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娛樂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他創辦了多倫多電影節

荷蘭人範德科爾克1976年與人在多倫多成功創辦電影節。2010年第一次來到巴拿馬的他又在巴拿馬安了個家,併發起創辦巴拿馬國際電影節。
2013年1月4日

跳脫中國題材的曾梵志

中國藝術家曾梵志在倫敦高古軒畫廊的新作展,罕有地超越了本土性話題。他的作品映現混沌、複雜的層面,在生存和想像中達到極致的平衡。
2012年12月17日

紐約有個「慈善圈」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劉裘蒂:慈善活動是紐約商機的潤滑油,而時尚便是紐約慈善的動脈。華爾街人士的腰包是主力,時尚名流則是賣點。
2012年12月7日

非英語流行樂開始崛起?

英語流行樂對外語流行樂的態度曾是輕蔑的。但《江南Style》證明,流行音樂中的低音炮和四個重拍的節奏以及騎馬的動作,讓世界更平了。
2012年11月20日

滾石樂隊Bill Wyman的完美週末

滾石樂隊前任貝斯手Bill Wyman講述他和家人在法國鄉間別墅的悠閒生活、興趣愛好以及和附近住著的藝術家們的日常交往。
2012年11月13日

西方畫廊的生意經

西方頂尖畫廊常配合大型拍賣季的時間,適時舉辦開放式藝術大師名畫周,以招徠顧客,並推廣作品。通常最上乘與最廉價的畫作最容易出手。
2012年9月24日

雪梨也有當代藝術展了

各種藝術展如同銷售藝術的「超級市場」,對藝術行業影響巨大。雪梨當代藝術展的創辦人英國人埃切爾斯曾成功創立香港當代國際藝術展。
2012年9月10日

專訪黃鈴玳爵士夫人

她07年建立了自己的慈善信託,資助中英藝術交流事業。最新的藝術項目是重新演繹兒童歌劇《諾亞方舟》,由年輕的中國演員領銜演出。
2012年8月23日

尋訪倫敦城酒吧

純正英國酒吧有令人費解的店名,如「磚匠」和動物名等。田園牧歌式的鄉土風味和具有歷史淵源,如馬克思起草「共產黨宣言」的酒吧,則是經典。
2012年8月16日

奧運會爲何無法瘦身?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周文翰:儘管國際奧委會和主辦國往往以人類和平之類的宏大概念爲號召,但目前奧運會的運營和組織形式卻與其相矛盾。
2012年8月8日

「我本想捐給中國大陸」

瑞士人希克最近將上千件中國當代藝術私藏捐給香港博物館M+,本是善舉卻引發爭議。在最近一次專訪中,他談及中國大陸如何與這筆收藏失之交臂,以及他面對爭議的感受。
2012年8月7日

探訪英國殘奧游泳隊

北京殘奧會金牌得主西蒙茲說:有人覺得殘奧選手訓練不必像奧運選手那樣刻苦,事實並非如此。殘奧選手根據殘疾類別和程度分組,以保證公平。
2012年8月6日

香港秋拍市場變數大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繼東:中國嘉德十月在香港舉辦首場拍賣會,成爲收藏界一大懸念。香港財務審計制度與反洗黑錢的銀行監控是一大挑戰。
2012年8月3日

奧運會不是英國人的茶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李孟蘇:英國人崇尚勝不驕敗不餒的競賽精神,自詡爲「很好的失敗者」,商業運作的嘉年華式運動盛會不合他們胃口。
2012年7月31日

羅蘭:我讓倫敦與衆不同

倫敦申奧宣傳片製片人卡羅琳•羅蘭選擇在南非拍攝這部短片。她說:宣傳片旨在激勵全球年輕人參與奧運。這是突顯倫敦與衆不同的唯一方式。
2012年7月30日

倫敦的古典與現代

Masha Ma:在倫敦,你既能在博物館感受歷史沉澱,還可以隨時前往別的展館欣賞現代。一定要將倫敦古典與現代的兩面都領略一番纔不枉此行。
2012年7月27日

在倫敦聽PROMS

FT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在倫敦生活,彷彿英國仍主宰著全球脈搏,比如去聽Proms。歷時八週的倫敦夏季逍遙音樂季,今年是117個年頭,還活著。
2012年7月27日

中國電視劇不接地氣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白雲:我們從電視劇裏很難找到喫驢肉火燒、麻辣串的自己,也找不到擠巴士、在出租房大戰小強的杯具自己。
2012年12月13日

中國書畫贗品水太深

資深媒體人陳志龍:有些贗品能搬來書畫家親人的題詞,甚至是前國家領導人的落款。作假帶來的暴利讓贗品「作實」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2012年12月5日

書畫出版著錄亦須防假

北京皇城藝術品交易中心總經理呂立新:權威書畫出版著錄受藏家重視,並直接影響藏品價格,因此作僞者在造假畫的同時往往也順帶造假著錄。
2012年11月29日

中國藝術團缺乏品牌意識

文化評論人穆謙:中國很多院團沒有官方英文名稱,或者同時有好幾種不同的譯法。沒有網站和網路互動。此外,對海外演出計劃得不夠早。
2012年11月21日

拍賣會上有技巧

北京皇城藝術品交易中心總經理呂立新:要多看預展。近距離觀看作品只有在預展時能做到;其次要反覆閱讀拍賣圖錄,查詢藝術品相關資訊。
2012年11月14日

婁燁回來了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果子李:解禁後的婁燁帶著《浮城謎事》擁抱主流市場。作爲第六代導演,他得在喧囂的商業氛圍裏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
2012年11月1日

中國公立博物館募資難

FT中文網實習生王玥珉:中國企業還沒有向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捐款的理念。有捐款意向的,要求的回報也往往太高,讓博物館難以承受。
2012年10月25日

電影中的莫言

電影投資人金娜:中國電影若能因諾貝爾文學獎的抵達,從市場一極向文學一極靠攏,將是惠及中國讀者與觀衆,以及中國作家的好事。
2012年10月17日

投藝術品,時機怎麼把握?

北京皇城藝術品交易中心總經理呂立新:中國書畫市場一直呈波浪發展態勢,每當市場持續過熱時,便會出現短暫下滑或調整,這就是好時機。
2012年9月17日

中國富豪與當代藝術的距離

中國藝術評論人馬繼東:買經典還是買當代,中西方富豪的收藏口味迥異,這與成長背景和藝術氛圍的差異有關。西方富豪多有優秀的藝術顧問。
2012年9月3日

中國文化奧運遊的教訓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穆謙:奧運期間,中國在倫敦主辦的演出推廣乏力,大多沒有公開售票,只通過大使館發票,因此在英國媒體上鮮有報導。
2012年9月3日

花進來的錢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盧葳:藝術品收藏確係「財富」概念無疑,但這並不等同於「投資」。在財富管理中,這個版塊更適合於「守」,而非適合於「攻」。
2012年8月23日

英式高雅文化走進中國

英國作曲家韋伯-蜜雪兒把英國模式移植到天津大劇院,希望把高雅音樂愛好者吸引到劇院裏來。這是英國文化交流活動《藝述英國》的內容之一。
2012年8月20日

美國媒體談倫敦和北京奧運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林藹:對英國人大膽、創新、自嘲的自我檢視,美國媒體報以會心的微笑。之前他們對北京奧運開幕式的評論則沉重許多。
2012年8月2日
|‹上一頁‹‹3132333435363738394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