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教育

杜克校長普萊斯:給新生最重要的建議是要睡飽

杜克大學校長在中國行期間,闡釋了對崑山杜克的期望。他還建議大學生保證充足睡眠,「把正在做的每件事列出來,然後刪掉四分之一,大多數人做得太多,卻不一定做得好。」
2018年8月1日

小升初失利,也許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失敗

在人生早期的時候經歷失敗,對於成長是極有價值的。如果孩子能夠靠自己的努力從失敗中爬起來,所獲得的受益將遠遠大於一路順風的成長。
2018年6月27日

新興經濟體家長更愛輔導孩子學習

波塔:印度和越南是父母輔導孩子學習花費時長最多的國家,英法兩國僅有11%的父母每週輔導孩子學習至少7個小時。
2018年6月26日

哈佛招生真的歧視亞裔嗎?

肖經棟:美國名校只能在學業優異的亞裔族羣和多樣化招生中平衡。但在中國大陸的招生並不成功。
2018年6月26日

學英語有多難?

斯卡平克:如果一個人的母語和英語毫不相關,比如日語或土耳其語,那他學英語會比瑞典人或德國人難多少呢?
2018年6月22日

羨慕又牴觸?——如何健康面對「別人家的孩子」

徐海娜:當我們只會教育子女與人競爭,從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到謀害「別人家的孩子」似乎也沒很遠的路要走。
2018年12月6日

要改變學生圍著教師打轉的課堂模式

哥倫比亞大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學教授Deanna Kuhn認爲,老師不應成爲課堂上的權威,主導學習的還是學生自己。
2018年6月15日

研究顯示:長時間待在教室導致近視

研究發現,持續暴露在日光下對眼部健康發育很重要,眼睛生長過程中的生物機理需持續明亮的光照才能正常工作。
2018年6月15日

美國爲何罕見留守兒童?

嶽源:美國罕見留守兒童,是由其社會發展狀況和體制決定的,雖然中國不可能全盤照搬,但一些思路可以借鑑。
2018年6月15日

給孩子看的繪本,爲什麼要家長讀出來?

徐海娜:爲孩子讀繪本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大腦愛上閱讀,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更是我們重溫自己童年的過程。
2018年12月6日

孩子對錢沒概念,該發愁嗎?

貝瑞特:永遠不要低估孩子們對金錢的興趣。電費賬單就可以是有趣的教材。最好在他們年輕的時候與他們分享這些東西。
2018年6月8日

專訪浙大管理學院院長魏江: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商學教育?

魏江表示,「如果老師還抱著舊的東西教學生,20年後商學院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大學培養人才也不只是追求就業率。
2018年6月8日

考試是學習管理失敗的最佳方式

樓夷:在所有關於高考的說法裏,最大的謊言是:「考完試就結束了,你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吧。」實際上,考完試,你的人生中最懵懂最不用負責任的階段就結束了。
2018年6月6日

大學要跟上新工業革命的步伐

王元豐:大學不僅沒有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起到引領、支撐和服務的作用,甚至都有些跟不上新工業革命的步伐了。
2018年6月5日

露西•凱拉韋與「全球最佳教師」共進午餐

2018年「全球最佳教師」獎得主扎菲拉庫認爲應該向中國學習重視教師。她打算用100萬美元獎金把藝術家、設計師、音樂家、演員帶進學校。
2018年6月4日

中國內地高中生職業生涯技能規劃面臨的挑戰及應對

李子建:儘管中國學生在教育方面抱負遠大,但普遍對將來的職業缺乏規劃。本文以幾所中國內地高中爲例,探討學校如何爲學生的生涯技能規劃做好準備。
2018年5月31日

如何爲孩子選擇合適的培訓機構?(機構考察篇)

李靜:家長如果把培訓機構提供的補充或機會硬是變成教育的標配,無疑是把人生的康莊大道走成了獨木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並非什麼優勢都要佔盡。
2018年5月24日

如何爲孩子選擇合適的培訓機構?(家長準備篇)

李靜:孩子就像一粒種子,剛剛發芽,父母就會迫不及待地判斷她會是一株什麼花。如果父母願意帶著耐心、喜悅和好奇的心態,才能幫助孩子長成她獨特的生命。
2018年5月21日

我和俞敏洪一起關注的那些事

周健:像俞敏洪這樣又對公益項目捐款,又調研,又是去推動政策變化的做法,在目前的中國社會精英中太少見。
2018年5月16日

營地教育的「西學東漸」

子舒:營地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不足——它透過體驗式教育,使孩子在感知中探索,在社交-情感學習中塑造品格,在多元工作坊中發現興趣,是中國孩子亟需的成長方式。
2020年8月4日

母親節,如何鼓勵爸爸們帶娃?

樓夷:我一點也不喜歡過母親節。所以,過母親節,與其謳歌母親的偉大,不如討論如何讓爸爸來參與帶娃。
2018年5月9日

停止語言暴力,別做孩子心中的「暴君」

徐海娜:恣意出口傷人,學生依然聽話,往往老師家長都很高興,但這豢養了成人和孩子彼此內心的暴君。
2018年12月6日

北大校長道歉啓示錄

王軍:此事牽扯出兩個更廣泛的話題——中國如何建立一種道歉乃至引咎辭職的文化,面對社會輿論危機時如何公關。
2018年5月8日

大學是誰的?

沈榮欽︰臺大校長甄選從校內派系爭奪蔓延至社會,最終演變爲藍綠對決,反映出最根本的校園統治結構落後。
2018年5月4日
|‹上一頁‹‹252627282930313233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