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從來就沒有什麼新技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我們關於技術的認識水準,大致相當於演化論之前的生物學。那麼多絕頂聰明的工程師,未建立關於技術的基礎理論,只因「工程師們只喜歡他們能解決的問題。」
2015年6月29日

國王愛銀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在民粹主義的民主制度下,政府更鼓勵民衆借錢買房置業,不用擔心貧富差距擴大,就可輕鬆地製造皆大歡喜的假象。但這樣做就要干預銀行降低貸款利率。
2015年6月23日

書評:每天「最棒兩小時」

FT記者艾瑪•雅各布斯:戴維斯在新作中告訴我們,無需強迫自己專注,提高效率。關鍵是決定好優先事項,每天度過有成果的最棒兩小時。
2015年6月12日

大門口和大門裏的野蠻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歷史學家認爲蠻族入侵是羅馬帝國衰落的根源。但蠻族其實是,已滲透到帝國內部、長期生活在羅馬,卻始終不能被認同和接受的「外來務工人員」。
2015年6月8日

羅馬帝國的崛起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上升時遇到的失敗和成功都是祝福。而當羅馬由盛至衰時,它所做過的成功嘗試,最後也會釀成失敗的苦果。
2015年6月1日

「自由市場經濟並不能獨霸創新」

FT記者雅各布斯:《另類經濟》一書主張,商界領袖應把駭客、海盜、騙子當作靈感之源。這一觀點爲想觀察商業實踐或職場生活的人提供了一個全新視角。
2015年6月1日

書評:消融的西藏

FT駐南亞分社社長馬萊:首本現代西藏旅遊指南的作者巴克利,在其新書《消融的西藏》中,對中國在西藏的開發提出批評。這是一部重要著作。
2015年5月28日

合衆爲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教科書往往是騙我們的。美國是非常典型的移民國家,各種文化並未隨著時間而融合,各個基因中的互斥因素多年來分分合合。從一開始,它們就貌合神離。
2015年5月4日

美國大停滯與中國機遇

阿里巴巴副總裁塗子沛:暢銷書《大停滯》認爲,美國經濟自1970年代就陷入停滯,我卻不能完全贊同。技術瓶頸的突破已讓停滯進入尾聲,而後發優勢能讓中國直接進入技術新時代。
2015年4月24日

保爾森如何《與中國打交道》?

FT新興市場主編金奇: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新書《與中國打交道》中說,美國應支援中國取得成功,因爲這符合美國自己的利益。他還建議,美國應努力「爲中國找到更好的坐席」,即主動支援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
2015年4月23日

書評:氣候變化的解決之道

FT環境記者克拉克:《氣候衝擊》一書剖析了地球工程危險的誘惑力,對碳排放引發的氣溫升幅進行了預測,並主張從更爲政治化的角度應對氣候變暖問題。
2015年4月8日

一位中國盲人律師的抗爭與求索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陳光誠在自傳《赤腳律師》中,講述了自己從自學法律、爲農民維權、被拘禁到重獲自由的非凡經歷,分享了他對當代中國的許多深刻觀察。
2015年3月24日

「節約式創新」引領未來

FT商業生活社區編輯裏奇:中產階級消費者收入成長的停滯,以及自然資源的日益枯竭,將令西方企業重新審視勤勞與節儉的意義,對商業的各個層面進行革新。
2015年3月20日

我們祖先的大腳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演化的奇妙之處是看似迷路卻柳暗花明,歷史不需要總設計師,造物之巧,猶如精妙的鐘錶,但造出這隻鐘錶的,是一個「盲眼鐘錶匠」。
2015年2月9日

血色絲綢之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商路暢通,是蒙古軍隊殺戮的結果。自古絲綢之路、香料之路不僅是貿易通道,還是宗教傳播祕徑。蒙古人的殺伐,也加劇了宗教的交流與衝突。
2015年2月2日

我們都是大數據時代的海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規則已不同。你如何行動取決於你如何認識規則:大數據時代,合作比競爭更重要,交流比交易更重要,靈活的同伴關係比冰冷的階級鬥爭更重要。
2015年1月26日

毛澤東時代的啓功書法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李強:文革時,人們覺得啓功字寫得好看,便問是什麼體,答曰「大字報體」。文化悲劇以時代鬧劇形式出演,成爲數千年中國書法史的一大奇觀。
2014年12月26日

喬布斯們的巢穴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成功會讓人有不停複製成功的衝動,最後偉大會退化爲平庸。而如果在舉棋不定時,扔個骰子,說不定也能體會韋爵爺一般無比通透的人生。
2014年12月15日

中國不再山寨?

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模仿有餘,創新不足,但在贏得向國內消費者提供基本商品的戰役後,中國企業如今開始轉向創新——這是新書《山寨中國的終結》的觀點。該書舉了阿里巴巴、騰訊、華爲、小米等公司的例子。但少數幾家企業的創新例子足以證明全域性嗎?
2014年12月11日

書評:還原一個真實的斯大林

FT副總編輯桑希爾:科特金的巨著《斯大林》爲我們展現了斯大林作爲人的衝動和矛盾。在他看來,斯大林的舉動幾乎都可以用時代背景和意識形態來解釋。
2014年12月10日

制度演進解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經濟成長離不開國家支援,但國家又常常是扼殺經濟成長的元凶,政府會犯錯、官員會尋租、民主易於畸變。解釋國家在經濟發展中究竟起什麼作用並非易事。
2015年6月15日

壓力不一定成爲正能量

卡斯商學院訪問教授斯特恩:《壓力的好處》一書認爲,我們應該利用壓力給我們帶來的能量。可惜作者忽略了馬莫爵士的研究結果:壓力很難避免或應對。
2015年5月19日

經濟實力決定軟硬實力

FT專欄作家拉赫曼:約瑟夫•奈認爲,在經濟實力、硬實力(即軍事實力)和軟實力三方面,中國僅能在經濟實力上挑戰美國,但舒展軍事肌肉要靠經濟實力,財富成長也會造就軟實力。
2015年3月31日

讀《論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大學》裏講,先修身,後齊家,最後就能治國平天下。我始終疑心這種君王學是朱熹之流強加給孔子的。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只有阿甘纔信。
2015年3月30日

書評:竊國者及其密友們

FT調查記者博格斯:前美軍顧問蔡斯在《竊國者》一書中,揭示了腐敗統治的安全威脅。她講述了阿富汗、埃及、奈及利亞等各種盜賊統治體制,以及這些統治者的外國夥伴所起的作用。
2015年3月19日

與「資產負債表衰退」商榷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辜朝明有一把大錘——「資產負債表衰退」。在新書《逃離資產負債表衰退及QE陷阱》中,他既展現了這把大錘的優點,也展示出它的侷限性。
2015年3月18日

書評:自我利益vs政治信仰

FT評論員麥克德莫特:《政治思想的隱藏議程》提出,利己主義是政治信仰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自我利益可能決定我們的信仰,但信仰也決定自我利益。
2015年3月17日

書評:人工智慧引發爭鳴

FT美國西海岸編輯沃特斯:機器人徹底取代人類的腦力和體力勞動的前景一直縈繞在公衆心頭。作者卡爾爲我們理解自動化問題提供了一種人文主義視角。
2015年3月5日

書評:從全球產業鏈看中非貿易

「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劉琴:中非交往是市場經濟體制在世界範圍內傳播擴張的必然,唐曉陽在書中預測,高能耗、高汙染的製造企業有可能從中國轉移至非洲。
2015年2月27日

書評:日本悲劇的根源

FT亞洲版主編皮林:日本從未完全摧毀其舊秩序,美國佔領期間放棄廢除天皇,讓舊狀態得以延續至今。日本的悲劇在於它只是把現代國家的外表嫁接到原有的體制之上。
2015年1月19日

培育職場情感紐帶

卡斯商學院訪問教授斯特恩:《最佳工作場所》闡述如何提高員工敬業度。書中說,當同事關係融洽時,工作幹得不好不僅會讓客戶不滿意或者經理不開心,還意味著你讓你的朋友們失望了。
2014年12月12日
|‹上一頁‹‹4567891011121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