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教育

重讀《愛彌兒》之五:性格培養從嬰兒的哭聲開始

在中國,大部分人都認爲父母或保姆的責任就是讓寶寶不哭。但很多人不知道,嬰兒的哭聲是和周圍環境建構的第一個關係。
2020年1月23日

重讀《愛彌兒》之四:如何教育孩子,纔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思考自己的孩子未來應該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同時自己也同孩子一起爲這個目標去積極提升和完善。教育的真諦,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
2020年1月20日

告別專家:數字時代我們如何育兒

邰蒂:研究發現千禧一代家長不再相信專家而更相信跟自己一樣的普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也不再是有出息,而是有韌性和適應力。
2020年1月20日

Lex專欄:中美貿易戰對美國大學的影響

中國留學生向來是美國大學,乃至美國經濟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但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正在改變這種情況。
2020年1月19日

重讀《愛彌兒》之三:老大爲什麼沒有老二「心眼兒多」

兒童有適合他們年齡和認知的語言表達方式,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思維和表達,用對孩子來說合適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2020年1月17日

英國大學國際學生人數成長

數據顯示,與2017-18學年相比,2018-19學年支付全額學費的國際學生人數增加10%,至34.3萬人,其中中國學生增加13%,至逾12萬人。
2020年1月17日

寒假,孩子們值得「真正擁有」

徐海娜:未來的不確定性要求人們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如果在童年便耗盡了熱情,只把學習當成一種苦役,如何指望將來仍有學習的渴望呢?
2020年1月15日

重讀《愛彌兒》之二:父母必須重視孩子面對的教育衝突

我們所受的教育或來自自然,或來自人,或來自事物。我們每個人都有三位老師在教導。
2020年1月14日

重讀《愛彌兒》之一:孩子的攀比心都是父母在作怪

很多時候,孩子的「攀比心」不是孩子造成的,而是父母表現給孩子的能力不能滿足孩子追求優越感產生的焦慮。
2020年1月14日

該去香港讀研嗎?

竇文宇:我將從總結中國學生留學的模式變遷出發,採取一個新的社會學視角做出解析,力圖給學生及家長提出一個不一樣的留學選擇思路。
2020年1月10日

FT書單:2019年度最佳青少年書籍

英國《金融時報》選出了5本青少年小說,有的輕鬆幽默,有的發人深思。
2019年12月31日

FT書單:2019年度最佳繪本

上榜繪本有《阿斯特里和首領的女兒》、《耐心些,深雪》、《男孩、鼴鼠、狐狸和馬》、《我們這些人:少年世界史》等。
2019年12月26日

大國創新如何教育先行:高等教育的新實踐

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認爲,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靠個人的創新,而不是組織的力量。怎樣培養能夠創新的人,當下最重要的改變之一,就是人才培養方式的多樣化。
2019年12月26日

博士也怕求職季?我們和四位博士聊了聊就業

葛書潤:這羣本該負責爲人類「摘取桂冠上的明珠」的人,在求職時同樣會遭遇種種困境。我們和四位中國高等院校的博士聊了聊博士就業那些事兒。
2019年12月25日

面對未來, 「核心素養」是否足夠?

徐海娜:近年源自歐美的「21世紀核心素養」等名詞風靡,成爲很多國家制定教育政策的基礎。然而如此培養的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面對未來挑戰?
2019年12月17日

敬畏大規模評估的力量:什麼是不能測量的

袁振國、趙勇:大規模評估只能非常有限地測量部分對個人、社會成功至關重要的能力,無法衡量廣泛的有價值的教育成果以及知識、技能和個人品質的獨特組合。
2019年12月10日

給年輕人的人生「反建議」

加內什:做真實的自己?不要把自己和別人作比較?跟著激情走?爲夢想工作?聽聽我對這些糟糕建議的反駁吧。
2019年12月5日

澳洲商學院不依賴中國學生

澳洲各商學院表示,它們的MBA課程不至於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尤其因爲印度學生對這些課程的興趣正在上升。
2019年12月2日

中英應當深化人文教育交流

劉曉明:中方一貫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尊重學術自由。中英在教育和研究領域優勢互補,深化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2019年11月27日

商科成英國大學人氣最高的學位課程

2017-2018學年,英國大學的商業與管理專業共招收了342970名學生,超過數學、電腦以及技術等專業招生人數的總和。
2019年11月8日

周軼君:我爲什麼拍《他鄉的童年》?

葛書潤:「我們都將生活在孩子創造的未來中,」周軼君在工作室的文章裏這麼寫。以童年窺探「大人」,從他鄉觀照故鄉,這位母親旅程的終點,亦是我們思考的起點。
2019年11月5日

青春期叛逆的真相:他們成長了,而我們沒有

徐海娜: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發現了成人的「不好」,還發現父母老師並不想改變,而只想改變他們,而因此更爲叛逆乖戾。
2019年10月22日

當女兒問起,誰是我的祖國?

李靜:愛國主義教育不應只是停留在口號或文學故事中,父母如果能夠在契約精神、責任與義務,和歸屬感上帶孩子一起探尋和學習,會更容易讓孩子形成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和認知。
2019年10月21日

不讓孩子繼承財產或許是爲他們好

裏格比:就像HBO電視劇《繼承之戰》裏的劇情一樣,一些遺產繼承人因爲缺乏自尊、內疚、晚熟、無所適從以及無所事事而承受痛苦。
2019年10月21日
|‹上一頁‹‹1516171819202122232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