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迪恩•拉赫曼 - FT中文網
吉迪恩•拉赫曼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美國衰落的預言

FT專欄作家拉赫曼:美國人似乎對講述國家衰落的書很感興趣,尤其涉及中國超過美國的話題。書中的預言越可怕,言辭越激烈,書名取得越抓人眼球,這樣的書就越受歡迎。
2012年5月8日

緊縮是唯一出路

FT專欄作家拉赫曼:關於削減赤字步伐的討論仍有空間。但在高稅收、嚴監管、負債累累的歐洲,更多由政府出資的公共工程只會建造又一條無果之路。
2012年5月4日

法國在歐洲的位置

FT專欄作家拉赫曼:雖然法國大選中各候選人一再強調彼此的不同,但其相似之處更多:他們批評全球化和金融界,他們頌揚法國社會模式。但法國獨特性不久就會成爲令全歐洲感到頭疼的問題。
2012年4月25日

「泛歐認同感」難以打造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危機和戰爭或許能夠造就集體認同感,但當前的歐債危機非但沒有造就歐洲人的集體認同感,卻鼓勵歐盟民衆重回國家認同感之中。
2012年4月19日

中國現代化不可阻擋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和經濟領域一樣,中國在政治領域的弱點同樣暗示了尚未利用的潛力。無論西方一些人抱有什麼一廂情願的想法,都不可能將中國奇蹟變成海市蜃樓。
2012年3月31日

西方在阿富汗已經失敗

FT專欄作家拉赫曼:西方在阿富汗的干預已經失敗。塔利班現在幾乎沒有做出妥協的壓力。由於北約準備在2014年撤離阿富汗,懸而未決的只有失敗的規模而已。
2012年3月30日

正視中國的歷史

FT專欄作家拉赫曼:歐美應該學習中國悠久的歷史,中國也應該開始以更坦誠、更開放的姿態,審視自己在20世紀的歷史。一旦雙方都能正視中國歷史,就能爲迎接世界的未來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2012年3月19日

歐債危機和民主缺陷

FT專欄作家拉赫曼:中國一位自由派學者告訴我,經常有人和她說,歐洲債務危機表明民主存在內在缺陷。她問我:對於試圖倡導中國施行民主制度的人來說,對這種說法的最佳回應是什麼?
2012年3月7日

爲不干預敘利亞辯護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對於任何外部干預,關鍵問題不僅在於能否阻止殺戮,還在於能否決定性地扭轉局面,有利於達成一個和平、可持續的政治解決方案。如果這種情況不能發生,外國干預只能加劇衝突。
2012年2月29日

伊朗核危機引發戰爭?

FT專欄作家拉赫曼:伊朗核計劃帶來的戰爭威脅比以往要真實得多,但歐洲一些決策者討論該問題時卻十分平靜,甚至略含欣喜,這著實是一種危險的輕浮。
2012年2月22日

德國「關不掉的地獄機器」

FT專欄作家拉赫曼:「醜陋的德國人」又回來了。歐洲鄰國指責德國將它們推入貧困深淵,而且頤指氣使。德國人深感委屈和無奈,有人承認單一貨幣是個可怕的錯誤。
2012年2月17日

普丁的破綻

FT專欄作家拉赫曼:普丁上週還撰文譴責俄羅斯「整個體系內的腐敗」,將抗議者的訴求作爲自己的主張。但他所譴責的「體系」,正是他自己一手創造的。
2012年2月10日

達佛斯共識面臨挑戰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在達沃斯論壇上,儘管各方紛紛談論不平等問題以及彰顯全球化益處的必要性,但幾乎沒有什麼抵擋民粹主義攻擊的良方。
2012年2月1日

妨礙全球復甦的悖論

FT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2012年,拯救世界經濟的努力將會受到一個危險的政治悖論的拖累:你會發現,越是需要國際合作,國際合作越就難達成。
2012年1月13日

2011年全球五大事件

FT專欄作家拉赫曼:民衆抗議是2011年的基調,五大事件(阿拉伯之春、歐債危機、佔領華爾街、擊斃本拉登、日本海嘯)的前三件均與抗議有關。
2011年12月31日

反思伊拉克戰爭

FT專欄作家拉赫曼:美軍上週悄然撤離伊拉克時,幾乎沒有引起世人注意。但在一場導致逾10萬平民死亡、數百萬平民淪爲難民的戰爭結束時,缺乏反思,不僅荒唐,也不應該。
2011年12月22日

埃及:夢想與現實

FT專欄作家拉赫曼:許多西方人曾對「阿拉伯之春」抱著一廂情願的幻想,但從埃及選舉中勝出的卻是伊斯蘭組織,西方是否應該對此感到恐慌?
2011年12月16日

歐盟峯會並未揭開新篇章

FT專欄作家拉赫曼:上週的歐盟峯會看似朝著建立財政聯盟的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但它也許只是一部冗長情節劇中的一幕,而這出長劇仍然可能以悲劇收尾。
2011年12月15日

歐洲危機會變得更糟嗎?

FT專欄作家拉赫曼:波蘭外長警告,歐洲已「走到懸崖邊緣」。法國總統薩科齊警告,「一旦歐元崩潰,歐洲就會崩潰。」歐洲的事態還會變得更糟糕嗎?我指的是特別糟糕的情況——像大蕭條或世界大戰那麼糟糕?
2011年12月2日

金融市場不是怪獸

FT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歐洲政治家談及金融市場時,措辭往往帶有明顯的敵意。其實,市場並非歐洲政治家的敵人,而是他們的朋友。
2011年11月29日

提防歐洲極端勢力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如果歐洲的銀行開始倒閉,人民的儲蓄不翼而飛,大量失業,經濟再次陷入嚴重衰退,歐洲的政治格局將會怎樣?
2011年11月28日

救歐元不如棄歐元

FT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歐洲領導人堅稱,有一樣東西將是永恆的,那就是——歐元。但歐元本身並非目的,它的瓦解也並非不可想像的。
2011年11月10日

美國該學會面對衰落

FT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隨著中國和其它強國在經濟上崛起,它們勢必會限制美國在世界上獨行其是的能力。英帝國式微的經歷或可提供一些經驗。
2011年10月21日

中美爭鋒 亞洲兩難

FT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中美爭奪權力和勢力範圍,將決定未來全球地緣政治面貌。這場爭奪戰初露苗頭,已經讓夾在兩巨擘間的亞洲各國面臨尷尬抉擇。
2011年10月9日
|‹上一頁‹‹10111213141516171819››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