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0.8元/天 立即訂閱
法律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全球地產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法律
關注
從雷洋案開始,讓第三方權威機制進場
笑蜀:在正常國家,一旦爆發社會和政治衝突,程式化的第三方權威機制會自動啓動,保證公平公正地處理。雷洋案也有第三方權威機制來應對,保證不枉不縱。
2016年6月3日
雷洋事件能否成爲法治國家之始?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才讓多吉:雷洋事件的重點不是是否嫖娼。從尊重死者、體恤生者、保護衆者出發,我們應該探究如何從制度上減少雷洋式的不明死亡事件。
2016年5月13日
法律業迎來「Uber時刻」?
許多律師對於一款應用可能搶走他們飯碗的想法嗤之以鼻。但另一羣專業人士卻在著手開發一系列工具,他們認爲這些工具將徹底顛覆傳統的法律服務。
2016年5月9日
中國透過《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
該法授權公安部門建立禁止在中國運營的「不受歡迎的」組織名單
2016年4月29日
從一則舊聞看美國新聞出版自由的意義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龔刃韌:《紐約時報》經歷的兩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憲法訴訟說明,在遏制總統及政府濫用權力上,新聞出版自由和司法獨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2月9日
慈善法,請不要給腐敗送去槍枝彈藥
中國公益人才讓多吉:《慈善法》草案中「管理費」和「合作公開募捐」的規定,可能爲政府和官辦慈善公益組織留下腐敗空間。慈善組織行業約束和資訊公開纔是重點。
2016年3月14日
抑鬱的律師
邁耶霍弗曾在律所工作,後來轉行開了一家專爲律師服務的心理治療所。邁耶霍弗認爲,自己的律師經歷讓他更能理解律師光鮮表象下的辛酸。
2016年3月1日
打開封閉小區需要更多討論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劉遠舉:爲何一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在出臺前一點風聲都沒有?寬馬路、大小區、大院子正是產權保護和公民權利低下的產物。用導致錯誤的方法去糾正這個方法犯下的錯誤,結果很可能不是改正了這個錯誤,而是加重這個錯誤。小區到底打不打開,政策最終應由城市居民自己來選擇。
2016年2月24日
「小區拆牆恐懼」考問中國城市文明
FT中文網公共政策主編劉波:當前中國最需要的不是心態開放、能接受政府隨意「拆牆破院」的民衆,而是心態開放的政府,以尊重市場規律、城市規劃原理而不是「拍腦袋」方式決策。
2016年2月23日
法國「奪籍」政治爭論及其啓示
龔克:面對恐襲風險,法國社會黨政府提出修憲動議,考慮對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雙重國籍公民褫奪國籍,引發各派激辯。此事對中國有何啓發?
2016年1月22日
中國需爲死刑改革繼續凝聚共識
FT中文網撰稿人劉波:集資詐騙罪廢除死刑說明,專家與大衆並非對立,而是法治改革的盟友關係。在死刑適用範圍縮小後,死刑執行中暴露出的問題將變得日益突出,而這些難題的緩解需要依賴社會的合力。
2015年9月1日
從紐西蘭的交通事故賠償談起
作家謝宏:在紐西蘭,交通傷害賠償都由政府機構ACC支付,納稅人每年需交納這項稅費。法律條款的目的應是引導民衆向善,否則就應該修繕。
2015年5月21日
中國法治承襲法家傳統
Trusted Sources中國總監芬比:中共四中全會公報強調「法治」建設,但其實中國盛行的是「法制」,中國領導人仍在堅持以法律約束民衆的法家傳統。
2014年11月18日
親親相隱還是大義滅親?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理事鄧聿文:讓親人互相檢舉揭發,無疑會摧毀正常的倫理親情,不但給個人家庭,也給整個社會帶來災難性後果。文革就是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子。
2014年9月17日
讓市場參與食品安全修法
天則研究所區域發展研究中心趙旭:五年前倉促的食品安全立法目前面臨大修,但政府角色仍未重新界定。應在資訊充分披露基礎上讓市場自行選擇,政府充當裁判者。
2014年8月26日
土地改革:法律與政策需適應現實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劉守英:中國改革的成功邏輯是,先有底層實踐,對不合理的政策與法律進行突破;再有決策層的認可與改革;最後是法律修改與法制化實施。
2014年2月11日
特權無法消解「惡法」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項目研究員劉遠舉:在中國現實語境中,一個因人而異的惡法比一個一視同仁的惡法更惡,希望透過特權階層繞過惡法來消解惡法,是緣木求魚。
2013年7月8日
同性婚姻贏得支援的啓示
FT專欄作家庫柏:同性婚姻在一個又一個國家得到法律認可,爲左翼人士指點迷津:他們需要學會使用右翼的措辭。比如保守主義者愛談「家庭價值」,支援同性婚姻的人也可以打家庭價值這張牌。
2013年5月22日
打不完的專利戰
FT專欄作家哈福德:防禦性的專利政策看似務實,但它成本不菲,並且存在限制。一波波的防禦性專利申請讓專利局應接不暇,導致專利質量低下。
2013年5月17日
講故事比算機率更管用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機率思維在應對復發事件或重演的歷史時是不可或缺的,但面對特殊事件和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時,它卻往往無能爲力。
2013年3月27日
國家興旺發達離不開法治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過去這一年中發生了兩件事情,都涉及過境問題,一件發生在北京,一件發生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扎比。兩件事都凸顯出法治的重要性。
2013年1月9日
FT社評:地震預測失誤不等於有罪
義大利法院判處未能準確預測地震的科學家犯有過失殺人罪是一項錯誤的裁決,法院應該有更好的方式來安撫拉奎拉居民的不滿。
2012年10月29日
唯有法治才能消除貧困
索羅斯和阿比德:我們應該感到欣慰的是,全球貧困人口已經減半。但如果我們不能加強發展中國家的法治,這些成果就可能付諸東流。得到法律賦權的公民既是民主的保障,也是民主的生命線。只有在人人都能使用法律武器的時候,世界才能戰勝貧困。
2012年9月29日
FT社評:法律面前必須人人平等
這個世上適用於富人的法律是一套,適用於窮人的則是另一套。當倫敦金融城警方決定不對JC Flowers前英國首席執行長進行欺詐調查時,你還能得出什麼別的結論呢?
2012年2月6日
熱門文章
1.
TikTok聽證會:用東方式的謙虛隱忍對抗西方式的咄咄逼人
2.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協調俄烏戰爭的分量將加強
3.
崑山:臺資撤離使勞動力供過於求
4.
西方制裁促使俄羅斯轉向人民幣
5.
馬雲回國,阿里巴巴政治處境緩和
6.
中國乃至世界外貿的「新常態」和轉型
7.
歐洲彈藥製造商埋怨TikTok擠佔電力供應
8.
歐洲爲何也在圍堵TikTok?
9.
爲什麼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引發了煤炭的進一步擴張?
10.
俄烏戰爭的趨勢和後勁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