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晶片

晶片短缺即將殃及OLED顯示器

隨著晶片製造商將產能分配給利潤率更高的晶片,OLED顯示器製造商不得不削減產量。這意味著採用OLED的智慧型手機會更貴。
2021年7月7日

晶片大幅漲價推動三星今年二季度利潤躍升

在晶片價格飆升的推動下,三星估計其第二季度營運利潤將達到12.5兆韓元,同比躍升53%,至3年來最高水準。
2021年7月7日

臺灣工廠被控限制外籍勞工自由

由於疫情惡化,臺灣的一些科技製造業工廠規定外籍勞工除上下班外不得離開宿舍,甚至禁止聚羣聊天。
2021年6月23日

博世:車企必須預先付錢鎖定晶片供應

歐洲最大汽車零組件供應商警告車企,如果想避免困擾該行業的晶片短缺問題重演,就必須預先付錢。
2021年6月8日

輝達請求中國監管機構批准其收購安謀

知情人士稱,輝達已向中國競爭監管機構提交申請,請求審覈其以40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安謀的交易。
2021年6月8日

臺灣疫情波及晶片企業

京元電子、超豐電子、智邦科技和京鼎精密等臺灣晶片供應鏈企業出現新冠疫情。這將使陷入供應短缺的半導體行業雪上加霜。
2021年6月8日

偉創力:晶片短缺將至少持續至2022年中

全球第三大電子產品代工製造商警告稱,擾亂汽車業並威脅消費科技產品供應的全球晶片短缺,將至少還要持續一年。
2021年6月7日

特斯拉爲買到晶片打算先付錢

知情人士稱,特斯拉正在與臺灣、南韓和美國的晶片行業營運商討論可以確保晶片供應的方法,並考慮直接收購一家晶片工廠。
2021年5月27日

中國解決晶片短缺需要盟友而非孤立

北京方面想要晶片供應鏈「去美化」,這正是它歡迎競爭者的原因。
2021年5月25日

美中競爭下的臺灣科技巨擘

身爲世界最大晶圓代工製造商的臺積電正在謹慎平衡美國和中國對其產能的需求,而同爲臺灣企業的富士康是搞砸這種平衡的一個鮮明例證。
2021年5月20日

美國企業遊說南韓當局赦免三星掌門人

南韓美國商會在文在寅訪美之際發出了這一呼籲。該商會認爲,李在鎔可爲拜登擴大美國本土晶片生產能力的計劃助一臂之力。
2021年5月20日

全球晶片戰爭難以撼動三星領導地位

三星認爲其地位之所以穩固,一方面是因爲它在製造技術方面取得了進步,另一方面是因爲晶片的製造成本正變得非常昂貴。
2021年5月13日

日產預計錄得第三年虧損,扭虧計劃遭遇晶片短缺

日本第三大汽車製造商發佈遠遜預期的業績指引,並估計晶片短缺危機可能使其在上半財年少生產50萬輛汽車。
2021年5月12日

聯電擬擴充成熟技術晶片產能

世界第四大代工晶片製造商與幾家最大客戶達成不尋常的「雙贏」協議,客戶將預付訂金,而聯電將增加28奈米製程晶圓產能。
2021年4月29日

福斯汽車:晶片短缺加劇進一步影響生產

大衆已對高層管理人員發出警告,因晶片短缺,要準備好在今年第二季度迎接比第一季度規模更大的生產衝擊。
2021年4月25日

爲什麼說是時候押注半導體股了?

斯米特:隨著全球技術發展和數據消費成長,半導體股已從週期股變成成長潛力巨大的成長股,投資時機已然成熟。
2021年4月25日

全球晶片短缺蔓延至家電行業

隨著企業增加所需半導體庫存,尤其是一些受制裁打擊的中國企業囤積晶片,不斷加劇的全球晶片危機正蔓延至手機和家電製造商。
2021年4月25日

英特爾一季度利潤率下滑

英特爾一季度業績超預期,其個人電腦業務彌補了數據中心業務的不足,但該公司的利潤率出現下滑。
2021年4月23日

美國拉日本共同推動供應鏈脫鉤

美國已採取行動限制中企獲取科技產品,要與美國建立有競爭力與韌性的新夥伴關係的日本,面臨著採取類似措施的壓力。
2021年4月22日

車用「晶片荒」與Intel的佈局

李軍:半導體行業還在爲電腦和消費電子產品快速增加的需求而孜孜不倦地工作,已經顧不上突然反彈的汽車製造行業了。
2021年4月22日

臺積電在美中科技戰中面臨「站隊」壓力

在美中爭奪科技霸主之位的大背景下,臺積電等臺灣晶片公司面臨兩難,是選擇市場更大的美國,還是發展最快的中國?
2021年4月16日

各大公司正努力降低供應鏈地緣政治風險

三星的經歷既展現出它在供應鏈方面的謹慎管理,也顯示出它被夾在兩個相互競爭的超級大國之間所面臨的危險。
2021年4月12日

美國將多家中國超算實體列入出口黑名單

三家中國公司以及中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的四個分支機構被加入美國政府的「實體清單」,這是拜登政府上臺後首次採取此類行動。
2021年4月9日

華爲去年經營現金流縮減61.5%

2020年是華爲受到美國製裁影響的第一個整年,中國業務的成長抵消了其他所有地區營收的下降,整體營收小幅成長。
2021年4月1日
|‹上一頁‹‹1314151617181920212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