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參加 贏取大獎
房地產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香港天價豪宅買賣告吹
在一套標價5700萬美元的公寓買賣失敗之後,香港再也無法自詡擁有世界上最昂貴的公寓了。內地買家因流動性收緊而回撤,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香港樓市的降溫。
2010年6月17日
房產稅將爲中國社會改革鋪平道路
中國國務院最近決定,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的計劃。房產稅的重要性遠不止於抑制房價,它可能爲中國政府談論多年但未能實施的一些關鍵社會改革開闢道路。
2010年6月11日
上海房價是漲是跌?
作爲在華經商的首選之地,上海的樓市火爆異常。越來越多的觀察人士認爲,投機泡沫已經形成、崩盤爲期不遠。但也有些人認爲,上海樓市仍相對健康,而且中國不缺買得起房子的人。
2010年5月4日
中國房市新政之效:房價能跌幾成?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沈曉傑:中國國務院新的「國十條」被稱爲「史上最嚴厲的房市調控」,但它究竟能使房價降下多少?一些開發商和炒房者估計,房價可能要下降二三成。
2010年4月27日
「國進民退」的分界線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正在召開的北京兩會上,「國進民退」成爲熱議話題。在我看來,「國進民退」有三個特徵:一是「資源壟斷」,二是「楚河漢界」,三是「玻璃門現象」。
2010年3月10日
中國:豐田召回的免疫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付輝:豐田章男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會讓這家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發生改變嗎?僅就目前的狀態看,中國似乎成了豐田汽車全球召回的免疫區,它仍會按照慣性向前。所謂的改變只能發生在中國之外。
2010年2月28日
中國經濟險在房地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房地產泡沫這朵惡之花,由氾濫的貨幣與畸形的經濟結構澆灌而成。房地產泡沫破裂會讓中國經濟數據跌至低谷。
2010年1月25日
房產稅:南韓帶給中國的啓示
金宰賢(南韓):是否應當透過徵收房產稅抑制房價,眼下在中國成爲熱議的焦點。從2005年開始徵收「綜合不動產稅」的南韓,也許可以給中國提供一些經驗。
2010年6月12日
利物浦上海世博尋商機
作爲上海姊妹城市,利物浦是倫敦以外唯一受邀參展上海世博會的英國城市。一項調查顯示,到2018年,上海世博會可爲英格蘭西北部地區帶來500萬至5000萬英鎊的價值。
2010年5月18日
中國樓市調控恐被「架空」
標誌着此輪樓市調控高潮的「國十條」出臺近一個月後,中國房價不降反升。究其原因,是最高層力推的這一輪調控,正在遭遇地方政府和執行部門的「軟磨硬抗」。
2010年5月11日
擠壓樓市泡沫考驗中國政府智慧
英國《金融時報》駐華首席記者代爾:中國樓市若能軟著陸,將在中期內爲經濟提供支撐。但如果政府被迫出臺更嚴厲措施,導致2008年式的蕭條重現,經濟將嚴重受損。
2010年4月30日
太古地產計劃在香港上市融資27億美元
據訊息人士透露,亞洲最大的地產商之一太古地產(Swier Properties)計劃在香港上市,融資至多208億港元(約合27億美元)。這將成爲香港今年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IPO)。
2010年4月26日
中國股市昨日出現近8個月來最大跌幅
上週末,中國國務院要求各銀行在房價漲幅過高的地區停止發放購買第三套房屋的貸款,並對不能提供本地常住證明的購房者拒絕辦理抵押貸款。
2010年4月19日
央企不聽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央企打心底不願退出房地產行業,匆忙做出的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國資委一直進行主輔分離,越分離房地產資產越多。
2010年4月13日
英企:前中國僱員非法出售資產
西方企業在中國面臨的挑戰,昨天在一家英國公司再次得到印證。千禧國敦(Millennium & Copthorne)披露,其下屬一家中國合資企業的一名前僱員涉嫌未經本公司許可,徑自出售合資公司價值4800萬美元的資產。
2010年4月13日
中國採取措施約束央企「地王」
中國政府已禁止核心業務並非房地產的國有企業從事房地產開發,並責令這些企業最遲在4月中旬拿出計劃,說明它們將怎樣退出該行業。
2010年3月23日
香港華懋集團可能公開上市
經過漫長的訴訟,香港華懋基金獲得了亞洲已故女首富龔如心的鉅額遺產。日前,該基金負責人龔仁心表示,只要有利於慈善工作,就會推動華懋集團上市。
2010年3月10日
地產公司CREO擬轉赴新加坡上市
地產公司中國房地產機會(CREO)計劃從倫敦另類投資市場(AIM)退市,轉而在新加坡上市,此舉是爲了提高其股票相對於其中國資產組合價值(8.4億英鎊)的估值水準。
2010年3月10日
誰反對物業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如果物業稅能夠實現地方政府與賣地收入脫鉤、實現公共財政的公開透明,就是成功的,否則就是斂財的手段。
2010年3月4日
新海南並非泡沫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陳寧遠:海南地產業曾經消失了17年,這次的熱鬧僅僅維持了兩個月。對地產和博彩的過度解讀,使得人們忽略了海南的新貢獻——可能率先進行的人民幣自由兌換。
2010年2月28日
凱雷與復星合作推出人民幣基金
初始資金1億美元,將重點投資小型企業
2010年2月25日
爲樓市降溫 香港擬提高售樓印花稅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John Tsang)在昨日發表的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佈,香港政府將提高稅收,增加土地供應,以消除潛在的房地產泡沫。
2010年2月24日
調查:中國商業地產價值今年將逆市大漲
一項最新調查作出預測:在亞太地區商業地產市場前景普遍不景氣之際,中國一些重點城市的商業地產價值今年將出現大幅成長。
2010年2月24日
東京取代香港 成爲全球最貴辦公地
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對寫字樓需求的疲軟,導致寫字樓租金出現2003年以來的首次全球性下滑,而日本東京成爲目前全球最貴的辦公地。
2010年2月23日
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
有明顯的跡象顯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接近泡沫水準。許多城市的房價都存在泡沫,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
2010年2月22日
開發商1.8兆的暴利哪裏來?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沈曉傑:2009年中國開發商僅在居民商品住房上獲取的利潤,已相當於當年全國稅收總收入的30%;開發商一年僅在商品住房上的暴利,比當年全國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還要多;高房價和房地產暴利對中國整個社會財富的分配格局產生了「無與倫比」的「洗牌效應」。
2010年2月22日
地產界的「年會情緒」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陸新之:經歷了豐收年的房地產企業在這個冬天的年會上,慶祝甚是熱烈,獎品甚是豐富。但在烈火烹油之餘,同行們對2010年的世道卻不那麼樂觀。
2010年2月12日
高房價拖累中國經濟發展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沈曉傑:中國的高房價嚴重壓抑了住房消費及中國經濟的正常發展,使中國房市成爲投機者和炒房客的最大賭場,中國式的次貸危機「呼之欲出」;高房價也大大拉低了社會的消費率,使中國經濟發展形成越來越大的結構性缺陷。
2010年2月9日
以常識解讀海南房地產熱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袁希:可以說海南今天的地產熱,是房地產商與地方政府聯手打造的一個奇蹟,但這個奇蹟正在失去控制。現在爆炒房價,無異於透支未來。
2010年2月4日
海南購房熱
短短几周時間,海南旅遊區內一些新樓盤的漲幅已高達50%。這是中國規模龐大的貨幣刺激措施可能催生一些資產市場泡沫的最新信號。
2010年1月31日
中國銀行積極涉足美國商業地產市場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正成爲投資於困境中的美國商業地產業的最大的非美國銀行之一,其駐美銀行家正在市場上四處尋覓新交易。
2010年1月19日
熱門文章
1.
日本房地產泡沫:內卷的另一種結果
2.
大明王朝1566:誰爲朝廷遮風擋雨
3.
一週新聞小測:2025年3月29日
4.
FT社評:川普吸引製造業投資的算盤打錯了
5.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將對外資進一步開放
6.
電車0-100公里加速,是否應該被禁止?
7.
Lex專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開始走出谷底
8.
落馬官員李微微的仕途分析
9.
蘋果在中國的AI豪賭:押錯寶了嗎?
10.
貿易戰大幅升級:美國將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
|‹
上一頁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