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杜拜也有個「798」

FT中文網撰稿人宋佩芬:因爲安全、開放,杜拜是整個中東地區藝術的避風港,不少伊朗、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的藝術家們選擇來此發展。
2015年4月3日

走進主流商業的駭客馬拉松

一度只面向編程人員的駭客馬拉松,因其提倡實幹、快速創新、關注結果的精神特質,受到一般企業的追捧,如今已經轉化爲一種主流的商業手段。
2015年2月27日

企業需要人類學家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類學家受到企業聘用,幫助其研究新市場或設計產品以適應用戶的生活方式。這些人類學家的關注點與普通市場研究人員大不相同。
2015年1月5日

新創企業融資應量力而行

紐約合廣投資聯合創辦人威爾遜認爲,新創公司在種子階段和A輪的融資額,與公司的發展狀況往往成反比關係,融資越多,公司未必越成功。
2014年10月27日

個性化時代還沒有到來

FT專欄作家希爾:技術或者商業原因讓許多企業仍堅持大規模生產,而不是進行個性化定製。沒有上帝的全知,繼續讓消費者自己進行個性化纔是企業的明智之舉。
2015年4月10日

尋找企業盈利的中間路線

FT專欄作家凱:商業大師邁克爾•波特認爲,企業要麼努力掌握成本優勢,要麼著重追求產品差異化,介於這兩者之間的結果將是致命的。果真如此嗎?
2015年4月3日

警惕「假創新」

FT專欄作家凱:如果把創新融入新玩意中,人們很樂意接受,但涉及改變做事方式的創新,人們就會牴觸。這種對改變習慣的創新的懷疑有其合理之處,尤其是許多新習慣並不代表改進。
2015年3月19日

好公司爲什麼會幹壞事?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爲何許多公司承諾守法,結果卻在違法?爲何許多企業高階主管本人很正派,卻無法約束手下做惡?我在多年的觀察中注意到了一些行爲模式。
2015年3月3日

管理FT十年的心得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在我重返專職寫作崗位之際,我想談談我在負責FT多個部門運營的這十年裏,從自己犯的錯誤中學到了哪些教訓。
2015年3月2日

金盆洗手的「企業終結者」

24歲的時候,馬丁•富蘭克林聽從父命,分拆變賣了一家有13000名僱員的企業。但從此之後,他決心走上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並從此締造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2015年2月10日

NBA總裁:體育授權經營正盛

炒掉原快船隊老闆的NBA新掌門蕭華,將美國籃球職業聯賽深度推廣到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在他看來,新技術大潮正將體育賽事推向歷史最輝煌時期。
2015年2月5日

教育出版業步入數字新階段

儘管哈考特教育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琳達·澤赫聲稱,自己用技術改良了傳統出版公司,但她依然認爲開放資源不可能大有作爲,因爲我們「不會希望自己的小孩是維基百科教育出來的」。
2015年1月29日

影片:達佛斯「對話馬雲」實錄

2015冬季達沃斯論壇上,留給與會者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當屬高調出場的馬雲。在與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羅斯的一場對談中,他談吐風趣,全程英文對答。
2015年1月26日

達佛斯企業精英並不自信

FT管理版編輯希爾:針對152名CEO的調查顯示,那些看上去自信滿滿的企業領袖們無時不刻不在犯嘀咕,達沃斯論壇似乎也是爲加劇他們的焦慮而設。
2015年1月22日

別爲思考定指標

FT專欄作家凱拉韋:美國在線CEO要求下屬每週拿出十分之一的工作時間專門用作思考,這主意根本毫無道理,思考沒法量化,我們應該保持大腦時刻處於「活動」狀態。
2015年1月9日

創新企業的真正特質

FT專欄作家強森:創新是商業中最令人興奮也是最具風險的活動,在25年的觀察中,我發掘出最富活力和創造性的企業所擁有的13個特質。
2015年1月7日

蘇世民:歐洲暫時失去了俄羅斯

作爲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的掌門人,黑石公司首席執行長蘇世民在《高階視點》影片訪談中稱,不去俄羅斯尋找新的投資機會,是因爲當前的投資環境有敵意。
2014年12月31日

天娛總裁:做懂中國青年的「超女」

中國湖南衛視旗下天娛傳媒正在擴展業務領域,但主打「青年牌」的定位始終未變。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在《高階視點》欄目中說,抓住青年文化就是要釋放人性,迴歸本真,在創新與顛覆中前行。
2014年12月25日

來自舊創意的新靈感

FT專欄作家希爾:企業若認爲創新必須是從無到有的戲法,那無疑將意味一場昂貴且持久的賭博。創新產品或服務可能來自對已有元素的利用,只需用全新思維發現它們。
2014年12月22日

信任是創業成功的「魔法」

FT專欄作家強森:比起被騙,創業家更應懼怕的是裹足不前。比起逐項覈查以及對法規的執念,廣泛深入的理解比法律條文更能促成生意上的誠信。
2014年12月19日

日本航空業期盼改善中日關係

日本最大航空公司全日空集團總裁伊東信一郎在《高階視點》影片訪談中表示,當前中國人來日本旅遊的多,但日本人去中國的少,只有營造積極邦交才能帶來雙向客流。
2014年12月18日

企業不應再囤積現金

FT專欄作家普倫德:從美國、日本、中國到歐洲,許多企業都在囤積現金,如果這些企業能夠降低過度儲蓄,增加資本投資,全球經濟將因此受益。
2014年11月6日

好鬥企業文化難保長期成功

FT專欄作家強森:好鬥的企業文化通常建立在經濟回報的基礎上,雖有利於短期的「攻城拔寨」,但往往缺乏韌性。利潤一旦下滑,就很難再指望員工或客戶的忠誠度。
2014年10月30日

成功併購「無章可循」

FT專欄作家希爾:沒有任何一本「寶典」能詳盡闡述企業之間存在的差異以及合併帶來的挑戰。成功的併購沒有固定的模板和套路,靈活適應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
2014年10月29日

eBay「商學院」

FT專欄作家凱拉韋:研究商業、市場和消費者行爲,你再也找不到像eBay這樣合適的地方了。12條源自這家拍賣網站的經驗,可以比肩在商學院學到的任何東西。
2014年10月20日

50年後,麥肯錫還在嗎?

FT專欄作家凱拉韋:《麥肯錫季刊》已經50歲了,它刊出一篇重頭文章,用對未來50年的預測爲自己慶生。相比之下,我個人的預測截然不同。
2014年10月16日

諸立力:中國「駭客」令外企擔憂

外企已能清楚認識中國政府反壟斷、反腐敗的原則,但仍有一個擔心。第一東方投資集團董事長諸立力表示,來路詭祕的中國駭客對在華外企的網路安全構成很大威脅。
2014年10月11日

爲商業而合作

FT專欄作家希爾:赫弗南在新書《更大的獎勵》中講述了競爭的危害性,這位經歷豐富的企業家作家給目前遭遇危機的商業開了劑良藥:合作。
2014年9月23日

「企業逃兵」爲何失信?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歐巴馬批評那些爲少交稅而遷往海外的美國企業是「企業逃兵」,可在全球化時代,企業總能找到一些成本更爲低廉的地區。
2014年9月1日

公開商業罵戰無益處

FT歐洲商業編輯戈登:商界口水戰極少能有助解決問題,還會使「情緒爆發」者給人留下不好印象,因爲即使有很好的理由,但當衆發火仍會動搖旁觀者對你的支援。
2014年8月25日

微軟的裁員備忘錄糟透了

FT專欄作家凱拉韋:即便拋開晦澀的文字不提,埃洛普發給員工的裁員備忘錄,也堪稱管理層溝通技巧的完美反面教材。其他正盤算裁員的僱主應引以爲戒。
2014年8月22日
|‹上一頁‹‹1314151617181920212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