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債務

中國考慮禁止企業在港發行短期美元債券

在香港發行短期美元債券是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重要借款工具。此舉可能加大本已債臺高築的企業的融資困難。
2018年6月29日

中國房地產公司美元債務或成阿喀琉斯之踵

預計中國房地產公司去年和今年將發售約1000億美元的美元計價債券。隨著美國加息和美元匯率走高,這些企業將承受巨大壓力。
2018年6月22日

中國債務催收公司瞄準P2P網貸行業

據估計,中國P2P債務已高達1.3兆元人民幣,一些新創公司利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針對P2P行業開展債務催收業務。
2018年6月7日

中國防範債務風險行動「厚此薄彼」?

根據一家中國主要評級機構的數據,負債累累的國有企業似乎毫髮無損,而民營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
2018年6月7日

盾安集團陷450億元債務危機

這家中國大型製造集團請求政府提供援助,以免發生債務違約。這是對中國當局降低金融風險承諾的一次考驗。
2018年5月8日

IMF爲全球過度舉債敲響警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全球164兆美元的債務超過10年前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水準,民營和公共部門都迫切需要降低債務水準。
2018年4月19日

拉加德就「一帶一路」帶來的債務風險發出警告

在北京訪問的IMF總裁拉加德提醒中國政策制定者,謹防爲那些債臺高築國家的不需要的和不可持續的項目提供融資。
2018年4月12日

警惕低質量債務和影子銀行的威脅

2017年美國槓桿貸款總額成長近50%,至逾1.3兆美元,其中「低門檻」貸款的比重飆升至近50%,遠高於危機前水準。
2018年3月8日

Lex專欄:國企改革與新風險

「習近平思想」地位提升使得經濟改革無法走回頭路,但如果中國富人羣體產生資本外逃潮,國企債務違約的風險就會上升。
2018年3月1日

海航質押股票向私人股本融資

這家中國綜合企業集團抵押一家子公司3.96億美元股票以便向太盟投資集團借款,突顯該集團承受籌資和削減債務壓力。
2018年2月22日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債務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科茨表示,美國的國家債務已上升到20兆美元以上,對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2018年2月14日

海航努力駕馭顛簸航程

海航透過舉債迅速擴張,但這種策略蘊含風險:當市場或政治環境變得不那麼有利時,危機就會突然爆發。
2018年2月9日

中漁集團與亞洲大銀行的債務糾紛

香港家族企業中漁集團拖欠鉅額貸款案引出了一個問題:銀行向企業客戶發放貸款之前是否進行了充分的盡職調查?
2018年1月22日

債務擔憂阻擋中國基建項目

包頭地鐵項目被叫停說明,在習近平開啓的新時代,地方政府將被迫放棄對快速成長的傳統側重,轉而更重視金融風險和環保。
2018年1月18日

包頭公務員向地方政府放貸

自2015年起,網上貸款平臺「內蒙貸」爲包頭的政府項目籌集了約12億元人民幣資金。該平臺大約一半客戶是政府官員。
2018年1月18日

中國法院查封賈躍亭資產

法院查封了賈躍亭在樂視網所持的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股份,位於北京的兩處房產,從他的銀行賬戶劃扣了約130萬元。
2017年12月29日

樂視「爛攤子」引債權人爭搶

樂視的財務困境被廣泛報導後,驚慌失措的各路債權人在今年早些時候紛紛採取行動,尋求扣押樂視的剩餘資產。
2017年12月27日

2018:中國經濟是否還面臨不確定性?

張一: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大幕已經拉開,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都不會改變經濟的主題。經濟之外,還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對經濟影響可能更爲深遠。
2017年12月25日

中國謹慎避開「福利趕超」模式

胡月曉:經濟、社會發展「福利趕超」的結果,必然是政府債臺高築;政府債務必然帶來通膨壓力和宏觀風險,經濟發展和宏調政策迴旋餘地變小。
2017年12月22日

全球經濟復甦可持續性存疑

沃爾夫:世界經濟正在復甦,但如果投資沒有起色,高負債的情況沒有得到消除,眼下的復甦將無法長久。
2017年12月7日

爲什麼說中國不會發生債務危機?

Chen Zhao:中國的債務與GDP比率備受投資界關注,但對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來說,該指標較高很正常。
2017年12月6日

Lex專欄:叫停包頭地鐵說明什麼

中國政府正在推行去槓桿化,意識到地方債務是國家最嚴峻挑戰之一。這可以解釋中央爲何責令內蒙古包頭市停建地鐵項目。
2017年11月17日

FT社評:中國需要的債務平衡術

中國政府必須嚴格恪守對貸款成長、工業產能及由可疑的基金公司、信託及理財產品構成的影子銀行系統的限制。
2017年11月17日

中國風險之辯:周小川變調金融槓桿的背後

沈建光:決策層對經濟形勢判斷與防範金融風險的定位已經改變,強監管、去槓桿將取代穩成長成爲明年經濟主基調。
2017年11月14日
|‹上一頁‹‹10111213141516171819››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