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親愛的會員,您的賬戶近期在多臺設備上異常登錄。您的賬戶僅限您本人使用,如不是您本人操作,可能您的賬號已洩漏。請您儘快進行如下操作:
爲了保護您的利益,我們已經暫時鎖定您的訂閱賬戶,如有疑問,請聯繫客服。
親愛的會員,您的賬號近期在多臺設備上頻繁異常登錄。您的賬戶僅限您本人使用。爲了保證您的利益,該賬戶已被暫時鎖定。您可以: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財經版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王者》《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微信公衆號:徐瑾經濟人 讀者微信號:jjr19001900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博ID@劉遠舉。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z_dongfang@yahoo.com。

越陌度阡

何越(Yue He Parkinson),母親、妻子、廚師以及雙語作家。以英文撰寫中國與世界;以中文撰寫英國與世界。著有China and the West – Unravelling 100 Years of Misunderstanding 《揭開中西百年誤解》、《讓世界愛上中國美食(西方中餐大師譚榮輝自傳)以及《撕裂的民主——「脫歐」陰影下的英國政治與社會》(即將出版)。

詠竹坊

詠竹坊(官網鏈接)提供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相關新聞,重點關注中小企業和籌備上市的公司。

Bamboo Works (official website) provides news on Chinese companies listed i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a strong focus on mid-cap and also pre-IPO companies.

科技曼談

閆曼,FT中文網科技與產業板塊主編,負責FT中文網科技板塊的策劃、專訪及編輯工作。香港浸會大學國際新聞碩士,近十年一線媒體採編經驗,深耕網路科技領域新聞多年。曾爲多家知名媒體特約撰稿人。本專欄旨在分享作者身在科技、創業和投資前線的觀察,就科技領域動態作出鮮活生動的第一時間解讀。個人公衆號:科技曼談(ID:kejimantan)

話語權時代

楊方曦,畢業於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商學院。現居紐約,長期從事國際公共傳播和戰略策劃的工作,擔任中美青年領袖委員會等組織的董事。本專欄關注中美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公共溝通、對外傳播、文化融合和法律合規等挑戰。透過分析中美政治、文化和經濟領域的時事新聞及政策法規,爲讀者提供關於中美企業在全球市場應對策略的深度解析。

居食趣

鄭靜,《美好家園》雜誌主編、財經網生活頻道主編、家居設計專欄作家、策展顧問,著有《歲時歷——日日是好日》、《中國風尚》、《新中式藝術》、《ART DECO 在上海》等,微博號@綠色蝴蝶,微信公衆號「蝴蝶廚房」。

畢加索與單身女孩

畢加索是歷史上充滿著變化的炫彩時代的文化先鋒,也是文藝巨匠社交圈的重要人物。藝術家本人歷經爭議,卻演繹出時代精神,鑄就出經久不衰的品牌效益。時至今日,「畢加索」不僅代表著家喻戶曉、至高價值的藝術,它更是一個文化符號和打破藝術、人文與商業邊界的象徵。「畢加索」的傳奇正是呼應了時下文化領域的形態與產業趨勢。《畢加索與單身女孩》專欄以生活在國際都市的華人女性的個人視角, 觀察文化藝術領域的熱點事件、解析「破圈」的文化現象, 對話業內領軍人物。「單身」與婚戀狀態無關,而是代表多元文化中個體的存在。

作者王陸寧(Luning Wang)常駐倫敦,布里斯托大學政治學學士,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當代藝術碩士,現從事文化藝術項目諮詢與內容行銷。個人公衆號: 畢加索與單身女孩(ID:picassosinglegirl)小紅書/微博:Luning陸寧

過路詩篇

張璐詩(Lucy Cheung),常駐倫敦資深媒體人,職業音樂人,旅居北京、希臘多年。專注音樂產業、文藝思潮與美食文化,視野遍及全球。

浮光印跡

範庭略,圖書出版人,並主持一檔原創播客節目《新生活之聲》。浮光掠影,錄不盡都市芸芸;今欲有憑,存不完歲月浮沉。就此存照,倒是有了浮華生活窺豹一斑的可能。

中外對話

中外對話(www.chinadialogue.net)是一個致力於環境問題的中英雙語網站,總部位於倫敦,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組織。

見辨智行

肖波,上海市汽車銷售行業協會專家組專家,汽車專業新媒體《車瞳》和《經銷商大觀》創辦人,曾在中國平面媒體第一批獨立汽車專刊《汽車時代》深耕汽車市場和行業研究。在洶湧而來的智慧時代,《見辨智行》將與讀者朋友們共同見證、辨別汽車在由單一駕乘機器向複合型智慧出行載具升級過程中的趣事,以及汽車和相關產業融合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投資機會。

值得藝術

本專欄專注於剖析藝術產業價值鏈,探索藝術行業動態趨勢,解讀藝術品的賦值理念,從藝術家、畫廊、博覽會、美術館、拍賣行、藏家、教育機構、贊助人等各個環節觀察藝術生態。

沈時度勢

沈建光,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前瑞穗證劵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赫爾辛基大學經濟學博士。少時曾求學歐美,希望縱橫四海,遊歷全球;如今重心迴歸中國,專欄立意審視中外經濟,建言宏觀大勢。曾任國際經合組織顧問和歐洲央行資深經濟學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芬蘭央行經濟學家,現亦爲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

另一片星空

徐海娜,一位普通的媽媽,願意在此專欄將對教育和時事的觀察與大家分享。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曾在電視臺工作八年,後赴香港高校深造將自己歸零,並涉足兒童教育和電子互動童書行業;同時曾擔任香港部分雜誌和報紙的特約記者和撰稿人。2017年遷居新加坡,從事特殊兒童教育、童書創作、繪畫等。2022-2023年在新加坡出版「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系列繪本8本。其中《他們爲什麼不聽我的話》獲得新加坡2022年度的「大衆讀者票選好書獎」,《手機消失的一天》獲得2023年度的「大衆讀者票選好書獎」。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專業博士研究生,學術興趣在於研究跨國公司與世界的互動、資本與國家間的融合博弈。時常一杯茶、一臺電腦,或受命,或主動請纓,將對世界的觀察與思考及時記錄分享。已有作品十餘萬字,但前路漫漫,學無止境,立志要上下求索。本專欄留心國際政治經濟事務熱點,力圖發出我輩學人對複雜世界的平凡解釋,力求把握問題實質,追求在樸素的語言下把世界問題說得清楚一點。願意以熱心、熱氣給讀者帶來「小徹小悟」的快樂,讓閱讀成爲生活審美的要素。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網路法經

張慶寧,數字經濟研究者、法律從業人士,主要關注短影片直播、網路交易、網路競爭問題。

藍色時期

王丹,美國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科學院農業博士後。現任恆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負責中國宏觀經濟、區域發展、地緣風險及金融市場相關的研究和預測。

市值管理評論

周掌櫃,知名商業戰略思想研究專家,中國「戰略思想諮詢」行業開創者,多家全球領先公司戰略顧問。周掌櫃戰略思想諮詢團隊長期專注於戰略思想、內生性競爭力、成長瓶頸、技術創新趨勢等理論研究,透過大量基礎調研和原創管理模型幫助華爲等企業解決業務挑戰。本專欄聚焦全球領先公司,呈現市值管理最新動態。

談藝錄

吳可佳,洛杉磯克萊蒙大學研究生院藝術商業碩士課程客座教授,紐約素描、繪畫與雕塑學院董事會成員。曾供職於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總裁辦公室。她擁有耶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目前常駐紐約和加州。

談影撩色

非非馬:常駐倫敦資深媒體人、影評人。專注影視領域、女性議題、文化觀察、人文旅行。

統計與解讀

張林,債券評級機構高級研究員、研究院助理總監,財經專欄作家。關注宏觀經濟與金融運行,既不願意擂鼓鳴鑼粉飾天下太平,亦不願意憤世嫉俗徒增世事苦悶,堅持從客觀統計數據出發解讀現象、釐清事實。

浦東來信

聶日明,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先後畢業於浙江大學、復旦大學,長期從事公共政策研究,主要關注中國政治與經濟、商業創新。本專欄旨在以歷史和全球化的視角理解中國政治與經濟發展。微博ID@聶日明。

子嘗新露

教育透過哪些方式,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如何幫助每個個體實現自我價值,共建未來社會?本專欄探索教育與個體內心、社會文化、大千世界間的關聯。作者子舒畢業於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曾任職于波士頓醫療中心BIDMC研究家庭心理健康,有教育創業公司和大型集團的行業經驗,持續關注教育創新。

青聽華爾街

馮鬱青,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曾任第一財經紐約評論員和美國業務主管。報導了2008年金融危機,四屆美國大選。自2008年開始連續五次專訪了巴菲特,對巴菲特的先鋒報導及對中國經濟的討論在財經界產生廣泛影響。還先後專訪了格林斯潘,柯林頓總統,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金斯基, 紐約前市長彭博和世界銀行前行長James Wolfensohn,以及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在紐約主流智庫舉辦和主持年度金融論壇,和美國政界及華爾街大佬討論美國經濟發展及中美關係的熱點話題。2018年當民粹主義和反川普浪潮在全球範圍內激烈碰撞之際,馮鬱青和世界頂級略家和經濟學家展開深度對話,製作六集紀錄片《世界推動者》,探尋二戰之後世界秩序的變化。馮鬱青現爲數據媒體BitpushNews總編。

De Things專欄

DeThings是一家立足於新加坡,覆蓋全球華語區的Web3媒體,成立於2022年,專注於加密貨幣、區塊鏈、Web3領域中的新聞追蹤與報導。

Frau Zhous Kolumne

德文教師從業者,平日三尺講臺之上,學術習研歐洲與德國,讀書思考愛寫作。也凝視生活、審視人生,探索成長與感受、追求成爲與意義。
2023年7月14日

傲慢與偏見

趙瑩,前復星國際駐紐約企業傳播執行總經理,博雅公關中美市場團隊負責人。在紐約工作十餘載,一直在企業和品牌傳播領域做中美相關的跨文化傳播工作,經歷過中概股大戰空頭的危機處理,也體會過歐美跨國企業亞洲市場戰略的轉型和落地傳播。《傲慢與偏見》是年少時勾起我內心布爾什維克主義情結的啓蒙小說,也是我一直覺得在中美傳播領域想要打破的阻礙。很多時候,是西方世界的傲慢和我們內心的偏見,束縛了我們看世界的眼光和格局,因此想借此專欄把親歷過的案例做點滴分析,以期待我們可以一起打破桎梏,成爲東方和西方遇見中,良好溝通的傳播者。

Web3帆

坡縣南希是Web3華文媒體DeThings聯合創辦人,也是連續創業者和資深媒體人。她擁有十多年國際媒體報導經歷,深入報導亞洲和歐美科技行業生態,同時也創立過中英文不同語種的新媒體平臺。她擅長細膩的深度報導,國際報導作品曾在香港外國記協和紐約外國記協獲獎。本專欄旨在分享作者在亞洲加密之都新加坡的創業經歷,行業熱點及業內領軍人物的觀察和心聲。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西蒙•庫柏

西蒙•庫柏(Simon Kuper)1994年加入英國《金融時報》,在1998年離開FT之前,他撰寫一個每日更新的貨幣專欄。2002年,他作爲體育專欄作家重新加入FT,一直至今。如今,他爲FT週末版雜誌撰寫一個話題廣泛的專欄。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安德魯•希爾

安德魯•希爾(Andrew Hill)是《金融時報》副總編兼管理主編。先前,他擔任過倫敦金融城主編、金融主編、評論和分析主編。他在1988年加入FT,還曾經擔任過FT紐約分社社長、國際新聞主編、FT駐布魯塞爾和米蘭記者。

斯卡平克

邁克爾•斯卡平克(Michael Skapink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他經常爲FT撰寫關於商業和社會的專欄文章。他出生於南非,在希臘開始了他的新聞職業生涯。1986年,他在倫敦加入了FT,擔任過許多不同的職位,包括FT週末版主編、FT特別報道部主編和管理事務主編。

吉迪恩•拉赫曼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巴林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臥底經濟學家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他撰寫兩個欄目:《親愛的經濟學家》和 《臥底經濟學家》。他寫過一本暢銷書也叫做《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爲16種語言,他現在正在寫這本書的續集。哈福德也是BBC的一檔節目《相信我,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他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

露西•凱拉韋

露西•凱拉韋(Lucy Kellaway)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管理專欄作家。在過去十年的時間裏,她用幽默的語言調侃各種職場現象,併爲讀者出謀劃策。她的專欄每週一出版在英國《金融時報》。露西在2006年獲得英國出版業獎的「年度專欄作家」獎項。

約翰•奧瑟茲

約翰•奧瑟茲(John Authers)是英國《金融時報》的Lex主編,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專家之一。他於1990年加入FT,曾經擔任美國市場編輯、美國銀行記者和墨西哥分社社長。奧瑟茲畢業於牛津大學,並且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的MBA學位。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親愛的經濟學家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他撰寫兩個欄目:《親愛的經濟學家》和 《臥底經濟學家》。他寫過一本暢銷書也叫做《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爲16種語言,他現在正在寫這本書的續集。哈福德也是BBC的一檔節目《相信我,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他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

約翰•凱

約翰•凱(John Kay)從1995年開始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經濟和商業的專欄。他曾經任教於倫敦商學院和牛津大學。目前他在倫敦經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有著非常輝煌的從商經歷,曾經創辦和壯大了一家諮詢公司,然後將其轉售。約翰•凱著述甚豐,其中包括《企業成功的基礎》(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 1993)、《市場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 2003)和近期的《金融投資指南》(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or normally intelligent people who are not in the industry)。

菲利普•斯蒂芬斯

菲利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盧克•強森

盧克•強森(Luke Johnson)是一位成果頗豐的企業家和創業家,他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企業家專欄。他目前擔任英國皇家藝術協會的主席,並管理著一傢俬人股本投資公司——Risk Capital Partners。強森曾在牛津大學學醫,但是畢業後卻進入投行業。他在1992年收購PizzaExpress,擔任其董事長,並將其上市。到1999年出售的時候,PizzaExpress的股價已經從40英鎊漲至800英鎊。

簡氏酒莊

簡希絲•羅賓遜(Jancis Robinson),從事葡萄酒報導長達37年。1989年起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葡萄酒報導。1984年,她成爲葡萄酒貿易行業外的第一位葡萄酒大師,並在全球品評葡萄酒。她撰寫過多本經典葡萄酒專著,包括《牛津葡萄酒百科辭典》,以及與休·強森(Hugh Johnson)合著的《世界葡萄酒地圖》。她還是個專業電視講師,主講的「簡希絲•羅賓遜葡萄酒課程」和「酒商的故事」,曾獲得多個電視節目大獎。

愛德華•盧斯

愛德華•盧斯(Edward Luce)是《金融時報》華盛頓專欄作家和評論員,他負責撰寫的文章包括:每週一期的專欄文章、關於美國政治、經濟問題的《金融時報》社評以及其它文章。

遠觀中國

身在海外,遠觀中國,雖屬無奈,但也落得一個獨特的「距離感」,也許觀感更爲冷靜、客觀。作者魏城,1959年出生於中國北京,1992年移居加拿大,1998年移居英國。先後在《中國青年報》、《星島日報》加拿大版、英國廣播公司工作,現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資深記者、專欄作家。

第一時間解讀

對剛發生的重大新聞進行迅速、及時的分析和評論,由FT中文網評論員或特約評論員撰寫。

中國紀事

跟隨作者足跡,遍遊世界東西十萬裏;追蹤作者思緒,縱論中國上下五千年。作者許知遠,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電腦系,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商業週刊/中文版》執行主編。現爲獨立作家,已出版作品《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中國紀事》和《醒來》《僞裝的盛世》《抗爭者》等。

中間論壇

作者丁學良,1992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一直從事比較現代化的研究和教學,先後工作於哈佛大學大學生院、國立澳洲大學亞太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作者先在FT中文網開設《回望30年》專欄,後在本網站開啓新專欄《中間論壇》,試圖在「國家」和「社會」的中間、在「政權」和「財權」的中間、在「極左派」和「極右派」的立場中間、在中國和外部世界的中間——即在所有這些極易發生張力的兩邊之間,發出評判。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切問近思錄

張軍,上世紀90年代初在中國經濟學界嶄露頭角,至今仍是中外經濟學界的活躍人物。他對中國經濟成長和轉型的研究著述豐厚。現任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經濟」長江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復旦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紐約範兒

劉裘蒂,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耶魯大學文學碩士。中英對照時尚雜誌《約》出版人。曾經是經手數百億美元項目的華爾街名牌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現創立中西文化對話的多媒體平臺「中國正在」。因獨樹一幟的犀利時尚風格,成爲紐約名流圈經常入圍最佳著裝名單的媒體人,併入選爲紐約時尚設計學院美術館成立43年以來第一位亞裔董事。全球化智庫(CCG) 特邀高級研究員,著有《自創光環:品質女人自我養成術》。

一知半解

讀書是每日必做的功課,寫作是終生以求的技藝,但深知努力的結果,僅僅是得到了一知半解。作者何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學者,研究領域爲宏觀經濟學和國際金融。已出版專著《不確定的年代》等,譯著《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等。

名利場

薛莉,FT中文網生活時尚頻道主編、專欄作家。曾以「誰誰誰」爲筆名撰寫職場專欄。著有《這樣上班就對了》、《成功是個什麼玩意兒》、《白領極限生存》等書。書寫衆生百態、杯水風波、微言大義。

投資者的敵人

朱寧,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研究員。本專欄旨在就行爲談理性,就投資談人性,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投資, 而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

中西兩半錄

《中西兩半錄》是FT中文網創刋總編輯張力奮卸任後的個人專欄,暫定兩週一篇。人生至此,他在中國與西方生活、工作的時間各佔了一半,對東方與西方,他常分身無術,糾結困惑中,行走東西兩岸。他對日常生活感興趣。在他看來,制度就是日常生活。

時代的噪音

張鐵志,臺灣文化與政治評論人,歷任「報導者」共同創辦人兼總主筆、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總主筆、《週末畫報》主筆、《數位時代》首席顧問。著有《聲音與憤怒》等書。

尋食記

陳楠,在荷蘭取得城市環境管理學碩士學位。旅居海外十數年間,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做諮詢的同時,也喜愛烹飪,對食物的歷史文化有濃厚興趣。曾爲《紐約時報》中文網開設美食專欄。《尋食記》無意描寫名食名廚名店名菜,而是着眼於日常飲饌背後的逸聞趣事和歷史沿革,與讀者分享美食歷史。

藝述東西

馬繼東,《藝術商業》雜誌及藝商傳媒公司創辦人,中央財經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特聘專家,爲多家藝術網站、拍賣行、電視欄目及電商平臺提供顧問諮詢服務。曾任文化部《藝術市場》雜誌社副社長。《藝述東西》將以通俗視角解讀瞬息萬變的藝術品行業,發掘東西方世界藝術大事件背後的商業力量,推薦影響現代人生活方式的趣味收藏。本專欄兩週一篇,週二出版。

邊城記

作者陳振鐸(Zhenduo CHEN),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社會學博士生,法國中歐城市學會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爲中國新安江水庫移民、中歐穆斯林移民、城市街區。邊,邊城的邊、邊緣的邊、邊際的邊,專欄嘗試從「邊」的視野,在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內外,以日常生活的敘事與分析,觀察與記錄中國與歐洲社會。

流動的盛宴

謝立,樽賞Winepicurean微信公衆號和葡萄酒網站聯合創辦人,生活方式媒體專家,曾在數家權威葡萄酒、美食和生活方式雜誌擔任主編和編輯總監,出版了生活方式專欄結集的《私享家》一書。​

半酣記

張翛翰,擁有中國農業大學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學士和碩士學位,目前在攻讀葡萄酒大師頭銜。曾供職於佳士得拍賣行名酒部,目前擔任施氏佳釀Zachys中國區銷售總監和拍賣師。

社群媒體與潮行銷

竇文宇,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副院長,EMBA(中文)課程主任,畢業於北京大學及威斯康辛大學,國際知名廣告學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爲新媒體行銷、社群媒體行銷、內容行銷。他的專業文章發表於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及各大商業媒體。本專欄聚焦國內外最新行銷潮流,解析數字時代的企業行銷新思路。

去你的未來

陳序,IntelAct智庫聯合發起人,首箇中國內地人士出任Newsweek中文刊執行主編,也是MIT Technology Review 副出版人、CoinDesk 中國聯合出版人;曾因創辦區塊鏈衆籌出版平臺入選Fast Company2015中國商業創意人物,並參與創辦《每日經濟新聞》等多家媒體。著有《主編死了》、《區塊鏈+》、《未來版圖》等書。 在當下危機與變局並存的時代,本專欄關注革命性技術創新的商業、經濟與其他後果。專欄名來自我的一個觀點:思考未來的前提是知道未來不會有你,惟一有希望存續的,是信仰和價值觀。

區塊漫步者

趙劍飛,多年媒體從業,曾在《經濟觀察報》、《財經》雜誌、財新傳媒任職。2014年涉足數位幣行業,在銳科科技、A站等多家創業公司擔任副總裁,負責品牌和媒體策略工作。2012年英國志奮領獎學金獲得者。區塊漫步者專欄將分享作者對數字幣貨和區塊鏈產業的新趨勢和新問題的觀察。

泛矽谷思維

林薇 (Vivi Lin),資深國際媒體人及創新顧問,VIVI MEDIA GROUP創辦人;路透財經電視首箇中國籍英文主播;曾任財新傳媒雙語主播及製片,中國頭部區塊鏈媒體「火星財經」國際合夥人;《Vivi闖矽谷》節目出品人,旅居矽谷。 在世事紛擾與暗流湧動的時代,更需要我們擁有一雙敏銳觀察前沿趨勢的眼睛,一顆熱誠簡單的心靈及創新的思維。作者旅居國際創新之都矽谷多年,愈發體會到矽谷是一種思維,而不是一個地方 (「Silicon Valley is not a place but a state of mind」)。在本專欄中,作者聚焦泛科技領域出現的新趨勢,結合商業的視野,探索推動革命性創新背後的深層次思維。

EduBlank 教育的留白

張華,少年商學院創辦人,三個孩子的父親。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專注於青少年通識與創新實踐教育,致力打造一所打破地域與階層鴻溝、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國際化學校。創業前爲知名財經媒體人,任職於南方週末,筆名東方愚,採訪調研近百位企業家。著有《中國富豪這十年》(與胡潤合著)、《他們比你更焦慮》《荷爾蒙經濟學》等,最新出版《世界是我們的課堂: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山石經

李巖,現居倫敦,曾任英國華人刊物《絲語》主編,並於2003年至2020年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任責任編輯。他畢業於廣州外語學院英語系,並擁有倫敦城市大學藝術管理碩士和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