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保障房口惠而實不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2010年已經建成保障房370萬套。已建成的保障房何時分配?分配給了誰?已經開工的何時建成?這些都是未來房地產市場健康的重要指標。
2010年12月27日

中國樓市難以駕馭

中國樓市雖然需求巨大,卻時常面臨失控風險。房產稅在政治上十分棘手,——部分原因在於政府害怕如果房產稅造成房價急下,可能引發業主的強烈反彈。
2010年12月7日

中國通膨仍未見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中國通膨預期指數不斷創出新高,體現了民衆對於未來通膨的預期。從趨勢來看,通膨已經處於明顯的加速上升軌道,這也意味著本輪通膨週期仍然沒有見頂的跡象。
2010年11月14日

大陸買家爭購香港房產

中原地產估計,今年上半年,賣價逾1200萬港元的一手公寓,三分之一以上由大陸買家購得。分析師預計香港房價將持續走高。
2010年10月17日

福建土樓2.0版

FT未來城市專題:都市實踐的劉曉都認爲,土樓這種建築形式非常適合低收入家庭,尤其是農民工。該公司的「土樓公舍」已入圍國際獎項「阿迦汗建築獎」。
2010年9月16日

保障房將推高商品房價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童大煥:保障房爲何使商品房價格更高?因爲限制城市人口的傳統思路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保障房可能拉低平均房價,但只會使商品房價格更高。
2010年12月28日

鬼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西方城市多是工商業中心,城隨商走,中國城市則多是政府所在地,城隨官走。可惜的是,政府能定拆哪建哪,卻不能定興哪旺哪。
2010年12月23日

墓地買賣在中國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周文翰:在中國,民政部把墓地分爲「公益性墓地」和「經營性墓地」,前者爲農村村民提供安葬服務,後者爲城鎮居民提供墓地,屬於第三產業。
2010年12月22日

中國房產稅方案顯失公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上海存量不徵的房產稅方案,是對稅收公平原則的褻瀆。如此徵稅,無法逼出擁有多套住宅的投資客,反而將懲罰新入市的購房者。稅負之不公,莫過於此。
2010年12月20日

中國房產稅:妥協的產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像任何改革一樣,拉鋸已久的房產稅會是平衡各種利益之後的妥協,一向地方土地財政妥協,二向擁有數套房的過往投資者妥協。
2010年12月13日

全球房產市場的中國買家

在倫敦頂級街區的國際購房者中,2.3%是中國人,但中國內地購房者的身影在香港最明顯,購買1億港元以上住宅的,五分之二是內地中國人。
2010年12月9日

中國房價爲什麼難控?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童大煥: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一個史無前例的城市化背景下展開,有的城市鄉村在迅速崛起,有的城市鄉村在迅速衰落。
2010年12月8日

上海大火肇因深層探究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王志安:在裸露的保溫材料旁進行無防護設施的電焊作業,相當於在汽油邊上吸菸,我們是禁止使用汽油,還是禁止在汽油邊上抽菸?
2010年11月21日

中國房地產市場走向何方?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關鍵時刻,房地產調控面臨關鍵時刻。此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投機性的應急方案,而是根本性的制度建設。
2010年11月15日

Lex專欄:到香港去買樓

中國內地樓市已不再火爆,在抑制房價過猛上漲方面,中國的政策制定者總體上是成功的。不過,內地樓市放緩的可能性,加大了香港樓市的吸引力。
2010年11月14日

「越來越瞎搞」的中國房調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面對天價樓市,中國政府是否就無能爲力呢?非也;但「看得見的手」不應伸向商品房市場,去限購、限外、徵稅、限價,而應伸向最需要出「手」的領域。
2010年11月11日

孫霈:民營企業需要改善自身形象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孫霈在參加高峯論壇時表示:對民營企業的困境,社會共識並不統一,有一部分人甚至不願意民營企業進入七大領域。
2010年11月11日

張力奮:中國民企在「光棍節」的反思

FT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在FT中文網年度高峯論壇上說,很多中國民營企業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在過去幾年中有些孤單,有一點無所依託,有一種「單身」的孤獨感。
2010年11月12日

陳富國:「微環境創新」時代到來

INTERBRAND中國區CEO陳富國在參加「中國創造的靈魂是什麼」圓桌討論時說,在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之外,企業還要兼顧消費者體驗創新和「微環境」創新。
2010年11月11日

周忻:創新需要「自我顛覆」

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周忻在參加本屆高峯論壇時說,目前很多企業家都在講創新,並加上了許多漂亮的名目,但創新需要「自我顛覆」,而這可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2010年11月11日

沃爾夫:中國國企和民企的博弈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高峯論壇上表示,中國民企的未來10年並不像大家想像那樣樂觀,在一些領域它們會式微甚至退出。
2010年11月11日

梁信軍:未來10年民企光明

復星集團副董事長、中國民企領軍人物之一梁信軍在FT中文網2010年度高峯論壇上說:「世界上有哪個政府會愚蠢到拿自己稅收的76%開玩笑?」
2010年11月11日

「不抱怨」的中國民企

「把樂觀留給企業家,把悲觀留給公共知識分子,讓樂觀者前行,讓悲觀者鞭策政府推進前行,」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這樣描述未來十年中國民企的未來。
2010年11月11日

葉東:民企的準確翻譯是什麼?

青雲創投創辦人及總裁葉東在參加高峯論壇是說,「民企」這個詞之所以難翻,是因爲它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現象。在投資領域,民營企業基本等同於未上市的企業。
2010年11月11日

Lex專欄:中國成長質量真在改善嗎?

觀察者們很容易能從中國第三季度經濟數據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消費、投資與淨出口正在達到一個更可持續的平衡。但數據本身揭示的,卻是另外一種情況。
2010年10月22日

中國房地產企業面臨大洗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溫水煮青蛙的匯率上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將導致房地產企業大洗牌。從2011年開始,我們將直面經濟結構調整期的陣痛。
2010年10月18日

香港家族企業的內鬥

香港七成上市公司由家族控股,在透明度和接班人計劃方面,仍有許多地方有待改進。
2010年10月13日

如何解讀中國地產商成績單?

儘管遭遇今年4月以來的嚴峻調控,中國房地產業仍交出了頗爲亮眼的成績單,其中萬科和恆大分奪前三季度銷售金額與銷售面積冠軍。
2010年10月9日

房地產調控還有啥招?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袁希:中國新一輪房價調控措施趕在國慶長假前出臺,再次證明:房市不是經濟問題,全國範圍內的房價開始要問責各地方政府的官帽子。
2010年9月30日

澳門採取措施爲樓市降溫

由於顧慮低利率和中國內地旺盛的需求正在催生泡沫,澳門已採取措施,給房地產市場降溫。香港、新加坡、澳洲和中國內地先前採取了類似舉措。
2010年9月30日

太湖邊閒置的別墅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周文翰:這些已售郊區別墅空置的原因,一是周邊配套設施少,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中國富人太忙,沒時間來住。
2010年9月20日
|‹上一頁‹‹3940414243444546474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