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我們對恆大重組瞭解多少

北京方面正在精心引導恆大緩慢崩潰,努力遏制危機蔓延,整個過程可能持續數年時間。
2022年1月18日

FT社評: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將造成全球性影響

正在拖累中國經濟成長的三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政府的政策,但很難看出政府會給自己留下很大餘地,來放鬆這三個關鍵方面的政策。
2022年1月18日

中國創紀錄貿易順差的本質

佩蒂斯:中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不是製造業實力的象徵,而是難以實現國內收入再平衡、難以控制債務飆升的結果。
2022年1月18日

聯合利華開展大手筆收購的根本問題在哪裏?

聯合利華500億英鎊收購葛蘭素史克消費品部門的嘗試,令人擔憂債務水準高企和此舉究竟能夠節省多少成本。然而,這裏有一個更爲基本的問題。
2022年1月18日

英國政府核心圈在疫情中是如何與人民脫節的?

對於抗疫封鎖期間唐寧街舉行的派對,英國人除了憤怒以外感到不解的是:管理國家的聰明人爲什麼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不明智?
2022年1月18日

拜登反壟斷行動背後的全球化困境

福魯哈爾:當拜登政府將通膨壓力與大公司影響力掛鉤時,他們是否關注過更加複雜的問題,即全球化正在如何被打亂。
2022年1月17日

新興市場正在悄然反彈

夏爾馬:新興市場股市的整體表現在2021年繼續落後,然而去年表現最好的10個股票市場中卻有8個來自發展中世界。
2022年1月17日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北韓十天射三彈的動機與朝核結局

曹辛:北韓無疑是想在國際輿論和認知上達成北韓事實擁核的目的。朝核問題最終的結局,則極有可能爲美國所用,最終成爲中國的現實威脅。
2022年1月16日

哈薩克風波塵埃落定:中國的收益與啓示

王鵬:俄羅斯率集安組織迅速平亂,極大強化了莫斯科對中亞局勢的掌控力,同時擠壓美、土影響力,該結果客觀上對中國利大於弊。
2022年1月16日

莎翁的帽子和牛頓的椅子

溫江濤:我們幸運地生活在一個能產生這樣的人物的時代裏。人類文明之光,不論是理論之美,還是詩詞歌舞,最終還是需要打動人類的心靈。
2022年1月14日

拜登如何避免卡特的命運?

盧斯:1970年代的美國與現在有很多相似點。拜登之後會是東山再起的川普或一個類似人物掀起的浪潮。拜登的目標必須是避免卡特的命運。
2022年1月14日

貨幣政策將拉大貧富經濟體之間的差距

賈爾斯:在全球高通膨和利率上升的前景中,較爲脆弱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將面臨嚴重風險。
2022年1月14日

中國進一步規範海外投資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上議程

王克文:新修訂的《對外投資合作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指南》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內容明顯增加,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具體的措施。
2022年1月14日

哈薩克動盪顯示出大宗商品上漲的雙重影響

羅伯遜:隨著資金流入綠色經濟,一些投資了哈薩克股票的倒楣投資者本月遭受的衝擊,是更多基金經理可以預期將會遭遇的經歷。
2022年1月13日

讓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應該說實話

查拉普:如果可以避免一場戰爭,那麼北約何不找到某種方式,大聲說出其官員私底下都會說的話:北約沒有考慮給烏克蘭成員資格?
2022年1月13日

2022年市場主題是否會「脫虛向實」?

阿特沃特:加密貨幣、元宇宙等抽象主題過去一年可能已達到頂峯,2022年投資者會不會轉向更「真實」的資產?
2022年1月13日

面對疫情我們仍有等待汲取的教訓

阿胡賈:學會與新冠病毒共存的唯一可能方法是減少感染,但英美等國仍然固守著健康與財富不可兩全的神話。
2022年1月13日

韓戰的美軍戰術:專業與自大並存

葉勝舟:韓戰爆發後,蘇聯、中國、北韓對美國的強力干預、迅速出兵誤判;美軍越過三八線後,對中國強力干預、迅速出兵也誤判。
2022年1月13日

Lex專欄:國泰航空不會取消航班太久

香港出臺新一輪抗疫限制措施後,國泰航空取消了大量客運和貨運航班,但基本面因素意味著這不會持續很久。
2022年1月13日

特斯拉會成爲豐田的「嫁衣」嗎?

肖波:曾被詬病電動化轉型保守落後的豐田汽車,在電動化領域開啓了全面反攻。
2022年1月13日

元宇宙:下一場革命?

徐瑾:有人認爲元宇宙是未來,也有人認爲是炒作甚至騙局,而先行者早已興致勃勃地四處探索了。元宇宙如何定義與落地,對你又意味著什麼?
2022年1月12日

哈薩克爲忽視民衆不滿付出代價

馬拉特:哈薩克的經濟成長成就非凡,但精英階層纔是該國豐富能源資源的主要受益者,過去30年的改革並沒能改善普通人的生活。
2022年1月12日

美聯準收緊貨幣政策將引發市場動盪

美聯準加息和縮表的可能性預示著市場將有不平靜的一年。上次美聯準收緊政策時,負回報的資產類別比例達到歷史最高值。
2022年1月12日

捍衛美國民主要求提升平臺透明度

沙克:美國國會受到衝擊一年來,我們認識到美國民主制度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國內恐怖主義以及爲其創造條件的社群媒體。
2022年1月12日

能源轉型?西方需要先保障銅供應

迪扎德:如果北美和歐洲真的要實現能源轉型,他們就應該想辦法保障銅和其他關鍵金屬的供應,否則他們將只能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
2022年1月12日

疫情後革命不會到來

加內什:金融危機爆發後,左翼誤判了公衆情緒,以爲公衆對結構變革有很大興趣。從拜登過於雄心勃勃、如今陷入泥潭的議程看,他重複了這個錯誤。
2022年1月12日

中國怎樣才能贏得創新的競爭?

劉勁:無論對中美兩國誰來講,誰能爭取到全球的大多數,誰的優勢就更大些。那麼,競爭的壓倒性策略就應該是採取一種「開源」的心態和政策。
2022年1月12日

居住福利和體面住房是國民權利而非恩賜

沈曉傑:對中國人而言,居住福利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也是民生問題上的最大政治。國泰民安基礎在安居樂業,而安居樂業的基石則在於更好居住福利。
2022年1月12日

在家工作並沒有更高效

卡文迪什:在疫情早期,在家工作看起來是雙贏的。但隨後這種「紅利」似乎消失了,一些人工作時間更長,工作量卻下降了。
2022年1月12日

礦業高階主管該怎樣應對「資源民族主義」

利特溫:越來越多的政府正在尋求收緊對外資所有的資源項目的控制,而我們可以從歷史中總結出五條經驗教訓。
2022年1月11日

每週時事分析:換個角度看新年後兩件國際大事

曹辛:安理會五常發佈反核、防核聯合宣言,朴槿惠獲釋後南韓在野黨陣營方寸大亂,這兩件事都不應看其表象,而應換個角度思考。
2022年1月7日
|‹上一頁‹‹87988088188288388488588688788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