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爲何支援新能源汽車

中國每年石油需求有60%依靠進口,其中60%透過南海運輸。據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介紹,地緣政治擔憂是中國今年加大激勵力度、支援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因素。
2014年9月17日

中國將免徵電動汽車購置稅

從今年9月1日至2017年底,中國將對國產和進口電動汽車免徵10%的車輛購置稅
2014年7月11日

特斯拉向同行開放技術專利

寄望這一冒險做法能降低行業成本,開啓新的商業機會
2014年6月13日

博洛雷「駛入」亞洲

負責運營巴黎Autolib電動汽車租賃系統的博洛雷集團正與亞洲城市洽談技術出售事宜,並可能在年底前達成一項協議。
2013年9月29日

首屆電動方程式車賽2014年舉辦

電動汽車將在一項新的全球方程式系列賽上展開競爭
2012年8月28日

別小看中國電動自行車

中國政府本計劃大規模推廣電動汽車,現在該計劃遇阻:消費者並不買賬。但田大衛爲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撰文說,已經取得成功的電動自行車或許會引發一場交通變革。
2012年7月6日

電動車在中國遭冷遇

《汽車公社》雜誌總編衛金橋:兩年前,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提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將實現「彎道超車」,現在萬部長可能要失望了。
2011年11月10日

比亞迪:夢想的陰影

儘管中國汽車市場成長迅猛,但比亞迪一直未能實現其電動車發展目標,這不禁令人懷疑,比亞迪乃至整個中國的電動車行業的夢想是否已然破滅?
2011年10月28日

中國反思電動汽車政策

中國總理溫家寶對中國發展替代燃料車輛的「路線圖」提出了疑問
2011年8月23日

試駕電動汽車,真穩!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電動汽車太小,太慢,且行駛里程有限。如今,氣候變化、高油價以及中國汽車需求激增等因素,正在推動汽車業的變革。
2011年5月25日

電動汽車夢碎核危機?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高斌:中國以火力發電爲主,若核電項目停滯,靠煤炭發電生產電動車,造成的汙染比燃油動力汽車還要大。
2011年3月24日

研究:電動汽車需求「炒作過度」

諮詢公司JD Power表示,除非公共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包括稅收激勵和提高燃油經濟性標準,否則未來十年消費者不會大舉轉向綠色汽車。
2010年10月28日

Lex專欄:電動汽車「加速」有點慢

日產-雷諾首席執行長戈恩關於電動汽車的樂觀預測,近日被戴姆勒的澤謝潑了冷水。成本高昂和基礎設施缺乏是電動汽車加速前行的兩大阻力。
2010年10月26日

雪佛蘭伏特的中國賭注

隨著通用汽車宣佈雪佛蘭伏特插電式電動汽車進入中國市場,電動車的時代似乎終於來臨了。但對於可能是迄今爲止第一款真正大規模生產的電動車,中國人會買賬嗎?
2010年9月1日

麥肯錫:美國最有可能率先普及電動汽車

在新的「電動車指數」中,法國位居第二,德國和中國並列第三
2010年8月9日

奇瑞與美國電池更換設備廠商簽約合作

中國最大獨立汽車製造商擬與美國Better Place合作開發電動汽車
2010年4月26日

未來兩年內電動汽車將「供不應求」

雷諾-日產CEO在日內瓦車展上預測,汽車製造商將不得不「拼命擴建」產能
2010年6月6日

戴姆勒與比亞迪合作開發電動汽車

新款車將面向中國市場,是戴姆勒在電動汽車領域最新嘗試
2010年3月2日

Lex專欄:如何啓動電動轎車

本月法蘭克福車展上,來自雷諾、BMW、奧迪和梅塞德斯-賓士的電動轎車閃亮登場。然而,除非蓄電池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純電動轎車可能仍是利基產品。
2009年9月29日

中國新能源汽車之惑(中 )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付輝:中國汽車的產能過剩是規劃中的過剩,而非直接生產汽車數量的過剩。值得警惕的是,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則是數量的過剩。
2009年9月10日

中國新能源汽車之惑(上)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付輝:巴菲特與比亞迪王傳福的這個遊戲,就像新能源汽車與中國汽車的遊戲。可以肯定的是,巴菲特並非是歐美汽車世界所認可的汽車人。
2009年9月7日

比亞迪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幾近翻番

該公司還宣佈,將於明年在美國銷售其e6全電動轎車
2009年9月1日

加速駛向電動汽車市場

日產、三菱等大型汽車製造商紛紛押注電動汽車技術,各國政府也以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措施,大力推動此項技術的發展。
2009年8月25日

美國政府低息貸款推動研發環保汽車

福特、日產和加州電動汽車製造商Tesla首批受益
2009年6月24日
|‹上一頁‹‹333435363738394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