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接下來的每一年,都是中國車企進入歐洲電動車市場的關鍵之年

張冬方:歐洲車企並沒有爲轉型做好準備,疲於在燃油車發力,以支撐電動化轉型,這正是中國車企的大好機會。
2023年3月17日

BMW預計今年不再提價

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已連續幾年將上漲的成本轉嫁給客戶,自2020年以來平均提價40%。它表示今年將保持價格穩定。
2023年3月16日

項光達的新賭注:汽車電池

青山控股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將旗下電池公司瑞浦蘭鈞在香港上市,這宗IPO將讓項光達頭一次對外披露自己商業帝國的內部情況。
2023年3月15日

德國汽車拒絕告別內燃機,並不是偶然

張冬方:德國車企們明明嗅到了自身淪爲汽車屆諾基亞的危險,明明信誓旦旦說要電動化,但其實對內燃機的執念,揮之不去。
2023年3月14日

比亞迪歐洲乘用車工廠選址不考慮英國

世界最大新能源車製造商不考慮將其首家歐洲乘用車工廠建在英國,原因是英國在脫歐後不是一個能提供穩定性的選擇。
2023年3月13日

寧德時代穩坐全球汽車電池市場頭把交椅

對綠色交通工具的需求正在成長,寧德時代還面臨比亞迪等本土對手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同時美國和歐洲也在嘗試發展自己的電池產業。
2023年3月10日

LG新能源希望藉助美國市場超越寧德時代

南韓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LG新能源正押注於美國市場的快速成長,向最大競爭對手寧德時代發起挑戰。
2023年3月1日

歐洲汽車工人面臨汽車電動化帶來的苦果

汽車電動化使汽車製造所需的人力大幅減少,大量的歐洲汽車工人面臨失業。
2023年3月1日

歐盟最新歐7排放標準對汽車業意味著什麼?

張冬方:汽車界認爲新標準無論在排放限值還是時間上都不具有操作性;而環保界則表達了失望,認爲歐委會沒能抵抗住汽車遊說力量的攻勢。
2023年2月23日

電動汽車需求減弱 中國鋰價下跌30%

市場正在觀望新能源汽車補貼減少帶來的影響,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爲,電動汽車中長期需求將保持強勁。
2023年2月22日

雷諾CEO批評特斯拉降低電動汽車價格

德梅奧在宣佈雷諾去年利潤率翻番之際警告,特斯拉在美國、歐洲和中國進行的降價有損客戶對電動汽車價值的信心。
2023年2月17日

福特將從寧德時代獲得電動汽車電池技術授權

福特計劃將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用於其計劃在密西根州建造的投資35億美元的工廠,向電動化轉型發力。
2023年2月14日

汽車企業如何應對新全球化挑戰?

肖波:以全球化戰略思維,打造覆蓋研發、生產、產品、市場、供應鏈的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是汽車企業應對變革時期不確定性的底層邏輯。
2023年2月14日

自動駕駛技術降溫,福瑞泰克仍獲青睞

這家自動駕駛技術新創公司在B輪融資中籌集約1.5億美元資金,分別爲去年11月的1億美元和上月末的3億元人民幣。
2023年2月13日

面臨經濟間諜指控,圖森未來圖窮匕見?

美國國家安全監管機構據稱,已請求司法部調查這家卡車自動駕駛新創公司聯合創辦人的經濟間諜活動。
2023年2月6日

投資者如何在電動汽車熱潮中獲利?

電動汽車熱潮是一個幾乎沒有投資者願意錯過的機會。那麼,現在就是投資的好時機嗎?還有位元斯拉更好的選項嗎?
2023年2月6日

當心被電池熱潮灼傷

哈丁:各國爭相發展電池業,但如果電池成爲一種大宗商品,那麼這些國家就會錯失未來汽車中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如軟體。
2023年2月3日

對話瀚川智慧CEO蔡昌蔚: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風口」已至?

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換電市場的前景?參賽者們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汽車廠商又該怎樣面對「車電分離」可能帶來的權力分化?
2023年1月20日

手術機器人產品獲批 精鋒醫療再闖港交所

這家手術機器人企業補充最新資料後,第二度向港交所呈交上市申請。
2023年1月19日

升級重開二手車賣場 優信證明新業務模式

雖然受疫情影響,這個二手車交易服務平臺三季度仍實現強勁的營收和零售交易成長,但現金流依然是個問題。
2023年1月18日

中國電動汽車跑贏外國品牌

比亞迪、小鵬、理想汽車和蔚來等本土品牌的電動汽車日益受到中國消費者喜愛,這對依賴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外國品牌構成威脅。
2023年1月18日

德國汽車電動化能實現2030年的目標嗎?

張冬方:阻礙德國電動車發展的不只是失策的補貼措施,還有高通膨下萎縮的購買力、高企的電價、拖沓的充電設施、甚至對電池原材料的爭奪。
2023年1月15日

比亞迪發力佈局印度市場

比亞迪印度高階主管稱,這家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今年的目標是在印度銷售1.5萬輛汽車,這將使其僅次於塔塔汽車。
2023年1月13日

德國汽車業呼籲歐洲效仿美國推出綠色補貼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米勒呼籲出臺歐洲版《降低通膨法》,她要求歐盟和德國政府確保旨在保護環境的政策也能維護歐洲工業的競爭力。
2023年1月12日

美國需求推動勞斯萊斯銷量創新高

儘管在華銷量略有下降,對俄銷售被叫停,但這家英國豪車品牌去年售出6021輛汽車,創下119年曆史上的銷量新高,且均價首次超過50萬歐元。
2023年1月10日

特斯拉降價引發中國車主抗議

繼去年10月降價後,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上週五宣佈Model 3和Model Y售價分別下調至22.99萬和25.9萬元人民幣。
2023年1月10日

比亞迪發佈首批高階電動車型

中國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希望仰望U8 SUV和U9跑車將使其能夠在高階市場與梅賽德斯-賓士和BMW等老牌集團展開競爭。
2023年1月6日

中國電池製造企業擴大市場主導地位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50%,把南韓和日本競爭對手甩在後面。
2023年1月5日

國際汽車製造商悄然降低對中國零組件的依賴

國際汽車製造商正在減少對中國製造零組件的採購,但中國市場的龐大規模使之不太可能完全放棄中國市場。
2022年12月27日

歐盟在電池產業戰略佈局中面臨的不確定性

張冬方: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關鍵領域,在更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規則確定上的任何耽擱,都會讓歐洲這個後來者錯失最後的良機。
2022年12月25日

燦谷吸客能力不俗 惟投資者關注利潤

最新推出的「燦谷優車」平臺,補全了這家在線汽車交易服務供應商的新業務模式。
2022年12月14日
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