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川普政府關鍵職位的提名逐步公佈,以及對外經貿政策主張越來越多的主張爲媒體披露,川普新政府對華關稅政策的內容也逐漸明晰。與先前市場預期比,筆者以爲有利的方面是主要是加徵關稅可能是個逐步的過程,不會一開始就是60%或更低,而美國和歐洲日本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的經貿關係也會備受打擊,這也有助於中國修復與歐洲和日本等國家的經濟關係;而不利的方面主要是中美關稅衝突難以避免,兩國關係可能又會重新因爲經貿問題引發兩國關係的全面惡化。
面對當前的局勢,中國需要抓住一年左右的緩衝期,首要解決好房地產和地方債務問題,推動自身經濟的企穩,其次是緩和和歐洲日本的經貿關係,防止歐洲和日本已美國構建新的對華經貿的統一戰線。 從中長期看,還是要加大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開放。只要中國做好自己的事情,中美徹底脫鉤的可能性不高。
關稅節奏慢於預期但決心可能超出預期
市場對川普政府上臺之後的關稅政策一直存在較大分歧。一些觀點認爲川普可能在就任之後就立即大幅對華加徵60%的關稅,如他在競選時做的承諾,而另一些觀點認爲川普意識形態色彩不強,重視商業利益,有談判妥協的空間。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加徵關稅可能是個逐步的過程,但想要避免關稅也不太現實。 這兩天川普在社群平台上發文,以未能有效管控毒品以及非法移民爲由,宣稱在其總統任期的第一天,將對所有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入美國的產品徵收25%的關稅。他也以類似的理由宣佈對所有從中國進入美國的產品額外徵收10%的關稅。
這一方面意味著關稅的落地已經近在眼前,一方面也意味著短期中國面對的關稅水準低於先前的一些預期。實際上,先前獲美國財長提名的華爾街對沖基金投資人貝森特也呼籲,加徵關稅需要採取分階段、逐步實施的方式。
美國加徵關稅的三個目的
對中國而言,美國加徵關稅存在三個不同的目的:增加稅收,施壓迫使中國改變一些經濟政策,和強硬的拖鉤戰略。
第一個目的:增加稅收彌補美國的財政赤字。近日,美國新財長貝森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關稅可以作爲多種工具來使用;他專門談到在美國的早期歷史上,關稅長期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在貝特森「三三三」的施政方針中,即美國經濟成長達到3%、財政赤字回落到3%的GDP,和每天增加300萬桶石油。把美國的財政赤字降低到3%的挑戰很大,特別是還要落實川普減稅的競選主張。即使削減一些川普認爲不合適的支出,如環保等,也很難實現兆美元量級的赤字削減。馬斯克推動政府精兵簡政的效果仍屬於未定之數,透過對進口產品包括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則比較確定的有助於增加政府收入。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美國的關稅從2017年的352.1億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773.9億元,應該大部分與中國的商品進口有關。根據美國Tax Foundation的估算,若對所有國家加徵10%的關稅可能爲美國政府帶來每年1700億美元的收入,若稅率達到20%,則收入可達2800億美元。
第二個目的:以加徵關稅作爲施壓籌碼,改變中國的補貼以及補貼等政策。貝森特明確表示,關稅是川普總統與貿易對手的「協商工具」。他特別批評中國,「透過一系列政策將資源從家庭部門轉移到製造業部門,(導致)中國出口產品開始湧入世界」、「市場準入和透明度的缺乏也使中國公司免受競爭壓力」「當市場參與者沒有相同的激勵和約束條件時,自由市場經濟邏輯就會崩潰」。
在這種情況下,美方可能利用關稅迫使中國改變一些既有的政策安排, 以提升美國企業的競爭優勢,獲取更大市場份額。持有這類觀點的美國經濟界高層是很流行的。
當然,針對國際上對中國補貼製造業的批評,中國政府也已經在推到改革,比如,中國已經公佈並實施了《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條例》要求,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或者未經國務院批准,不得給予特定經營者稅收優惠,實施選擇性、差異化財政獎勵或者補貼,也不得在要素獲取、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給予特定經營者優惠。
第三個目的:美國鷹派,他們主張利用高額關稅作爲手段,推動中美經濟完全拖鉤。這是三個目的中最壞的結果,也更需要付出努力盡量拖延脫鉤的時間。
川普關稅政策的利與弊
美國的關稅政策實施節奏偏慢,無疑有利於中國調整應對;而美國和盟友分裂加大,也有利於中國修復與這些國家的關係。但是,目前看川普加徵關稅的態度較爲堅決,中美關係很難改善,是對中國不利的一個方面。
由於川普需要優先處理一些國內事務,如削減官僚體制等,目前看美國加徵關稅更可能逐步實施,這也意味著中國有一年左右更充裕的時間來應對關稅的衝擊。
例如,貝森特在其獲得提名後的首次採訪中表示,他的政策將優先事項將是兌現川普的各項減稅承諾,包括使其第一任期內的減稅政策永久化,以及取消針對小費、社會保障福利和加班費徵收的稅收。另外,高通膨引發民衆不滿是這次民主黨大選失利的主要原因,抗通膨仍是川普第二任期需要解決的優先事項。短期對華大幅加徵關稅並不是當下的最優選擇。
此外,美國對外加徵關稅不止是針對中國,其他國家包括盟友國家也是他的目標,這客觀上有利於中國修復和相關國家的關係,從美國建立的對華包圍圈中突圍。
實際上,傳統盟友加拿大已經被川普在社群媒體發文直接威脅。而歐盟、日本對此也都十分警惕,嚴陣以待。例如日英兩國政府已經在計劃新設外交和經濟閣僚參加的經濟版「2+2」會議,幫助重建因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而倒退的國際經濟秩序。
但是,川普政府加徵關稅的最終決心可能比較堅決,中國也需要做好中美貿易關係、乃至整體關係繼續惡化的準備。
中國要用好川普對華政策的緩衝期
從川普挑選財政部長的人選來看,其對關稅政策的落實比較堅持。 據報道,川普曾經有四個財長候選人,除了貝森特之外,後來成爲商務部長的盧特尼克、私募基金創辦人羅文、美聯準前理事沃什也都是潛在人選。羅文和沃什都是因爲在關稅問題上與川普立場並不一致,最終被川普排除在外;而貝森特之所以被選定,也是因爲川普認爲他更能執行政府的新政策。
在川普第一任期內,因爲貿易摩擦中美關係急轉直下。伴隨著更高水準互徵關稅的到來,中美經貿關係再度受到衝擊恐怕是大機率事件;而中美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這也意味著中國需要爲更糟糕的中美關係做好準備。
當然,總體而言,中國需要抓住這一年的緩衝期,加速產業鏈重新佈局、解決好房地產和地方債務問題,推動經濟企穩。中期而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綜合考慮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可能分歧加大,只要中國做好自己的事情,中美乃至中國和西方國家走向徹底脫鉤的可能性不高。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本文編輯徐瑾 Jin.X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