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貝爾斯登危機兩週年祭

《紐約客》特約撰稿人卡西迪:回首兩年前的貝爾斯登危機,我們已從中汲取到許多代價高昂的教訓。我們懂得了,槓桿是毒藥,大銀行就像核電站,而統計模型則好比比基尼泳衣。
2010年3月18日

FT社評:雷曼破產的教訓

雷曼破產調查報告帶給我們的最大教訓是:擁有類似銀行特徵的機構應該全部被當作銀行來對待。監管機構不應該再有漏洞讓另一個雷曼加以利用。
2010年3月15日

華爾街不能再搞「特殊化」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克勞夫及雷切爾•克蘭頓教授:我們現在知道,至少有四個原因,說明施行獎金和績效工資的做法存在風險。
2010年3月10日

金融業也需要「事故調查組」

美國斯隆管理學院教授羅聞全:當前金融危機以及紓困的最終成本,應該足以推動人們仿照美國交通運輸安全委員會的模式,成立致力於調查、報告和存檔金融業「事故」的資本市場安全委員會。
2010年3月5日

美國需要「爐邊談話」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希勒:如今,公衆信心不足可能會使美國陷入衰退。領導人亟需進行信心管理。也許,歐巴馬需要效法羅斯福,也來一次「爐邊談話」。
2010年2月22日

保爾森筆下的金融危機

那些僅一年後就因得到數百萬美元獎金而遭到抨擊的銀行家,不會感謝保爾森撰寫此書。它讓我們想起的,不僅僅是市場的失靈,還有在挽救金融體系上起決定性作用的政府的失職。
2010年2月21日

全球監管協作並非必要條件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斯蒂格利茨:各國已經就全球監管協作的必要性達成了共識,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全球監管體制的進展卻異常緩慢。
2010年2月12日

「沃爾克規則」令高盛等面臨艱難抉擇

沃爾克表示,若想規避自營交易禁令,就應放棄銀行身份
2010年2月12日

150年前的忠告

FT副主編希爾:國民一心利己,商業領袖失去道德指引,政客對貧富差距視而不見。在19世紀英國思想家拉斯金眼裏,今天的英國不會與1860年有太大區別。
2010年2月9日

吳敬璉傳:在風暴中逆勢飛揚

《吳敬璉傳》連載之十:在危機四伏的東亞金融風暴中,中國幸運地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它不但沒有被擊倒,甚至逆流而上,竟成隆然崛起之勢。
2010年2月3日

美國將調查銀行救援期間發生的內幕交易

獲得Tarp資金一度意味著相關銀行股價上漲
2010年2月1日

分析:中國羽翼伸向全球

儘管希臘政府斷然否認曾經請求中國投資者購買其國債,但在達沃斯論壇上,幾乎每一位商界領袖或銀行家都在講述,中國人正如何將觸角延伸至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領域。
2010年1月29日

如何根治金融危機?

美國喬治城大學麥克多諾商學院兼職教授拉克里茲:造成我們近期金融危機的「高風險活動」是過度放貸、過高的槓桿比率、過度不透明和過於寬鬆的監管。重新實施《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分離商業銀行業與投資銀行業,解決不了其中任何一個問題。
2010年1月18日

危機根源之我見

波蘭財政部長羅斯托夫斯基:如果經濟政策消除了恐懼,只留下貪婪,那麼就沒有任何機制來限制「非理性繁榮」。這正是此次危機的根源。
2010年1月13日

金融失控:一切危機之源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我不知道下一次危機的「震中」在何處,但我明白,除非人性發生變化,或金融服務業的結構出現根本性變化——否則,仍會出現另一種基於天真推斷和不可思議的集體思維的危機。
2010年1月12日

FT社評:過度冒險行爲捲土重來

國際清算銀行發出警告稱,金融公司正在恢復危機前的激進行爲。如果無法有效地改革監管方式,我們將重新回到金融崩潰的邊緣。
2010年1月11日

警惕金融民族主義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哈羅德•詹姆斯:此次金融危機與大蕭條的相似之處,不在於1929年式的股市崩盤,而在於1931年式的金融困境。
2010年1月7日

BIS:金融機構「過度冒險」行爲重現

國際清算銀行近來頻繁召集業界會議
2010年1月7日

銀行家該學點算術

巴克萊前首席執行長馬丁•泰勒:大約5年前,銀行開始像喝醉的水手一樣,到處撒錢,把實際上並不存在的賬面財富分給員工和股東。這樣的行業,怎麼會不垮?
2009年12月25日

資金誠可貴 自由價更高

FT專欄作家加普:美國各銀行無不急於退出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以擺脫其對經營和高階主管薪酬的限制。這既說明Tarp的成功,也暴露該計劃並未帶來結構性改革的敗筆。
2009年12月24日

共同承擔全球經濟再平衡之痛

卡內基中國項目駐北京高級研究員佩蒂斯:美國儲蓄率的上升必然導致其他國家相應的、困難的經濟調整。中國儲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消費相對低迷,因爲政府政策制約家庭收入成長以資助強勢的中國製造業。
2009年12月15日

希臘債券市場暴跌爲歐元區敲響警鐘

若不降低債務水準,其它國家可能遭感染
2009年12月11日

只有競爭才能捍衛自由市場

英國政策研究中心主席薩奇: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競爭之後,歷史似乎證明馬克思是正確的——競爭的最終結果必然是競爭的終結。事情果真如此?
2009年12月4日

死不認賬的CEO

Warren Buffett|股神巴菲特 Omaha|巴菲特所在的城市奧馬哈 The Sage of Omaha|巴菲特的綽號「奧馬哈聖人」 Berkshire Hathaway|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 Gordon Brown|英國首相,在擔任首相之前是財政大臣 Climategate|氣候門 Nietzsche|尼采,哲學家 inexorable|無法改變的,無法阻攔的 Dick Fuld|雷曼兄弟前CEO hindsight|回頭看,回顧,事後 Alan Schwartz|貝爾斯登前CEO fated|註定 assert|堅稱
2024年11月24日
|‹上一頁‹‹1314151617181920212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