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城市化與土地制度改革

王小魯:城市化並不意味著一定佔用大量的耕地,也並不意味著農村必然凋敝。推進土地制度的市場化改革,將有力支援未來城市化發展和長期經濟成長。
2018年12月4日

陳志武:中國尚缺一個一以貫之的「故事」

這位知名經濟學者認爲,40年改革轉型之後,中國仍然缺乏一個能貫穿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各方面,前後一致的價值和制度體系。
2018年12月4日

改革下一步:抑制公權保護私產

盛洪:中國社會曾飽嘗私有產權被消滅的惡果。40年前以復興私產作爲源動力的改革進程,近年卻因公權力對私產的日益侵奪而陷入停滯。
2018年11月12日

改革開放40年後,臺商下一步往哪走?

林瑞華:臺商在改革開放40年間,已在大陸經歷數波起伏,當前的中美貿易戰、匯率變化,以及大陸對國內科技產業的扶持,也讓臺商面臨更大的挑戰。
2018年10月18日

道術爲改革裂——中國改革以來的思想、學術和主義(中)

榮劍:國家主義在中國的有效性正在衰減,但它就像鴉片一般令高層和民間上癮。最近中國與外部的緊張關係,將加劇國家主義的合法性危機。
2018年8月1日

道術爲改革裂——中國改革以來的思想、學術和主義(下)

榮劍:許多新儒學者退回到「以經術緣飾吏治」,選擇與國家主義全面合作;而原本可以抵禦國家主義的自由主義陣營,政治上仍遠不夠成熟。
2018年8月1日

道術爲改革裂——中國改革以來的思想、學術和主義(上)

榮劍:這40年的中國思想史,先後經歷了思想的年代、學術的年代,和主義的年代。思想界如今高度分裂,肇始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學術合法性的喪失。
2018年8月1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七:詩性該有些燃燒

蘇小玲:慢條斯理的榕城看上去繁花似錦,市民們過上中產階級的日子好像也指日可待。我相信這是可見的未來,儘管這未來有多遠我並沒把握。
2018年6月27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六:三坊七巷與文人

蘇小玲:文人之所以品質下滑,與體制對人與文學的「綁架」關係直接。作協這類機構是許多文人的港灣,久而久之又成了他們無法擺脫的名利場。
2018年6月27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五:那些知識分子們

蘇小玲:體制文化的長期培植,形成了一種以官場價值爲核心的金字塔社會結構,其中等級分明的形態依稀可見。
2018年6月21日

一代理想主義者的盛世悲歌

李江:楊沐的離世,令人想起八十年代那羣一度站在中國改革潮頭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或逐漸凋零,或捲入熔爐,或仍在痛苦掙扎。
2018年6月20日

貿易戰終將影響中國道路

徐瑾: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離不開國際經貿秩序的接納,美國立場轉化可謂40年來未有之變局。
2018年6月22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四:中產階級的風光

蘇小玲:龐大的中產階層是一個現代城市的標誌,他們是社會強勁的潤滑劑、防護層、保健品,也是一道令人不易寂寞的、流動不斷的生存風景。
2018年6月15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三:悲壯的封疆大吏

蘇小玲:項南先生似乎介於「民主」與「威權」之間的治理作風,卻引來了制度陳舊意志的激烈反彈。項南走了,福建的這碗茶就涼了。
2018年6月12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二:無可替代的嚴復

蘇小玲:從這裏走出的嚴復和更多文化先輩,似乎沒有爲福州留下影響行爲的精神指針,像許多二三線城市一樣,公共知識分子在這裏是個稀缺的羣體。
2018年6月8日

中國爲何說不好「中國故事」?

鄭永年:中國至今沒有真正的文化自信,這和它長期被西方思想殖民有關。從中國自身文明的角度來反觀自身的問題,要比西方各種主義好得多。
2018年6月7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一:逆流而上的是人

蘇小玲:福州於我,就如一隻季節遷徙中的鳥的舊巢,常要窩進窩出。此次逗留,是爲了梳理自己和它關係的複雜性,做一些有縱深感的個人表達。
2018年6月6日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