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監管

FT社評:法國銀行業「大考時刻」

穆迪下調了法國兩家銀行的信用評級,但問題根源不在於法國銀行業對希臘債務的風險敞口高於歐洲平均水準,而在於市場不相信歐洲領導人有阻止希臘違約的意願。
2011年9月15日

雷曼破產三年後……

自雷曼兄弟破產以來,三年已過去,但全球經濟危機仍在延續,在美國和整個歐元區,經濟危機甚至不斷加劇。商界和政界人士都表示,信貸要麼無法獲得,要麼成本過高。銀行則抱怨自己的利潤受到很大擠壓,投資者正棄他們而去。
2011年9月13日

英國公佈銀行業全面改革計劃

銀行將提高資本水準,並分離核心業務和風險更高的自營交易與投行業務
2011年9月13日

FT社評:馴服英國銀行業

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剛剛提交的銀行業改革計劃將分割零售銀行業務與投行業務,並讓銀行解體變得更容易。如果這能讓金融城收斂行爲,我們就應表示歡迎。
2011年9月13日

監管機構欲軟化銀行業流動性新規

巴塞爾III目前有關流動性覆蓋比的規定,可能將令歐洲各銀行損失2012年收益近12%
2011年9月6日

瑞銀裁員3500人 投行部門承擔近半

由於交易量減少、監管日益嚴格以及成本高企,滙豐、高盛等多家同行近期也紛紛裁員
2011年8月24日

美國新規給富豪家庭出難題

新規意味著許多富裕家庭或者必須和盤托出投資私隱,或者面臨重大法律風險
2011年8月23日

避免金融危機重演

美國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前主席弗蘭克:立法是爲了防止壞事發生。《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案》的宗旨便是迫使銀行承擔責任,並讓貸款風險變得透明。
2011年7月29日

英國消費者被忽視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在英國,金融危機後當選的新政府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加強消費者保護將是新監管制度的核心。現在,這一目標已被淡化。
2011年7月18日

金融監管應更激進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馬拉貝:去年的巴塞爾協議III要求銀行將一級資本充足率從2%提高到7%。然而最佳比率應該在15%至20%之間。
2011年6月15日

三井住友趁歐洲加強監管增加亞洲放貸

新總裁表示,西方銀行受到的嚴格資本監管,將幫助該集團實現在亞洲貸款額加倍
2011年6月14日

英國及亞洲監管者不滿蓋特納言論

美國財長先前稱,其它國家必須以美國爲榜樣加強金融監管
2011年6月8日

蓋特納呼籲全球從嚴監管衍生品

他警告海外市場不要靠比美國更寬鬆的金融法規來吸引業務
2011年6月7日

英國銀行業改革計劃失之偏頗

FT專欄作家約翰•凱: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正確地把改革重點放在兩點上:一、增加競爭,二、把零售銀行業與投資銀行業分離開。但他們提出的具體措施真的足以實現他們想要的結果嗎?
2011年9月20日

美國醞釀放鬆上市規則

批評者稱,美國IPO數量的減少正損及就業
2011年5月11日

銀行業如何改革?

FT專欄作家布里坦:從有關銀行起源的歷史描述中可以看出,銀行最基本的職能是提供存款服務和發放貸款。銀行業改革應圍繞這兩點展開。
2011年4月25日

上百名美銀行高階主管面對「秋後算賬」

美國監管機構預計將對接受紓困銀行的高階主管提起多達100起訴訟,追討數十億美元資金
2011年4月11日

美國金融改革不容樂觀

美聯準前主席格林斯潘:多德-弗蘭克法案法案未能認識到近幾十年來全球相互關聯的程度之深,它帶給我們的可能是1971年以來由監管引發的最嚴重的市場扭曲。
2011年3月31日

歐洲投資者對歐盟監管改革發出警告

認爲在加大監管力度方面走在亞洲或美國前面並無好處
2011年3月21日

銀行業贏了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調查顯示,英國人對銀行的厭惡甚至超過了媒體。人們可能會得出結論:所謂梅林項目讓銀行家得以免於受罰。
2011年2月28日

鳥類、蜜蜂與大銀行

英國央行官員霍爾丹和梅:自然科學——特別是流行病學、生態學與遺傳學——爲我們理解金融風險提供了一些線索。系統越龐大、結構越複雜,風險便越高。
2011年2月25日

別讓納稅人買單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政府爲保護本國儲戶和納稅人,需妥善隔離國內儲戶的資金,不爲本國境內銀行的批發市場債務提供擔保。
2011年2月17日

歐盟將對銀行業實施更統一監管

新成立的歐盟銀行管理局負責人表示,金融危機已突顯出各國監管機構各自爲陣的缺陷
2011年2月15日

高盛總裁:加強銀行監管會導致風險轉移

柯恩表示,讓對沖基金和其它監管較少的實體接手高風險活動,可能導致下一場危機
2011年1月28日
|‹上一頁‹‹30313233343536373839››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