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娛樂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最時尚的停車場

北京「鳥巢」設計公司「赫爾佐格-德梅隆」的新作是邁阿密的停車場。他們一改停車場黯淡、髒兮兮的形象,將之打造成城市地標。
2010年3月25日

攝影藝術值得投資嗎?

因爲載體的可複製性,攝影作品價格一直受打壓。但借用其它介質做出的影像作品近來卻大受歡迎。
2010年1月5日

藝術家找贊助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艾米:名藝術家很輕易能得到贊助,甚至不需要自己去找。而對不出名的藝術家來說,建立關係網非常重要。
2010年1月4日

世博不該止於「奇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譚崢:如果世博會的組織者能用建造中國館的金錢和精力來鋪設城市的下水管道,世博纔不僅僅是一場奇觀。
2010年6月2日

當明星開畫展

安東尼·霍普金斯、劉玉玲、鮑伯·迪倫、約翰·列儂都是視覺藝術的愛好者,並都開過個人畫展。他們的作品是藝術還是塗鴉?
2010年6月1日

大陸歌手無緣「個唱」?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穆謙:對演出商而言,港臺藝人要比大陸藝人在票房上保險得多,像那英這樣的天后歌手,臨近退休才獲「個唱」殊榮。
2010年5月31日

新疆音樂在英國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穆謙:更多中國音樂家開始爲英國人所知,如歌手薩頂頂、蒙古族樂隊杭蓋等。西方媒體稱他們「中國草」。
2010年4月19日

大學能教出相聲演員嗎?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穆謙:藝術院校能夠提供進入官方藝術團體和電視圈所需要的關係和背景,但不一定能夠提供相聲才能。
2010年3月5日

「北京更接近紐約」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橘子:《慾望都市》造型師Patricia赴京指導《杜拉拉昇職記》,談到所接觸到的中國女性時說:「北京倒讓我感覺不到和紐約的差別,北京更融入這個世界,更接近紐約。」
2010年3月1日

《團圓》:在現場誕生的劇本

電影《團圓》編劇金娜:我大概也是唯一一個居然在電影拍攝現場架起筆記型電腦和印表機跟足全部拍攝過程的編劇吧。
2010年2月24日

柏林電影節與《團圓》

電影《團圓》編劇金娜:柏林電影節主席說,這部電影能把所有人迅速帶入電影節的氛圍中,而且對柏林人意義非凡。
2010年2月9日

李安:永遠做個「局外人」

《FT睿》雜誌:李安認爲電影商業上的成功和藝術的完整性是不衝突的。如果表達出人們共同的情感和關注,並打動了人,就能賺到錢。
2010年1月13日

央視「褲衩」的N種寓意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朱大可:中國央視大樓象徵着威權主義和消費主義的雙重統治下,中國身體呈現的痛苦表情。它的兩個建址,也充滿耐人尋味的變遷意味。
2010年1月12日

二十年後的崔健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穆謙:那個褲腳高低不平、「像一把刀子」的崔健已經不存在了,中國搖滾樂到了從頭再來的時候了。
2010年1月8日

兩岸故宮合辦雍正文物展

策展人馮明珠說,在她服務檯北故宮博物院的30年裏,從未奢望能從北京借到藏品。北京故宮博物院此次提供了近五分之一的展品。
2010年1月7日

美國消費者:逛得多買得少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殷紫:感恩節假期光顧實體和網路商店的美國人比去年多,人均消費卻比去年少。大手大腳的美國人還在算計著過日子。
2009年12月31日

《十月圍城》與《三槍》

《電影故事》主編金娜:出品人就是出資人,是董事長;製片人是CEO,導演則像是產品經理,負責製造和研發。
2009年12月30日

禁書與自我啓蒙

中國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所長朱大可:我們這一代的閱讀史,是偷窺禁書的歷史。窺書是一場心靈練習,爲文革後的思想飛躍提供了堅實支點。
2009年12月14日

我拍《火星沒事》

電影導演劉儀偉:每個熱愛電影的人都有做導演的慾望。我的幸運是,能夠在剛剛四十不惑時,捕獲這個慾望。
2009年11月19日

艾未未策劃的新展覽

「事物的狀態:布魯塞爾/北京」策展人艾未未選擇藝術家的標準包括「他們對中國發展的觀點以及他們個人的參與」。
2009年11月12日

中國圖書的世界之路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穆謙:作爲今年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賓國,中國的豪華陣容起到了「救場」的作用。但中國圖書挺進世界還任重道遠。
2009年11月6日

專訪首位黑人超模

貝弗莉·強森是第一個登上美國Vogue封面的黑人模特兒。她認爲種族問題是她不得不用一生去面對的挑戰。
2009年11月2日

低迷中的中國當代藝術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穆謙:隨著市場降溫,北京798藝術區日漸冷清,雷同作品也少了,這或許是金融危機帶給中國藝術的好事。
2009年10月28日

倫敦市長:金融城把獎金捐給藝術

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昨日警告稱,不應削減對藝術的資助。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商界對文化領域的投資正不斷減少。
2009年9月23日

中國電影離支柱產業遠嗎

《電影故事》主編金娜:70年代,李小龍成就了「功夫」在海外的影響力,30年之後,中國電影除了「功夫」還輸出過什麼?
2009年9月18日

藝術家在上海躁動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與雍容華貴的當代藝術展相比,躲在大上海三十公里外的這場展覽,更像一個寓言。諷刺資本主義的人,進入不了資本核心私地。
2009年9月17日

YouTube可能涉足電影租借

此舉將令YouTube所有者谷歌(Google)與提供在線電影服務的很多其它公司展開直接競爭,其中包括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百視(Blockbuster)、Hulu、Netflix、微軟(Microsoft,透過Xbox遊戲機)以及索尼(Sony,透過PlayStation 3)。
2009年9月3日

明星的婚戀經濟學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金娜:對亞洲明星來說,個人婚戀直接影響市場和收入,這也是劉德華隱瞞婚史的原因之一,而好萊塢明星更忠於自己。
2009年9月3日

點評北京聚德華天烤肉季

即使是下午三點,北京人也會來這兒買迷你烤肉漢堡,就像倫敦人去咖啡館喝下午茶。他們進出聚德華天只需20分鐘。
2009年8月31日

中國戶外音樂節的尷尬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穆謙:由政府、贊助商、媒體組成的操作人員,因缺乏經驗而無法解決衝突,此外也缺乏好的音樂人。
2009年8月27日

有商業頭腦的電影導演

法國電影導演呂克•貝松搖身一變,成了製片人。對觀衆需求的把握,加上身無分文拍電影的經歷,使他成爲少數兼具商業和藝術細胞的導演之一。
2009年8月21日
|‹上一頁‹‹363738394041424344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