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倫理

FT大視野:誰爲機器人承擔倫理與法律責任?

桑希爾:廠商、程式員還是用戶?當機器人獲得了更強的認知能力乃至有了意識,是否該由機器人自身來承擔責任?
2017年9月22日

以健康心態看待國際難民問題

劉波:各國在難民事務上擁有近乎絕對的自主權。可以有不主張幫助難民的人,但不同主張者之間不宜相互道德綁架。
2017年6月23日

誰該爲機器人負責?

弗洛裏迪:如果我的機器人打破了鄰居的窗戶,誰該爲此負責?機器人生產商、銷售商、我本人、還是機器人?
2017年2月28日

「人虎相殘」背後的法律、倫理與社會困境

李昊: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法律、規則與倫理?就此進行超越個案的探討,可以避免人虎相殘後陷入無謂的相互傷害。
2017年2月6日

奶奶殺孫女慘劇與工具化的人

周健:人本身的善沒有成爲人行動的目的,而是把人當成實現某種目的的工具。「甘願爲奴」往往是人自己打造的。
2016年12月7日

破解中國「工具」教育之惑

周健:人格教育比知識灌輸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這並非在中國沒有落腳之處,只是大家忽視了而已。
2016年10月20日

減緩中國社會的冷漠化趨勢

王恩學:金錢與功利淹沒了社會溫情,技術進步與貨幣的合力減少了人對社會的依賴,減緩冷漠需要從每個人做起。
2016年10月12日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我依然相信民主與多元文化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右翼民粹主義正在西方興起,但這並不代表民主觀念和理想失敗了,而只是反映了精英的失敗。
2020年10月14日

企業家如何成爲慈善家?

才讓多吉:馬雲說,「如果今天我再要去追求錢,那跟豬也沒有什麼區別了。」希望他的行動,能給中國的富人帶去一些思考。
2016年7月21日

P2P金融「殺熟」之惡的社會緣起

才讓多吉:中國社會需要創新,但創新往往伴隨著對社會信任的踐踏,突破這個死循環需要民間社會組織的發育。
2016年6月29日

「政治正確」惹了誰?

FT中文網公共政策主編劉波:正面意義上的「政治正確」是理性、對全社會有利的選擇,也是人類幾千年族羣交往經驗的總結。
2017年2月13日

我們如何承擔對人生的責任?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2月19日晚,華東師大江緒林博士留下遺書,在辦公室自殺。4天後,西安中學天才少年林嘉文也在留下遺書後自殺了,令人心痛而惋惜。
2016年3月3日

高新技術會帶來多少道德難題?

FT副主編桑希爾:隨著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和機器人領域的技術進步,每個人都急於弄清楚其對社會、經濟和道德層面的潛在影響。不妨先考慮三個問題。
2016年1月25日

大數據時代的私隱

自由撰稿人阿胡賈:每當我們隨意對一家網站的條款與條件點擊「確定」時,我們就交出了自己的個人數據,但我們對個人數據被如何應用知之甚少。
2016年8月15日

改變冷漠,先改變我們對貧窮的態度

中國公益人才讓多吉:我們如果希望這個社會好,希望女孩偷竊自殺的悲劇和超市鉅額賠償的荒唐不要再現,我們觀察問題的時候就首先要突破自身的思維與格局。
2017年5月9日

科學家呼籲以符合倫理方式使用機器人

科學家、工程師和倫理學家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考察機器人對社會的影響
2015年12月11日

調查:涉華商業談判中「耍詐」機率高

一項調查顯示,無論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在與中國人談生意時都有更大機率「耍詐」
2015年11月20日

重提儒學無法根治腐敗

美國媒體人舒曼:中國重新提倡儒家價值觀,將其宣揚爲治理腐敗的良藥。然而僅僅依靠幾條古老的格言,並無法帶來真正的政治改革。
2015年6月24日

中國商學院應上倫理課

中國對外經貿大學客座教授巴斯廷:中國內地商學院普遍缺少商業倫理課程。加強商業倫理教育可以有力地配合當前的反腐行動,幫助營造一種良性的商業文化。
2015年1月19日

中美家庭觀之新對比

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劉劍梅:與許多中國人的印象不同,美國人的家庭觀念相當重。但我發現,雖然中國儒家傳統重視家庭,但傳統家庭價值觀在中國卻搖搖欲墜。
2011年12月9日

不想苟且的「私奔」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王功權渴望做一個自由的人。他義無反顧地嘗試了「私奔」,留下無數謎團供有心人破解,留下佳話抑或醜聞供大衆消遣。一個人的私奔宣言,掀起每個人心中的千層浪。
2011年5月19日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