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李嘉誠:3G業務無需追加投資

香港和記黃埔(Hutchison Whampoa)昨日宣佈,其第三代(3G)移動通訊業務虧損減少45%,同時預計該項業務將於明年實現盈虧平衡。這家綜合企業集團由香港首富李嘉誠控股。
2007年3月22日

中國房價爲何居高不下?

FT中文網經濟事務評論員陳旭敏:從土地增值稅到住房結構、從宏觀調控到土地出讓金的規範,中國對房地產的調控可謂不遺餘力,但中國房價仍然居高不下,主要源於中國政府顧慮重重,至少從目前看,中國對房價的調控口徑一直是控制房價的漲幅,而不是促使其下跌。
2007年3月20日

香港炒出房地產衍生品

週二,香港達成亞洲首筆房地產衍生品交易,金額雖然不大,但意義深遠——有望在全球範圍內開創一個新的金融創新領域,來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2007年2月28日

亞洲出現首筆房地產掉期交易

據悉,荷蘭銀行(ABN Amro)和新鴻基金融(Sun Hung Kai Financial)今日將宣佈,雙方已基於香港住宅市場價格,進行了一筆「房地產掉期」交易。
2007年2月26日

外資誠可貴 林地價更高

中國林業局叫停亞洲漿紙業公司入股國有林業企業。該決定與環保或國家安全基本無關,而是基於對國有資產「賤賣」的憂慮。
2007年2月15日

掀開李嘉誠的底牌

這位香港首富以巧妙選擇時機出售資產而聞名。以往這些交易在公佈前都是保密的,但這次不同:和記電訊國際幾乎肯定會出售其印度移動業務股份。
2007年1月11日

地產「愚人節」

FT中文網經濟事務評論員陳旭敏:不知是中國建設部心太急,或者是其他原因,13億中國人民都在週二提前過上了一個“愚人節”。
2007年1月10日

上海建築敘述的歷史

在《建築上海》中,兩位作者透過建築回顧了中國最大城市的歷史。他們對上海當代規劃、尤其是浦東新區城市規劃的尖銳批評,堪稱苦口良藥。
2006年12月13日

李嘉誠李澤楷父子不和突然公開化

香港首富家族內部的緊張關係昨日突然公開化——李澤楷(Richard Li)公開表示,對於自己的電信公司電訊盈科(PCCW)出售給他父親支援的一個財團,他感到「非常不滿意」。
2006年11月22日

英國銀行家熱炒上海房地產

倫敦金融城數以百計的銀行家、分析師和交易員,正透過一項投資計劃購買上海高級公寓,以求獲益於房價上漲及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利好因素。
2006年11月8日

中國房地產投資"秋至"?

針對擬在華購買房產的外國買家,中國於7月宣佈一套限制投資的新規定。考慮到外資僅佔中國房地產投資的3%左右,這一舉措的目的是什麼呢?
2006年9月17日

李嘉誠將用三分之一財產行善

繼美國富豪蓋茲和巴菲特的善舉之後,亞洲首富 李嘉誠表示,將把188億美元個人財產的三分之 一,捐給以他本人命名的慈善基金會。
2006年8月24日

綠城房地產香港上市首日表現強勁

民營房地產開發商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Greentown China Holdings)昨天在香港上市,首日交易股價即漲6.4%,突顯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正在回升。
2006年7月13日

中國房價的「宏觀經濟學」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陳旭敏:在目前中國經濟高 速成長和匯率波幅較窄的情況下,即使針對中國 房價的調控措施如「國六條」出臺,也只能使房 價的漲幅趨緩,而很難使房價崩盤式下滑。
2006年6月22日

上海世茂房地產擬赴港上市

上海世茂房地產(Shimao)昨日加入到準備不顧市場狀況嚴峻、依然赴港上市的中國企業行列,該公司開始著手路演工作,準備在7月份進行首次公開發行。
2006年6月14日

中國要剎地產業豪宅風

中國政府最近出臺新措施,試圖制止房產行業愈 演愈烈的豪宅之風,但對於該政策的合理性及貫 徹效果,不少人士表示懷疑。
2006年6月14日

嘉德置地在華「頂風」造房

雖然中國政府一再努力給房產市場降溫,但這並 未影響新加坡嘉德置地在華的投資熱情,並且它 已開始向大西南的四川進軍。
2006年6月11日

歐美業主開出「售房部落格」

他們在部落格上撰寫房子的故事、稱心的鄰里和當 地出色的學校……他們相信部落格所特有的情感和 熱情將有助於房屋的出售。
2006年5月30日

中國需要能夠傳承的零售業地產

高緯物業大中華地區執行董事豪建思:中國的零 售業購物場所發展非常迅速,但這其中需要體現 科學和藝術,要能造福後代。
2006年5月30日

誰知道房市謎底?

上海徐瑾: 薛兆豐沒有準確理解李稻葵的觀 點, 而李稻葵認爲對二手房徵收增值稅「將最終控 制 房價不斷上漲」,這也值得推敲。
2006年5月25日

薛兆豐:重稅豈能壓房價

據《北京現代商報》報導,在5月13日一個研討會上,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建議用徵收增值稅的方式,抑制房地產過度投資需求和房價上漲。
2006年5月22日

信託基金:房地產投資新途徑

2005年,香港政府將其名下商業房地產剝離成 「領匯」基金上市,開闢了香港房地產投資信託 基金(Reit)市場,爲投資者帶來收益比較穩定的 房地產投資產品。
2006年4月16日

上海中產業主也在「維權」

曾苦苦節約、不惜負債買房的上海新興中產階級 發現,房價漲得兇,跌得也狠。他們也想透過維 權活動保護自己的權益,但他們透過什麼途徑來 「維權」呢?
2006年4月6日

《中國樓市》專欄讀後感

讀者jw quan:這個社會存在富人和窮人,也自 然會有富人區和窮人區,只要大家各居其所,自 得其樂,相信並不會引起什麼矛盾和仇恨,而一 切的前提只是政府能夠更多地承擔保障社會公平 的義務。
2006年3月9日

城市、創意與地產:三角遊戲

專欄作家陳大陽:中國城市遺棄之地的低成本被 藝術家、設計師等創意人羣「佔據」,形成消費 業態,商機跟進,地租成本上升,升到創意人羣 難以承受而撤離,再去尋找新樂土,由邊緣而主 流而又邊緣。
2006年2月28日

以樓市推動經濟不可取

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很多 人積 極鼓吹推動房地產發展以維持中國經濟增 長。但 若以這種泡沫方式推動GDP成長,必然會引發 新 一輪壞賬,對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帶來嚴重 衝 擊。
2006年2月22日

房價地價之爭:癥結何在

FT中文網撰稿人文榕:在中國,是房價拉高了地 價,還是地價推高了房價?這一爭論的背後,政 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纔是房價與地價之爭的 癥結所在。
2006年2月21日

地產熱潮:歷史會重複嗎?

FT中文網撰稿人文榕:中國官方最新數據表明上 海房地產在降溫,全國其他地區房價仍在穩步上 漲;房地產“泡沫”及其破滅的歷史 會重複嗎? 問題關鍵在於,“泡沫 ”爭論中的政府和公衆都在學習。
2006年2月20日

MG羅孚地產業主擔心與南汽談判失敗

MG羅孚(MG Rover)伯明翰工廠的地產業主上週五指控企業診斷專家戴維•詹姆斯(David James),稱其試圖破壞該公司與南京汽車(Nanjing Automobile)就長橋(Longbridge)工廠重啓汽車生產而進行的微妙談判。
2006年2月19日

李嘉誠3G首發 義大利受挫

亞洲首富麾下和記黃埔的義大利3G業務上市計 劃,上週遭遇慘敗。
2006年2月15日

上海樓市怎麼了?

作爲中國商業之都的上海,其房地產市場存在著 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住宅市場大幅滑坡,價格 驟降,交易量下降;與此同時,國際地產基金開 始投資商業樓市場。
2006年2月13日
|‹上一頁‹‹40414243444546474849››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