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教育

「寒流」讓中國國際教育更趨理性

肖經棟:在這場「寒流」中,一些學校會被淘汰,也會催生一批優秀學校。課程設置成爲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2019年1月24日

想像一個沒有作業的寒假

徐海娜:父母和老師忘記了終日努力的孩子也有疲勞需要休息的時候,更加忘記了課業並不是學習的全部,還有自然、家庭、社會等更廣的天地需要孩子們探索和學習。
2019年1月22日

無人機父母?——80後臺灣父母調查

陳雅慧:80後父母像無人機。他們掌握著孩子的發展和教育,但同時希望能保持一定距離,不要讓孩子有太大壓力。
2019年1月18日

學校體育課不能成爲分數的犧牲品

凱文迪什:縮短學校體育時間,讓位給重要科目的做法是低效的。而如果增加運動時間,你會創造活力、動力和專注力。
2019年1月17日

馬雲的「寄宿學校」能爲鄉村教育「變天」嗎?

周健:馬雲的「鄉村寄宿制」學校的確看到了很多問題的本質,也有社會道德與公平正義的思考。但在具體實施中還需要面對很多不確定的陷阱。
2019年1月16日

我爲什麼要幫女兒學大提琴?

李靜:孩子幼時掌握一項藝術技能,更有可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但如何堅持下來纔是成功的關鍵。
2019年1月11日

報告:兒童睡前一小時內不應玩電子設備

英國皇家兒科和兒童健康學院建議兒童在睡前一小時內避免使用智慧型手機、遊戲和其他數字設備,以免影響睡眠。
2019年1月10日

孩子「勤奮」的底線在哪裏?

徐海娜:我們從小就一直被鼓勵要勤奮,但孩子們的努力究竟有沒有底線?真的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嗎?
2019年1月10日

千葉忠夫:一個尋找理想國的日本人

馬國川:我渴望聽到77歲的千葉忠夫的故事:當年他爲何選擇離開日本?爲何要在異國他鄉的丹麥創辦一所學校?
2019年1月9日

中國中小學國際教育遭遇「寒流」

肖經棟:中國國際學校2018年十年級招生普遍遇冷。逾80%國際學校未完成招生指標。北上廣深四城,深圳最爲明顯。
2019年1月3日

英國研究:女性不上大學比男性更喫虧

奧康納:大學似乎把女性導入不同的人生軌道。沒有上過大學的聰明女性可用的勞動力市場選擇,可能也不及沒有上過大學的聰明程度相仿的男性。
2019年1月2日

2018:實用主義「素質教育」崛起

子舒:無論是傳統學科內崛起的還是新興的「素質類」教育產品,都需要與提分考級等實用結果掛鉤,纔可能滿足大衆市場需求。
2021年12月29日

一年半時間,陪女兒從讀英文繪本跨越到《哈利波特》的心得

李靜:有人即使掌握了上萬單詞量,卻仍對英文原版讀物望而卻步;有人辭彙量不多,但卻絲毫不影響其享受英文閱讀的樂趣。
2018年12月27日

中國掀起「國學熱」

民辦國學教育機構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它們的數量卻飛速成長,反映了家長希望讓孩子接受蘊含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教育。
2018年12月26日

西蒙•阿米蒂奇:四百萬英國中學生最愛的詩人

趙瀟:西蒙•阿米蒂奇被25萬大學生選爲牛津大學詩歌教授,他還有數百萬中學生粉絲。地理專業的他怎麼成爲詩人的?
2018年12月25日

20年後,想要學生如何記起你?

徐海娜:男子毆打20年前老師的事件,令許多做老師的思考,希望學生如何在二十年後記起自己。
2018年12月25日

中國高校學報:未來之路在何方?

王軍:學報應遵從知識生產的一般規律。這其中,專業化尤爲重要,而這也是未來中國高校學報改革的必由之路。
2018年12月21日

準備好給孩子老師的聖誕禮物了嗎?

巴雷特:沒有人懷疑老師們工作出色,值得感謝和表揚。但是很多給老師送禮讓孩子說「謝謝您」的機會,變成了「雞血媽媽」們炫耀和攀比的時刻。
2018年12月20日

尊師重教中國排名全球第一

2018年全球教師地位指數顯示,中國位居全球榜首。同時研究發現,教師地位與學生成績存在直接關係。
2018年12月19日

平等的幻象:課堂直播、學區房和城市化

劉遠舉:隨著技術發展,當知識鴻溝越來越被網路拉平的時候,幾乎就在同一時期,素質教育這個詞,被髮明瞭出來。
2018年12月18日

FT書單:2018年度最佳童書和圖畫書

從《糖果》到《眼睛間諜》,FT編輯評選了今年出版的最精彩兒童書和圖畫書,不僅適合小孩子,也適合成年人的閒暇時光。
2018年12月17日

FT書單:2018年度最佳青少年書籍

年末,FT編輯選擇了4本題材各不相同但都引人入勝的書,幫助青少年度過一個妙趣橫生的冬天。
2018年12月17日

正確看待校園生活中遭遇的「不公正」

李靜:現實世界不總是充滿理智和公正,孩子成長過程遇到所謂的「不公正」,可能也只是一段無傷大局的小插曲。
2018年12月13日

諾獎得主斯特里克蘭:我10歲對鐳射一見鍾情

斯特里克蘭:我從小就在數學和科學方面表現出色,但那時的普遍看法是,這些都是「男生的科目」。這種局面正在改變,但我們的工作還遠未完成。
2019年2月20日
|‹上一頁‹‹1920212223242526272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