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民主

讓民主和自由企業共存

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瑞佔:要想恢復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工業經濟體必須向民衆證明,獲益的並非只有富豪。這對市場民主體制的運轉是不可或缺的。
2012年11月7日

中國如何和平崛起?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高級研究員特文寧:如果中國政府在國內政策中展現出約束權力、促進透明以及遵守法治的特點,很多國家會默認中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這將爲中國進入全球政治核心鋪平道路。
2012年11月5日

希拉里民主演講不嚴謹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的自由程度在不斷提高,這一點在美國國務卿最近的亞洲民主演講中未能得到體現;她也未能講清經濟繁榮與政治民主的複雜關係。
2012年7月16日

陳獨秀:光榮的「失敗者」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70年前的5月27日,陳獨秀在四川小城江津寂寞辭世,身無長物。他自嘲爲「失敗者」,但他當年寫下的文字,卻似對當下的中國說話。
2012年5月25日

歐債危機和民主缺陷

FT專欄作家拉赫曼:中國一位自由派學者告訴我,經常有人和她說,歐洲債務危機表明民主存在內在缺陷。她問我:對於試圖倡導中國施行民主制度的人來說,對這種說法的最佳回應是什麼?
2012年3月7日

FT社評:香港特首選舉

對北京方面而言,讓香港選民擁有更大話語權,可能失去的並不會如想像中那麼多。香港選民其實足夠務實,能夠選出一位能與中央合作的人士。
2012年2月21日

與FT共進午餐:劉瑜

面對公知們只會坐在書齋中搖動筆桿的批評,清華政治學者劉瑜說,很欣賞一位朋友的話:中國的進步,不是靠一幫勇敢的人去觸碰勇氣的上限,而是靠普通人一起,一點點抬高勇氣的下限。
2015年5月28日

烏坎青年:從抗議者到守衛者

烏坎事件引發了國際性關注,在人們看來,它有可能成爲中國民主的萌芽。而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一點,是村民中的年輕人是如何從社運人士轉變爲程式捍衛者的。
2012年2月13日

國富才能享民主

讀者中流飛舟:我想告訴期待民主的國人們,路還遙遠。只有國富了,纔可能有民主,如果純粹地追求民主形式,帶來的可能不是民主,而是血的教訓。
2012年2月13日

FT社評:民主征途尚未結束

1989年,弗朗西斯•福山宣稱,民主政體終將成爲人類政府的普遍形式。那時,全球只有69個民主國家,今天的數字已接近翻番。2011年的革命有力支援了福山的主張。
2011年12月31日

全球民主新悖論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2011年的主線是民主的推進和民主國家的失敗:阿拉伯獨裁者紛紛垮臺;西方民選領袖則深陷危機。這是全球新格局中出現的新悖論。
2011年12月21日

莫斯科連續第二天爆發抗議

1000餘人抗議選舉舞弊,當局則出動內務部精銳部隊維穩
2011年12月7日

微博能推動民主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長遠看,微博一定能推動中國的民主。不過,民主顯然是有次序的。光有輿論的碰擊,不代表民主一定就會被推動。
2012年1月12日

哀卡扎菲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卡扎菲臨死前惶恐的眼神、渾身的血跡,不免令人頓生惻隱之心。他地下有知,面對兒孫,是否也會發出「奈何生於帝王家」的浩嘆?
2011年10月24日

FT社評:西方不應旁觀緬甸進步

緬甸政府釋放政治犯是一個最新信號:改革派正在掌握主動。這讓現在成爲數十年來緬甸發生積極改變的最佳時機。西方應推動這一進程,而不是僅僅做一個旁觀者。
2011年10月13日

「中國崛起」面臨的三個歷史難題

讀者陳飛翔:我認同秦曉先生在提出全球「新均衡」的治理理念,但對「中國崛起」持謹慎樂觀態度。中國要崛起,需要實現三個根本性的轉變。
2011年5月31日

中國最大難題仍在意識形態

讀者概與論:從鄧小平時代的少說些「姓資姓社」,到江澤民時代的「三個代表」,很多人都以爲意識形態已經不在是一個問題。但它客觀存在,並導致了現今的「難題」。
2011年5月31日

我們何時不再用一條腿走路

讀者我是個鋼絲: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是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兩個支柱,缺一不可,而我們選擇了市場經濟的同時卻排斥了民主政治,就像是一個瘸子走路。
2011年5月30日

改革者梅德韋傑夫

梅德韋傑夫明白,三年前普丁讓出總統寶座、屈尊出任總理是爲了符合憲法要求。2012年大選臨近之際,普丁似乎擁有優先權,但傾向於改革的梅德韋傑夫也在積累政績。
2011年5月20日

中國抑制網路集會號召

北京與上海週末均部署警力,確保人羣無法在市中心聚集
2011年2月28日

民主未必西方

FT專欄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突尼西亞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政治思想的力量。示威者走上街頭,不是爲了支援西方價值觀,而是要求多元體制賦予的自由和尊嚴。
2011年1月27日

爲什麼紀念蔡定劍?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吾輩今日追憶紀念蔡定劍先生,並非只因他與吾輩理念相同而做溢美之詞,實因蔡先生之人格品性爲當今社會所稀缺,有張揚光大之必要。
2010年11月26日

翁山蘇姬講話挑戰緬甸軍政府

翁山蘇姬獲釋後在仰光民盟總部發表講話,呼籲以非暴力方式向當局施壓。並鼓勵支持者堅持希望。
2010年11月15日

緬甸崛起?

Rangoon|仰光 Myanmar|緬甸 Oklahoma|俄克拉荷馬州 dictatorial|獨裁的 hegemony|霸權,領導權 emigre|移民,僑民 coup|政變 caveat|警告 periphery|外圍,外緣 jeopardise|危及 patronage|贊助,光顧
2024年11月8日
|‹上一頁‹‹3132333435363738394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