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從登山災難看團隊差異重要性

希爾:登山隊若忽視個體差異,可能冒危及隊員生命的風險。在職場中,不承認成員差異的團隊,效率則可能更低。
2016年12月28日

在華外企加大對員工吸引力

快速上漲的薪資、變化的人口結構及千禧一代的不同需求,正迫使落戶中國製造業腹地的外企反思員工管理方式。
2016年11月30日

「全能」高階主管逐漸消亡

CEO和董事長分別任命、而非合二爲一,已經成爲全球範圍內企業治理的趨勢。但哪種安排更有利於業績尚無定論。
2016年11月9日

傅思德:管理中澳合資律所的挑戰

由中澳兩家律所合併而來的金杜已成立四年,但融合兩國法律文化尚需時日,傅思德面臨的問題不僅是漢語學習。
2016年10月18日

不接地氣的銷售目標對企業有害無益

希爾:目標和獎勵是銷售激勵的重要元素。最近爆發的一系列醜聞表明,實現宏大目標的壓力也是導致災難的原因。
2016年10月14日

給創業CEO的第一堂技術課

CEO們需要善待程式員,不要總在初期高估技術價值,後期低估技術的價值,CEO需要給予CTO更多的信任和授權。
2016年7月29日

企業如何激勵員工最有效?

哈福德:要促使員工做好自己的工作,有時未必需要提供金錢激勵,告訴他們做得好的標準是什麼就能收到奇效。
2016年7月18日

法國商界的性騷擾

沙薩尼:性騷擾在法國政界商界普遍存在,大男子主義的精英男士在看到職業女性時,總會把性別放在職業之前。
2016年7月14日

辦公室工作已死?

梅特蘭:在家上班可節省房地產費用,這是公司轉向靈活工作模式的一大理由,同時員工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2016年7月11日

股東維權主義試水中國

桑曉霓:一家紐約對沖基金與中國移動展開對話,試圖說服這家淨現金超過600億美元的中國國企提高股東回報。
2016年7月8日

工人更應該獲得獎金

經濟學者科伊爾:據稱獎金或「激勵薪酬」方案會使高階主管爲股東賺更多錢,但許多勞動者在工作中都代表著他人的利益,爲什麼拿不到獎金和激勵?
2016年6月14日

爲何難以驅散企業「幽靈」?

FT專欄作家希爾:每個組織都有幽靈,就是那些在變革席捲整個公司之後依然陰魂不散的舊習慣。困難在於,過時的習慣往往也就是讓舊的組織形成凝聚力的習慣。
2016年6月2日

兩個億萬富翁樣本

FT管理專欄作家希爾:愛炫耀的英國企業家格林與溫和節儉的巴菲特表面上大相徑庭,然而,兩人都有維護自己聲譽的強烈慾望,也有著類似的不足。
2016年5月10日

「釣魚郵件」防禦指南

冒充首席執行長的犯罪分子發出精心措辭的郵件,很容易矇騙下級員工,造成公司損失。本文列出一些避免上當的建議,但最簡單的還是鼓起勇氣打電話給CEO覈實情況。
2016年4月18日

創業者需善用槓桿

賀嘉:創業者多做高槓杆率的事,才能夠更多釋放自己的時間,去思考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做資源和人力的整合,讓正確的事相繼發生。
2016年4月12日

信任你,還是監控你?

FT專欄斯卡平克:有些公司給予員工自由,比如Spotify;有些公司使用現代技術跟蹤員工們的一舉一動,同樣是數字時代的明星企業,差距怎麼那麼大呢?
2016年4月7日

透過玩遊戲甄選人才?

歐萊雅、安永、微軟和德意志銀行都和一款智慧型手機應用達成合作。這款應用承諾讓年輕人「只需透過玩手機遊戲就能快速走完招聘流程,贏得藍籌公司的職位」。
2016年3月31日

首席數字官爲何對頭銜不滿?

FT專欄作家希爾:首席數字官的頭銜很誘人,但一些首席數字官卻不滿這種定義不清的頭銜,認爲它多餘,他們希望改換頭銜,這一點耐人尋味。
2016年3月17日

別想靠一封郵件留住人才

FT專欄作家凱拉韋:想要勸說年輕下屬放棄跳槽,不能指望一封羣發郵件就能起效。老闆們應該單獨找到看好的下屬,喝杯咖啡,加薪留住他們。
2016年3月14日

現有企業與創新天生是冤家?

FT專欄作家希爾:現有企業中的「官僚硬化症」很容易催生惰性,但它們會想盡各種辦法維護現狀、抵制創新。這種自我保護不僅會令其誤入歧途,還會阻礙社會的進步。
2016年4月7日

體格強壯是領導優勢嗎?

FT專欄作家希爾:一項研究表明,人們會將男性的身體強壯與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種種領導品質劃等號,這似乎也解釋了普丁和川普炫耀自己身體強壯的做法。
2016年3月8日

企業必須尋找獨特智慧

FT創新主編桑希爾:作爲資本主義的推動力,競爭賦予企業目標、使命和方向感。但企業在當今日新月異的環境下往往連競爭局面都看不清楚,它們該怎麼競爭?
2016年4月7日

中國經理人可以向印度經理人學什麼?

謝毅哲:在經濟全球化的戰場,印度人叱吒風雲並非僅僅因爲他們的出身,他們身上有很多東西值得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國經理人學習和借鑑。
2016年2月26日

什麼樣的企業更賺錢?

管理專欄作家考爾金:商界有一件怪事:多數最賺錢的企業並不是念念不忘利潤的企業。調查顯示,那些能夠利用目的的力量驅動業績的企業,享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2016年2月25日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