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參加 贏取大獎
房地產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中國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陷阱
中國二線城市發展比北京和上海快,居民對收入更樂觀,更有可能購買大件商品。那麼房地產投資者應該進軍二線城市?不。投資銀行瑞信認爲這是一個價值陷阱。
2011年3月4日
爲何中國樓市不會崩盤
在中國,買房已經成爲一種「全民愛好」。儘管中國政府出臺了十分嚴厲的抑制房地產需求和價格的舉措,然而幾乎沒有中國人認爲,房地產市場有絲毫崩盤的可能。
2011年2月18日
中國人到倫敦買豪宅
根據萊坊經紀公司的數字,過去一年,中國大陸買家在倫敦市中心購買高檔房地產的平均花費爲650萬英鎊,超過同期在倫敦買房的其他60個國家和地區的買家。
2011年3月29日
和記黃埔3G業務首度盈利
和記黃埔(Hutchison Whampoa,簡稱和黃)旗下3G業務子公司終於迎來了期待已久的首次盈利。這幫助推動和黃去年淨利潤升高47%至200億港元(合26億美元)。
2011年3月30日
被遺忘的香港土地制度
FT亞洲版主編皮林:香港政府不願增加經常性支出,卻向每位成年市民派發6000港元。這一舉動引起一片抗議。問題的根源在於香港一成不變的土地政策。
2011年3月13日
中國高鐵繁榮的隱患
錢塞勒:美國19世紀70年代的經歷告訴我們,當基礎設施投資失控,再加上猖獗的房地產投機與政府腐敗,出現快樂結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011年3月11日
法國家裝公司美頌巴黎撤出上海
緊步家得寶與百安居的後塵,法國聖戈班集團成了競爭激烈的中國零售市場上最新的受害者。由於越來越多的房屋正以全裝修的方式出售,這家公司宣佈撤出上海。
2011年3月11日
「兩會」調查之一:中國樓市
零點研究諮詢集團:(中國「兩會」民生系列調查之一)在中國各級政府的樓市調控政策影響下,京滬穗三市居民看漲房價熱情下降,對2011年房價走勢更多持觀望態度。
2011年3月8日
中國十年房地產牛市已到盡頭?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陳紹霞:今年中國對銀行的信貸額度控制,已由銀監會負責轉爲由央行監管。過去十年間長期低利率的市場環境將不復存在,房地產市場十年牛市或將終結。
2011年3月8日
你在甲級寫字樓上班嗎?
FT中文網實習生許可:在租金下跌嚴重的時候,一些受危機影響較小的中國企業從原來的乙級寫字樓搬到了甲級寫字樓。
2011年3月8日
中國房價政府定?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在行政權一統天下的市場,行政手段才能取得價格調控的最佳效果,這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2011年3月7日
Lex專欄:中國樓市需要回調
中國房價問題的核心是,推行住房商品化15年以來,房價尚未經歷嚴重震盪,更遑論崩盤。對政府來說,中國人對固定資產的這種癡迷似乎加大了貧富差距,從而威脅到社會穩定。
2011年3月6日
利空中的房價還漲麼?
中國招商銀行高級宏觀與策略研究員徐彪:從現在開始,在可見的兩三年,只要限購和限貸政策不變,中國全國樓房總供給大幅增加和總需求持續萎縮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2011年3月2日
房產調控的邏輯性何在?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袁希:中國房價上漲的基本原因是供應不足,需求成長較快。迴避供應短缺的主要矛盾,轉而採用限購的行政手段來抑制需求,只能是南轅北轍。
2011年3月2日
樓市調控別再拿京滬說事了
讀者chenyehe:出臺了限購政策的一線城市,根本就不應當是調控的重點。因爲這裏的供求失衡時絕對的,無論怎麼調控,都無法避免房價上漲,除非搞計劃經濟。
2011年2月24日
中國商業地產將告別「戰國時代」
金地商業地產公司副總裁潘韜:大量的中國住宅開發商正湧入商業地產領域,但誰能活下來是個問題。我的預測是,最多八年以後,中國的商業地產就會進入「三國時代」。
2011年2月24日
「限購」調控過猶不及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高利民:調控房價的手段中,加大供應的弱點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提高交易成本的不足是效果較緩,按戶限購的軟肋卻是效果過強。
2011年2月23日
郭氏家族或參與倫敦伯爵府開發
英國地產集團Capital & Counties(以下簡稱CapCo)正與亞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進行談判,目的是爲倫敦西區伯爵府(Earls Court)一項價值數十億英鎊的重建計劃提供融資。
2011年2月23日
被樓市調控所歧視的外地人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石述思:北京戶口的含金量在車市、樓市的調控中熠熠生輝。限購所帶來的潛在後果是,公民社會向身份社會急速逆轉。
2011年2月16日
海外投資者仍看好中國樓市
儘管各券商不斷出臺研究報告,稱通膨壓力和貨幣政策收緊可能導致中國地產市場放緩,但他們的擔心並未傳染給2月15、16日在香港舉行的PERE(私人股本房地產)論壇的多數參加者。
2011年2月16日
限購恐將催漲三四線城市房價
信孚研究院研究員童大煥:數十個城市的限購令對房屋供需結構造成了雙重打壓。在一二線城市,這可能會導致房租飆升,而在三四線城市,泡沫恐會越吹越大。
2011年2月11日
地產調控帶來的新改變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童大煥:不到5%的房地產開發用地,卻承擔了37%的地價!這其中,還得「內部消化」20—30%的保障房成本!房價能不高麼?
2011年1月29日
上海重慶開徵房產稅
在中國,來自那些被擋在樓市門外的人羣的政治壓力越來越大,爲此,政府去年4月出臺了限制投機性購房的各項措施,自那時起一直在努力控制樓價。
2011年1月27日
樓市調控「一條道走到黑」?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袁希:最新樓市調控政策出臺——二套房首付提高到6成,限購範圍提高,加強稅收監管。但無視高房價背後真正原因的又一次調控,又有多少勝算?
2011年1月27日
誰綁架了中國房地產?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童大煥:高房價是商品房帶來的麼?事實是以政府爲主導的經濟競爭導致工業綁架了商品房,保障房建設綁架了商品房,還有基礎設施建設綁架了商品房。
2011年1月25日
中國房產稅難降高房價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短期看,徵收房產稅後房價和房租都將上漲,長期看房產稅將成爲房屋銷售中的「額外成本」,並最終全部轉移至買房者身上。
2011年1月23日
Lex專欄:準備金率與中國房價
中國又一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能否抑制房價?不一定。事實上,每一次上調都會有悖常理地刺激房地產市場,因爲它意味著官方在發出保證——利率不會大幅上調。
2011年1月18日
中國人摸底加州酒店
加州房地產市場是美國受創最重的房地產市場之一,而且加州與中國有著悠久的淵源,因而吸引了中國買家的興趣。
2011年1月16日
房產稅將助漲房價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童大煥:在中國,房產稅的開徵,只不過爲政府開闢了一個新的稅源,但它改變不了土地財政,也解決不了基本的社會公平問題,甚至可能會增加社會不公平。
2011年1月11日
誰在香港一擲千金?
2010年,中國內地的有錢人大舉湧入香港,推高了香港奢侈品(包括豪華汽車、高檔公寓、古董、名酒)的銷售額。
2011年1月4日
客串一把風水大師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錢真多:勘測過豪宅,我心情很好。倒不是爲了自己的潛質,而是驚覺就算豪擲千萬,也難買登樣的公寓,頓覺自己的蝸居很順眼。
2010年12月28日
熱門文章
1.
日本房地產泡沫:內卷的另一種結果
2.
大明王朝1566:誰爲朝廷遮風擋雨
3.
一週新聞小測:2025年3月29日
4.
FT社評:川普吸引製造業投資的算盤打錯了
5.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將對外資進一步開放
6.
電車0-100公里加速,是否應該被禁止?
7.
Lex專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開始走出谷底
8.
落馬官員李微微的仕途分析
9.
蘋果在中國的AI豪賭:押錯寶了嗎?
10.
貿易戰大幅升級:美國將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
|‹
上一頁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