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高鐵

高鐵旅行:北京到桂林

列車時速一度達到300公里。除了鮮見農民工外,站臺上也沒有叫賣的小販,因爲停靠時間很短。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了1萬公里,佔全球的一半。
2014年5月5日

中國中鐵提議爲英國高鐵車站建設支線

突顯中方對投資英國基礎設施興趣越來越大
2014年1月9日

中國投資英國高鐵計劃引發質疑

英國首相訪華期間宣佈,中國可能投資於英國HS2高鐵項目。這一說法引發了基礎設施業內人士的懷疑。但懷疑者也承認,中國資金和建築企業將在英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013年12月4日

卡梅倫推動中國投資英國高鐵項目

英國首相堅稱,他的政府沒有理由對英國越來越依賴中國投資感到難堪
2013年12月3日

中國「鐵路刺激」的雙重目標

FT中文網財富管理編輯馮濤:中國政府表示要向民企開放鐵路市場,這一表態隱含雙重目標,一是透過鐵路投資穩定成長,二是透過吸引民間資本爲鐵路總公司「減負」。
2013年7月25日

劉志軍因受賄被判處死緩

對鐵道部前部長的判決,被視爲檢驗中國新領導層打擊腐敗的決心
2013年7月9日

媒體札記:免死金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劉志軍受審,「免死金牌」流傳。市場化媒體的技巧和勇氣盡數體現在對「輕判」的描述上,微博發言者多稱此判決不過是早已談好的交易。
2013年7月9日

中國高鐵夢再次啓程

在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後,中國高鐵建設和投資一度被叫停。但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加劇,去年年中,中國開始恢復鐵路投資。
2013年1月23日

高鐵債務危機與預算軟約束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中國鐵路系統和地方政府財務狀況嚴峻,但仍有了解國情的投資者趨之若鶩。在區域性獲利中央買單的大環境下,地方和部門面臨的是一場「正面我贏負面你輸」的賭博。
2012年6月26日

分析:中國高鐵遭遇路基沉降

湖北境內逾7公里路基存在沉降,中國的高鐵雄心面臨新的審視。中國2012年將在鐵路建設上投入4000億元人民幣,遠低於2010年7000億元人民幣的峯值。
2012年3月14日

誰爲中國高鐵負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不管劉志軍爲中國高鐵的發展做了多少貢獻,鐵道部形成「一人負責」的局面肯定是不對的。這是他真正的錯誤。
2012年1月4日

溫州動車事故源於「管理不善」

調查報告批評中國鐵路系統安全標準鬆散,並異乎尋常地直接指出了責任者
2011年12月29日

中國試驗時速500公里列車

今年早些時候發生的致命事故,並沒有令中國高鐵計劃完全「剎車」
2011年12月28日

阿爾斯通暗指西門子對華洩漏高鐵技術

阿爾斯通CEO柏珂龍暗示西門子可能在無意間將核心高鐵技術祕密洩露給了中方合作伙伴。他表示,阿爾斯通對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向來十分謹慎。
2011年11月1日

中國高鐵「急剎車」

中國曾經狠踩油門啓動了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鐵路發展計劃。現在它以同樣大力度狠踩下了剎車。突然暫停投資之舉令整個鐵路系統遭受重創,很多工人們領不到工資。
2011年10月28日

媒體札記:不平靜的夏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昨天是令中國官方陷入空前輿論窘境的「7•23」動車追尾事故滿月之日。雖然沒有滿月祭特刊,但中國媒體還是找到了許多別的報導素材。
2011年8月24日

破滅的高鐵神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高鐵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面鏡子,折射出大幹快上的痼疾。發生事故後降速,積累債務風險後停止審新項目。中國高鐵不得不重塑形象。
2011年9月30日

中國鐵路的出路在政企分開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傅蔚岡:解決鐵路問題必須遵循一個原則:政企分開。只有將同一個機構負擔的監管者的職責和企業經營的責任相剝離,鐵路纔會有安全。
2011年8月15日

中國不應放棄發展高鐵

歐亞集團中國分析師馬暘爲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撰寫:中國公衆對於鐵路部門的失誤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慨,北京方面必須做出回應,但高鐵對中國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中國不應放棄發展高鐵。
2011年8月12日

中國暫停審批新高鐵項目

並對已經批准但尚未開工的項目進行安全評估
2011年8月12日

在京滬高鐵的懷抱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快到徐州時,窗外電閃雷鳴,我不由地想起溫州動車事故。杞人憂天。能坐在一列無風險的高速列車裏是幸福的,你最好什麼都不要想。
2011年8月11日

鐵道部「去行政化」之辯

INS國際市場諮詢有限公司研究員劉遠舉:如果缺乏頂層設計和底層消費者權益乃至公民權利的建設,對鐵道部「去行政化」的呼籲也許只是美好願景,並非良策。
2011年8月5日

中國動車事故的啓示

FT專欄作家皮林:動車曾是中國順利邁向繁榮富強和現代化的象徵。溫州動車事故在很多層面上具有象徵意義。如果列車不安全,那麼銀行業體系或者經濟本身的管理呢?
2011年8月5日

溫州車難源於畸形經濟結構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溫州動車追尾慘劇是中國經濟神話的一面鏡子。華南師範大學副教授唐昊認爲,車難與經濟增速關係不大,而是源於經濟結構本身的畸形。
2011年8月5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