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安永綠榜:中國領先

在安永「可再生能源國家吸引力指數」排行榜上,中國的排名已升至首位。相比之下,由於「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等因素,美國的排名正在下滑。
2010年11月30日

海嘯啓示:別和大自然較勁

3月11日海嘯排山倒海般襲來時,日本東北地區的防波堤不堪一擊。對此,大船渡市市長戶田公明領悟到,人類必須適應自然。
2011年3月21日

日本供應鏈問題浮現

通用汽車、福斯汽車、索尼愛立信等跨國公司開始感受到日本供應鏈斷裂、零組件短缺帶來的影響。分析師認爲,高科技、汽車和鋼鐵行業將最先受到衝擊。
2011年3月18日

中國核能將走向何處?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中國政府週三決定,暫停審批覈電項目。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弗羅加認爲,中國在國際核工業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位置,使得這個決定更加具有國際意義。
2011年3月18日

全球核電業走到十字路口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王政策研究所主席巴特勒:如果福島核電站的形勢惡化,一項有望提供一種重要低碳電力來源的技術將喪失公衆的信任。
2011年3月15日

德國船主欲向中韓銀行尋求融資

在德國專業階層紛紛迴避船舶投資之際,德國船主正與中韓兩國的銀行接觸,希望這些銀行能夠爲他們購買船舶提供資金。
2011年3月3日

服裝或將增加環保標籤

一些全球最大服裝與鞋履製造商及零售商正在研究一項方案,爲在全球範圍內銷售的襯衫、褲子和鞋子貼上特殊標籤,說明該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會對環境產生多大影響。
2011年3月1日

中國環保部長:汙染威脅成長

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發出了異常嚴厲的警告,稱環境汙染正危及中國的成長前景,將這個問題定位爲本週末全國人大年會上將要出臺的下一個五年計劃的中心主題。
2011年3月1日

航空業減排:狼真的來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黃傑夫:從明年開始,中國航空公司進出歐洲的航班都將面臨碳指標的限制,不達標則有可能面臨罰款甚至停航。這給中國航空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2011年2月15日

中國低碳之路後勁缺乏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易鵬:中國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試驗,依舊是形似而神不似,中國的低碳之路,除了勉強達成分解指標的數字遊戲外,後勁缺乏。
2011年1月26日

達佛斯微博語錄

印度內政部長奇丹巴拉姆:有1億印度人在政府經濟成長觸角之外,而高達8.5%的高通暢率更是令其擔憂。印度去年GDP年增率接近9%。
2011年1月26日

美國低碳城市波特蘭的啓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黃傑夫:美國聯邦政府並沒有指定過哪個州或市爲「低碳試點」。波特蘭市的經驗,恰恰在於它是一個來自於市民階層、自下而上的模式。
2011年1月25日

中國碳轉移的困境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易鵬:中國作爲世界工廠,絕大部分的碳排放來自於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碳轉移。而在減少碳轉移的對策之中,必然還包含著人民幣升值。
2011年1月13日

伊頓公司CEO「力挺」中國

美國工業集團伊頓CEO柯仁杰表示,對中國以損害美國公司的利益爲代價、偏袒本土產業的批評之辭,有些過頭,可能引發一波危險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
2010年12月28日

分析:北京「治堵」左右爲難

堵塞北京街道的汽車長龍,在經常到訪的人們心目中,就和籠罩在這個城市上空、遮天蔽日、讓人看不清大廈頂部的厚厚一層空氣汙染同樣聞名。
2010年12月16日

Lex專欄:不惜代價的中國高鐵

中國對高鐵的投資基本上與經濟成長保持了同步,四通八達的鐵路網路會爲中國帶來各種難以衡量的好處。問題在於,未來的高鐵投資是否會過度。
2010年12月14日

中國石油巨擘「盯上」阿根廷

中國的石油公司正在把資金從非洲轉往另一個方向:阿根廷。該國繁瑣的稅收體制讓西方人望而卻步,可能會令中國成爲唯一真正在該國購買資產的國家。
2010年12月13日

止跌反彈的坎昆會議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易鵬:坎昆會議是一種逢低反彈,讓全世界重拾對聯合國主導的多變談判機制的信心,重拾面對氣候變化挑戰的信心。
2010年12月13日

森林保護應爲優先議題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中國保護生物學家呂植認爲,坎昆會議應在森林保護等議題上取得突破,因爲森林生態系統不僅能幫助適應氣候變化,還能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
2010年12月10日

「多邊機制」成氣候談判攔路虎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易鵬:目前的氣候多邊談判執行著一票否決制,只要有一個國家不同意就可以毀掉整個會議的談判進程。坎昆談判面臨機制無效率的尷尬。
2010年12月3日

氣候談判的陽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易鵬:低碳陰謀論流傳甚廣,甚至成了發展中國家在坎昆氣候談判中死活不肯做出讓步的重要指導思想。
2010年12月1日

爲什麼拯救地球要靠資本主義?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坎昆會議無望達成遏制氣候變化的全球協定,但幸運的是,即使是在當前這一黯淡時期,我們也看得到些許希望的曙光。而這正是資本主義的用武之地。
2010年11月30日

綠色殯葬

上海市政府爲應對空間窄仄問題,開始支援包括海葬在內的「綠色殯葬」運動。面對諸多現實的尷尬,市民正不得不慢慢轉變入土爲安的孝道觀念。
2010年11月30日

坎昆——難突破的氣候談判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易鵬:哥本哈根失敗了,不表明氣候談判就到了終點。坎昆氣候會談依舊會不斷推進氣候談判的進程。氣候談判永遠是個接力比賽,也許有一段跑得不好,但終歸還是往前。
2010年11月29日

坎昆氣候會談成果將十分有限

國際氣候變化談判今日將在聯合國(UN)的墨西哥會議上重啓,但預計進展會非常有限,因爲各國部長只是希望保持談判的繼續進行。
2010年11月29日

德國錯了?

FT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愛爾蘭債務危機表明,德國關於歐元區該如何運作的觀點是錯誤的:財政混亂不是主要問題,財政緊縮和債務重組也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2010年11月29日

英國氣象局:全球仍在變暖,但速度放緩

在於今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英國氣象局利用9個指標的最新數據告訴人們,全球氣溫在過去10年裏出現了上升。這9個指標包括海冰與積雪的不斷減少、大氣溼度的不斷加大。
2010年11月26日

出讓「大禮包門票」可以多贏

中山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王則柯:一些人心理上不接受有價出讓「大禮包門票」的做法,可以回溯到中國士大夫階層「君子不言利」的迂腐傳統。
2010年11月26日

從美國產業轉移模式看中國低碳城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黃傑夫:在美國產業的發展轉移過程中起推動作用的,並非聯邦政府「自上而下」的產業規劃,而是本地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地方政府的配合。
2010年11月23日

爲美聯準說幾句公道話

美國學者戴南、科恩:美元下跌加上美國利率下降和資產價格上漲,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管道,讓美國能夠在長期價格穩定的背景下,實現更強勁及可持續的復甦。這種結果符合各方利益。
2010年11月22日

爲美聯準QE2一辯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中國和德國近來猛批美國二輪定量寬鬆。在美國經濟疲弱、貨幣成長停滯的背景下,如此溫和的貨幣政策卻讓中德如此激動,令人難以理解。
2010年11月19日
|‹上一頁‹‹90919293949596979899››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