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險之辯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風險之辯:周小川變調金融槓桿的背後

沈建光:決策層對經濟形勢判斷與防範金融風險的定位已經改變,強監管、去槓桿將取代穩成長成爲明年經濟主基調。
2017年11月14日

中國風險之辯:「金融集體主義」的風險

陳稻田:中國經濟沒有大的經濟金融風險,但是, 維護經濟金融平穩所採納的短期政策, 卻可能導致長期和深層次的風險。
2017年11月22日

中國週期之辯:有重大改革,纔有全新週期

張明:中國經濟能否開啓新一輪中週期,要看重大結構性改革能否如期實施,實體風險與金融風險能否真正出清。
2017年8月18日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誰的「新週期」?

徐瑾:放言新週期,不過是過去「國家牛市」的變體。最大危險恰恰是新週期的預言實現,這樣的成長只會是短暫的狂歡。
2017年10月29日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金融週期下去槓桿與穩成長

章俊:中國看似在穩成長和金融去槓桿兩條戰線上取得了雙豐收。我們的疑問是 「魚和熊掌」真的可以兼得嗎?
2017年8月16日

中國風險之辯:不能用「供給側管理」代替供給側改革

滕泰、張海冰:假如把對企業經營行爲的管理和呼籲當作供給側改革,就轉移了方向,供給側改革是刀刃向內改自己。
2017年8月15日

中國風險之辯:探尋經濟成長的真實邏輯

韋森:中國仍處在一個大轉型過程中,基本制度還有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產,遺留下來的意識形態深深存在於官員思維中。
2017年8月7日

「去槓桿」是經濟過程而非結果

胡月曉:金融多元化趨勢遠未結束,未來「脫實向虛」趨勢也將延續,「去槓桿」雖能改變這一進程,但不會改變方向。
2017年8月1日

中國風險之辯:金融爲表,實體爲裏

鍾正生、張璐: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企預算軟約束,強監管的金融環境只會更多衝擊民營企業,不管是實體還是金融的去槓桿終究都是無本之木。
2017年7月20日

低調的A股遇上高規格的金融工作會議

黃凡:從金融會議的精神來看,貨幣繼續寬鬆不能指望了、新股發行常態化預期是要繼續、對不規範的監管與打擊是會不斷強化。
2017年7月18日

金融工作會議突破和保留了什麼?

沈建光:即便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其職能範圍與人士安排等都是懸念;會議聚焦防範金融風險,但並未更多提到金融與財政的關係。
2017年7月18日

中國金融改革的歷史三峽

徐瑾:金融改革要點不僅在於金融體系,更在於國企與財政,要解決資產質量惡化,不僅需要對國企進行市場化改革,也需要揚棄投資拉動成長模式。
2017年7月17日

中國風險之辯: 利率匯率的近憂遠慮

趙洪巖:名義利率四月來快速上升,實際利率年初來顯著上升。經濟趨弱而匯率利率走強,使市場對中國經濟產生憂慮。
2017年7月12日

中國式次級債:「這次完全不一樣」?

黃凡:借給了缺乏還款能力的買房人按揭貸款是典型的「次級債」,而且國內證券化程度並不高,一旦房價掉頭向下,壞賬需要銀行自己消化。
2017年7月4日

中國風險之辯:反思金融自由化

施東輝:金融自由化帶來畸形繁榮,甚至金融危機。中國應該如何面對金融業過度繁榮、資產泡沫隱現等問題?
2017年7月12日

中國風險之辯:如何化解金融風險

張明:近年一系列金融異象,根源是金融改革與實體改革的節奏不匹配;當前已經到了中國推進實體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時間視窗。
2017年7月17日

中國風險之辯: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胡偉俊:金融風險源於微觀主體的市場化不足,背後是中國經濟未完成的轉軌過程。資源錯配是中國債務和房地產問題的癥結,也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
2017年7月12日

中國風險之辯:「降級」之後,「去泡沫」更重要

周浩:對於已經顯露出泡沫跡象的人民幣資產價格來說,穆迪的降級可能意味著資產價格迴歸正常化的開始。把壞事變成好事,纔是相對成熟的心態。
2017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