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0.8元/天 立即訂閱
債務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邁向共同富裕新時代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全球地產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債務
關注
FT社評:中國應當戒除「債務癮」
中國政府必須努力查明當前債務負擔的真正規模以及債務質量。承認債務問題的嚴重性是戒除「債務癮」的第一步。
2016年9月20日
中國過高債務令投資者卻步
全球基金經理人認爲,中國企業債務負擔沉重,國企改革幾乎毫無進展等因素,都在拖累中國經濟今後多年的前景。
2016年9月5日
貨幣政策難以推動經濟成長
海澤:加大創新和提高生產率依然是恢復成長和創造財富的最安全的途徑,無限的財政支出和央行注資則適得其反。
2016年8月25日
中國接近於推出信用違約互換市場
隨著中國企業債務違約和評級遭下調逐漸增多,建立信用違約互換市場、幫助銀行削減其信用債敞口風險變得越來越有必要。
2016年8月23日
中國大企業從委託貸款尋覓更高回報
分析師指出,中國大型國企在覈心業務低迷之際紛紛投入委託放貸業務是令人擔憂的趨勢,可能加劇中國壞賬問題。
2016年8月16日
中國不良資產投資迎來新機遇?
儘管中國的壞賬投資者都認爲,市場上即將出現大批不良資產,但對於其中的盈利機會,各方卻分歧嚴重。
2016年8月10日
中國債務:問對的問題,看真的危機
萬喆:債務會不會引發信用危機?會不會引發效率危機? 債務預期隱含危機,危機可能不在表面,而在結構深處。
2016年8月3日
中國債券適宜投資嗎?
金奇:中國國債收益率讓發達世界的負收益率債券黯然失色,那麼,買一些中國企業部門發行的債券如何呢?
2016年8月1日
美銀行信用卡貸款激增引發擔憂
短短3個月裏,美國銀行業已累積約180億美元的信用卡貸款和其他形式的循環貸款,這可能在大選年加重銀行的風險。
2016年8月1日
否定之否定:中國債務之憂過度了嗎?
胡志鵬:各界對中國債務的討論經歷了兩個階段。即使排除了「西方式債務危機」,中國仍如揹負著炸藥包前行。
2016年7月28日
中國民營部門錯過「信貸熱潮期」
研究稱,在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的情況下,中國民營企業利用留存利潤進行投資,這導致民營部門投資大幅下降。
2016年7月4日
中國評級機構無視公司債風險
IMF認爲中國有大約1.3兆美元的公司債面臨變成壞賬的風險,但這個情況卻不能從中國國內評級機構的評級中反映出來。
2016年7月1日
中國銀監會:過去三年處置2兆元不良貸款
中國銀監會高官王勝邦表示,中國各銀行已採取措施,確保不良貸款不會給中國金融體系帶來系統性風險。
2016年6月24日
中國監管機構統一步調應對債務問題
隨著債務問題日益嚴峻,中國監管機構一改去年救市時的不協調,轉而齊心協力處置壞賬、審慎控制風險。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些改變?
2016年6月23日
中國債務問題是否值得擔心?
胡偉俊:海內外對中國債務問題存在誤解,不應將中國同西方債務危機或者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簡單類比。
2016年6月21日
「中國風險」還會捲土重來嗎?
戴維斯:國際市場曾爲中國硬著陸和人民幣貶值深感憂慮,但擔憂最終都未成真。與中國經濟相關的風險真的會憑空消失嗎?
2016年6月21日
IMF嚴厲警告中國債務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不斷攀升的債務負擔風險發出了迄今最嚴厲的警告,敦促中國採取力度更大的舉措限制信貸成長,並讓國有企業服從市場規律的約束。
2016年6月15日
「海岸投資」遭遇生存危機
「海岸投資」是中國的一家不良債務投資機構,在其本應受益於國內銀行著手處理不良貸款問題所帶來的機會之際,該公司卻陷入動盪,人員出走。
2016年6月14日
現在不是賣空中國的時候
渣打銀行集團CEO溫特斯:中國面臨艱鉅的短期挑戰,經濟中存在諸多風險,但這些風險是可控的,中國政府有能力、也有資源應對挑戰,實現經濟成長目標和經濟轉型。中國的經濟轉型不會一帆風順,但對那些願意長線投資的人來說,最終的回報仍然誘人。
2016年6月12日
IMF就中國企業債務問題發出警告
IMF二號人物利普頓警告,中國企業債務仍是一個嚴重且不斷惡化的問題,須立即加以解決
2016年6月12日
浙江民企債務問題面臨不確定性
浙江是中國民營企業的心臟地帶,由於地方政府和當地銀行共同爲負債企業打掩護,允許企業透過借新還舊來避免違約,浙江民企的債務問題暫時並不顯得嚴重。但最近《人民日報》一篇文章釋放的政策信號,爲這一切帶來了不確定性。
2016年5月30日
求解「去槓桿」:「權威人士」的頭號任務
劉勝軍:權威人士訪談中最值得關注的當數「去槓桿」;中央政府應設計出「激勵相容」的改革方案,讓各級官員和銀行都有正確的激勵去推動「去槓桿」。
2016年5月27日
中國加大清理銀行壞賬力度
政府主導的一項債券置換貸款的計劃的規模,僅在過去兩個月就激增了大約1000億美元
2016年5月25日
中國槓桿率真的偏高嗎?
北溟:中國債務水準過高且不可持續,這是海內外經濟學界的主流看法,但回到槓桿概念的本原,結論或許與主流相反:中國經濟的槓桿率並不高。
2016年5月19日
熱門文章
1.
蘋果遲暮,特斯拉歸來
2.
30歲裸辭脫下「長衫」有感:先要喫飽飯,再談其它的
3.
拜登的「印太經濟框架」只是個花架子
4.
怎麼理解「亞洲世紀」?
5.
中國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
6.
反攻進行時:烏克蘭將西方坦克投入戰場
7.
改善中美關係,要有戰略耐心
8.
中資設法重返印度
9.
演算法時代的米其林指南
10.
Lex專欄:歐洲新創企業欲挑戰美國雲巨擘
|‹
上一頁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