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享受繁榮和高福利的德國人開始討論是不是要開始「卷」的時候,當德國汽車風靡全球無數年之後,德國開始設想假如沒有德國汽車,德國經濟會怎麼樣的時候,這表明,德國汽車業、德國製造和德國經濟真的陷入了嚴重的危機。
最受關注的莫過於福斯汽車。自9月,大衆集團管理層因銷量下滑、工廠產能利用率低問題,釋放關閉在德部分工廠信號後,在工會方的發動下,約10萬工人以罷工的方式予以抗議。然而,福斯汽車危機並非孤立,它只是德國汽車業和德國經濟面臨危機的縮影。危機的發生並未一夜之間,它早就在潛行中。
曾經的最大成長引擎
長期以來,德國汽車業一直在德國經濟中處於不可替代的地位。據德國聯邦經濟部,從營業額來看,汽車業是德國製造業最大的行業,也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部門。2023年,該行業直接僱傭人數近78萬人,該行業企業實現營業額超過5640億歐元。其中,汽車和發動機製造商貢獻了超過75%的營業額,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則佔比16.3%,車身和掛車製造商約佔2.6%。而德國2023年GDP達41856億歐元,汽車行業在其中的佔比並不算很高,但該行業的特殊地位在於其創造的增加值高於平均水準。
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德國汽車業2024年研究報告(以下簡稱「IW研究」)也表明,大約從2000年開始以來的二十年間,汽車工業成爲德國製造業中最大的成長驅動力。過去十年的長期繁榮在很大程度上是德國汽車工業的繁榮。同樣也可以說,2019年的工業衰退在很大程度上是汽車工業的危機。2010年,汽車工業對製造業總成長的貢獻爲4.7個百分點,佔2010年工業成長的近25%。也就是說,汽車業的繁榮就是德國經濟的繁榮,汽車業的危機就是德國的危機。
然而,汽車業在德國增加值中的佔比近年來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據德國聯邦經濟部數據,2017年,該比例達到了最高點,爲4.7%。2019年,汽車行業增加值開始下降。隨後,該行業遭受了疫情衝擊以及由疫情引發的供應鏈問題。2021年,汽車業的增加值僅佔德國增加值的3.9%,行業就業人數也明顯減少。
生產向亞洲轉移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無論是生產、銷售,還是需求,全球汽車業開始向亞洲市場轉移。據德國聯邦經濟部,2023年,在德國境內,德國各大車企新生產了410萬輛乘用車,而在海外的乘用車產量約1000萬輛。按照經濟部的解讀,這樣的生產佈局不僅爲德國本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帶動了國內研發、車型開發等領域的就業成長。
然而,據IW研究,2000年,東亞國家和印度佔全球汽車生產的29%,到2023年,該比例已經達57%以上,其中的主要推動因素是中國作爲汽車生產基地的崛起。2000年至2023年間,中國的汽車生產成長了14倍,而全球生產同時期成長了約60%。中國在全球汽車生產中的份額由此也在增加當中。2023年,中國所佔份額接近三分之一。這樣的發展勢態引發了德國對於德國作爲生產基地的深深擔憂,具體體現就是福斯汽車或將關閉本土工廠,而這樣的舉措是大衆一直以來的底線。
銷售市場陷入不確定性中
以德國汽車爲代表的德國經濟,高度依賴開放的市場和出口。據德國經濟部,2023年,約76%的德國產乘用車出口到其他國家。因此,進入海外市場是德國汽車行業的核心議題。最近,由於目標國的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的變化,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增加,德國企業加大了對海外的投資,以鞏固其在海外市場的地位。
在過去的年間,德國和歐洲本土市場作爲銷售市場的比重在下降。據IW研究,就大衆、梅賽德斯和BMW這三大汽車集團而言,其在德國本土市場的銷量佔總銷量的比重僅爲12%到13%。而在2010年,這一比例曾高達23%。
而中國成爲德國汽車最重要的銷售市場。2023年,該三大車企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佔總銷量的比重在32.4%至36.4%之間。早在2010年,大衆集團在中國的銷量佔比就接近32%,並在2019年達到近40%的峯值,此後有所下降。相比之下,BMW和賓士的中國銷量佔比則呈現出持續且明顯的成長趨勢。2010年,中國市場在BMW和賓士的總銷量中佔比均約爲12%。到2023年,這一比例分別上升至約33%和36%。
說到海外市場貿易政策和地緣政治風險,對於德國來說,主要在於中美兩大市場。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反補貼稅於德國汽車意味著雪上加霜。而關稅愛好者、對德國汽車飽含敵意的川普即將上臺,給德國汽車和德國出口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正是在這樣的雙重風險和不確定性中,被稱作爲「汽車換牛肉」的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的敲定,對德國汽車至關重要。2023年,德國是南美共同市場五國最大的歐盟貿易伙伴。根據歐委會最新發布的協議檔案,協議生效後,南方共同市場的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進口關稅將降低28.6%,並逐步降低,18年後最終降至零。那就意味著,一旦協議生效,巴西和阿根廷對此類歐盟汽車徵收的關稅立刻降至25%。迫切需要成長的德國經濟和德國汽車業將希望寄託在南美國家。這份談判了25年的協定離最終敲定幾乎只有一步之遙,但仍面臨被法國等歐盟成員國聯合阻撓的風險。
即使與南方共同市場之間的自貿協定最終能在2025年塵埃落定,從而成爲德國汽車解決部分出口問題的救命稻草。危機四伏下,敲定一份協定無法一勞永逸。德國政府最近提前解體,2025年年初將會提前選舉。而政局動盪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是德國汽車業的另一劑毒藥。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責編:閆曼 man.yan@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