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企業家

亞馬遜平淡無奇的成功祕訣

關於成功,有些公司靠機遇,有些公司靠努力,也有極少數的公司靠的是天才。亞馬遜是哪一類?
2018年2月8日

超人老闆,可能嗎?

希爾:投資者和管理顧問開始對董事「在過多公司掛職」發出警告。這種情況是偶然的,即使並無不妥。這反映出一種擔憂。
2018年2月8日

發明家不一定能成爲企業家

將一項發明轉變成一家成功企業遠非許多發明家力所能及,他們越來越多求助於孵化機構培養自己的企業家才能。
2018年1月9日

馬雲做了一次偉大的演講

王元豐:馬雲做了一個具有世界性、時代性和精神性的大格局講演,並具有我們平時難得聽到的人文主義情懷。
2017年10月16日

劉祖雲:一個新加坡自學成才者的創業故事

劉祖雲的公司向優衣庫、H&M、Adidas等全球零售商供應展示架,但它卻是從新加坡牛車水的一間小辦公室起步的。
2017年8月29日

中國企業大亨的不同命運

分析人士認爲,眼下當局青睞那些支援國內成長的企業家,而不是忙於跨境收購炫耀性資產、消耗外匯儲備的人。
2017年8月28日

美國商界可以填補川普的領導力真空

福魯哈爾:面對川普的領導力真空,商界領袖有責任也有必要發揮更大的政治作用,許多人已在這樣做並帶來了改變。
2017年8月22日

創辦人該不該賣掉自己的公司?

霍伊爾以4億英鎊賣掉了自己創辦的公司,後來這家公司上市了,市值超過10億英鎊,霍伊爾該怎麼看待這件事?
2017年6月16日

川普讓移民創業者爲簽證焦慮

川普承諾對合法和非法移民都收緊政策,注入了額外的不確定性和壓力,使海外企業家難以在美國專心創業。
2017年6月15日

讓中國企業家創作當代藝術?

馬繼東:半年多前,華泰保險集團董事長王梓木接到藝術家朋友鄒操電話,請他赴英國參與一次特別的航海計劃。
2017年2月28日

兩個億萬富翁樣本

FT管理專欄作家希爾:愛炫耀的英國企業家格林與溫和節儉的巴菲特表面上大相徑庭,然而,兩人都有維護自己聲譽的強烈慾望,也有著類似的不足。
2016年5月10日

一位低調掘金的中國企業家

開元金融的董事長李勇會相信,中國正在邁進網路金融時代。這位低調的企業家表示並不懼怕與網路巨擘的競爭,因爲「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這個行業的機會在哪裏。」
2016年2月12日

中國經濟新常態所需的企業家精神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新常態是要建立一個公共治理的權利秩序,來支撐市場秩序的常態化發展。爲此企業家須關注治理秩序的擴展,以降低治理意義上的風險。
2016年1月26日

FT大視野:中國的權錢較量

「郭廣昌事件」向民營企業傳遞了一個資訊:反腐沒有例外。在中國的權錢較量中,誰會佔上風毫無懸念,但對權力來說,這種「上風」可能得不償失。
2015年12月24日

比爾•蓋茲談人生「第二幕」

比爾•蓋茲曾是微軟公司的聯合創辦人。在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他說自己擁有了第二份全職工作。蓋茲喜歡做慈善,但並不認爲它是一種財富分配的方式。
2015年11月4日

走出公司治理的六大誤區

中國經濟學家張維迎:公司治理理論應以企業家爲中心,經理人和企業家完全是兩類人。企業行爲能不能獨立於所有制?小股東是無辜的麼?過度監管會導致什麼結果?
2015年6月24日

中國企業家步鑫生的1983-1988

FT中文網撰稿人俞雷:80年代的中國明星企業家步鑫生於6月6日因癌症病逝。他所揹負的榮譽和非議,已成爲中國改革初期的鮮活見證。
2015年6月10日

創業教父

季琦10年時間內他作爲創辦CEO連續創辦「攜程旅行網」(NASDAQ:CTRP)、「如家快捷酒店」(NASDAQ:HMIN)、「漢庭連鎖酒店」(NASDAQ:HTHT)這三家著名的中國服務企業,並先後在美國那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爲第一個連續創立三家市值超過10億美元公司的中國企業家,創造了世界企業史上的奇蹟。
2015年4月22日

個性化時代還沒有到來

FT專欄作家希爾:技術或者商業原因讓許多企業仍堅持大規模生產,而不是進行個性化定製。沒有上帝的全知,繼續讓消費者自己進行個性化纔是企業的明智之舉。
2015年4月10日

企業發展莫忘初心

FT專欄作家凱拉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悲痛教訓往往是:當創業的「海盜們」登上了大油輪,那些曾經胸懷的常識便隨著那葉破舊小船一起沉沒了。
2015年6月12日

渴望從政的印尼大亨陳明立

陳明立擁有1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90億美元,涉及地產、媒體、收費公路、金融服務業等。他崇拜普丁,希望組建自己的政黨,步入政界決策層。
2015年11月5日

青年才俊的愁滋味

年紀輕輕就獲得巨大成功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四位年輕的成功人士給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如何在閱歷和成就之間找到平衡,幾乎是他們共同的憂慮。
2015年1月22日

李嘉誠逆流遷址意義何在?

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王江雨:長實與和黃遷往外國不能等同一般企業海外註冊,畢竟李嘉誠仍是「香港夢」的最佳象徵。從政治事理分析,很難理解李嘉誠的高調遷出。
2015年1月22日

大公司轉型難求一蹴而就

FT管理版編輯希爾:對大型企業而言,「阿拉伯之春」式的民粹主義管理改革並非可行之策,漸進式改變也許纔是實現根本轉變的最佳途徑。
2015年11月5日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