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城市

城市不會消亡,只會變得更年輕

羅傑斯:大都市將變成荒蕪之城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組成這些城市人口的年齡構成可能會發生變化,但城市中心的空間仍將搶手。
2020年7月6日

新冠疫情致超大城市吸引力下降

凱文迪什:人口稠密的大都市成了新的瘟疫中心,當數字技術導致距離消失時,大都市生活的吸引力下降了。
2020年5月29日

城市與疫情如何互相影響:歐洲黑死病和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啓示

王涵:歷史經驗證明了控制疫情和重視公共衛生對城市長期發展的重要性。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與城市長期發展息息相關。
2020年5月18日

對城市生活的新思考

加內什:新冠疫情過後,城市生活的未來有兩種可能,要麼城市迎來新一輪繁榮,要麼反城市化開始顯露。
2020年3月25日

武漢「封城」之後的路

潘宇:武漢除了要引進「小湯山」醫院的模式之外,還要有點創新精神,要引進一個「衛生健康安全區」的概念。
2020年2月3日

逃離國際大都市

巴黎、紐約等國際大都市的人口出現了萎縮,房價高企是一個因素。但人口外流並不一定意味著這些城市地位的下降。
2019年8月27日

2050年的城市出行圖景

目前全球大城市的出行改革舉措,主要是不鼓勵開車、鼓勵步行和騎行的結合。但新技術可以帶來更爲根本的變化。
2019年8月8日

與FT共進下午茶:青山周平

這位活躍在中國的日本設計師說,在這個速朽而孤獨的時代,建築的價值在於,承載人類的情感與記憶,讓原子化的個人得以重新連結。
2019年6月19日

亞洲城市面對挑戰必須更有「智慧」

陳敏蘭:大城市變得更加「智慧」顯然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透過在科技、人才和基礎設施方面正確且審慎的投資,亞洲有望繼續延續經濟成長奇蹟。
2019年4月18日

大國大都市圈:非均衡發展之路

吳金鐸:城市羣與都市圈存在交集,二者核心城市地位大不相同;都市圈核心城市一般是大都市,而城市羣大多以行政中心或省會爲核心。
2019年3月22日

城市應如何更好地利用集市?

希思科特:隨著經濟的演變,菜市場當然必須跟上步伐,但規劃者需要小心,別讓城市喪失又一層活力。
2018年9月7日

中國城市裏的「人狗大戰」

白天:這個夏天,中國城市因狗引發的新聞數不勝數。公共空間人與狗如何和平共處,似乎還沒有答案。
2018年8月31日

城市如何應對「全球技能大戰」?

面對自動化給工作帶來的變化,城市該做出怎樣的改變?獲取技能之戰已經打響,勝出的城市將有機會重塑自己。
2018年8月10日

被科技城市忽視的「落伍者」

王爾山:智慧城市默認所有人都是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但如今技術發展太快,那些技術「落伍者」被城市忽略了。
2018年7月30日

用疏導法治「北京病」

羅天昊:北京未來要控制人口,不應用堵的方法,而應用疏的方法。雄安新區承擔的一大使命就是分流北京的資源。
2018年7月16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七:詩性該有些燃燒

蘇小玲:慢條斯理的榕城看上去繁花似錦,市民們過上中產階級的日子好像也指日可待。我相信這是可見的未來,儘管這未來有多遠我並沒把握。
2018年6月27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六:三坊七巷與文人

蘇小玲:文人之所以品質下滑,與體制對人與文學的「綁架」關係直接。作協這類機構是許多文人的港灣,久而久之又成了他們無法擺脫的名利場。
2018年6月27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五:那些知識分子們

蘇小玲:體制文化的長期培植,形成了一種以官場價值爲核心的金字塔社會結構,其中等級分明的形態依稀可見。
2018年6月21日

貴陽:大數據與城市狂歡

蘇婭:貴陽GDP增幅連續7年居省會城市前2位。在號稱亞洲最大樓盤的花果園,晚上11點仍熙熙攘攘。
2018年6月20日

北京,誰的首都?

鄧聿文:嚴厲限制外地車和以房控學的治理方式是本末倒置,非但不能解決問題,本身就是問題,只會傷害更多人。
2018年6月20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四:中產階級的風光

蘇小玲:龐大的中產階層是一個現代城市的標誌,他們是社會強勁的潤滑劑、防護層、保健品,也是一道令人不易寂寞的、流動不斷的生存風景。
2018年6月15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三:悲壯的封疆大吏

蘇小玲:項南先生似乎介於「民主」與「威權」之間的治理作風,卻引來了制度陳舊意志的激烈反彈。項南走了,福建的這碗茶就涼了。
2018年6月12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二:無可替代的嚴復

蘇小玲:從這裏走出的嚴復和更多文化先輩,似乎沒有爲福州留下影響行爲的精神指針,像許多二三線城市一樣,公共知識分子在這裏是個稀缺的羣體。
2018年6月8日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一:逆流而上的是人

蘇小玲:福州於我,就如一隻季節遷徙中的鳥的舊巢,常要窩進窩出。此次逗留,是爲了梳理自己和它關係的複雜性,做一些有縱深感的個人表達。
2018年6月6日
上一頁‹‹123456789››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