目地飛行》一書講述了導致波音兩起墜機事故的一系列事件,對整個時代的種種亂象進行了控訴。
2021年12月21日

出生於非洲的古爾納獲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

古爾納在1960年代後期作爲難民來到英國。瑞典文學院稱讚他對殖民主義的影響和難民的命運「不妥協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2021年10月8日

書評:露西•凱拉韋《再教育》

FT前記者露西•凱拉韋講述她轉行成爲教師的故事,用她的教學經歷坦誠討論了學校的意義。
2021年7月14日

書評:《危險思想》

在對審查制度的2000年曆史引人入勝的梳理中,埃裏克•伯科威茨發現,從古到今,人類壓制言論的本能一點沒有減弱。
2021年6月30日
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