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專欄 文化

崛起的英國盛事——英中雙語朗誦比賽

何越:雙語朗誦比賽以英中文化爲號召力,走出了「華社泡泡」,號召力強,團結力廣,將華人第一代、第二代以及英國著名作家等共聚一堂。
第三屆全英英中雙語朗誦比賽——少年組選手、評委和志願者合影。攝影者:母愛橋志願者王雨陽

參加英中雙語朗誦比賽到第三個年頭,有了書寫的必要。

最近我專心撰寫英中文化區別,因爲這巨大的文化差異就是大陸華人難以融入英國主流的原因。很多人因爲難,又找不著路,久而久之就放棄,退回到大陸華人圈裏,抱團取暖,如同英國裏的「華社泡泡」。誕生於英國大陸華社,該雙語朗誦比賽以英中文化爲號召力,走出了「華社泡泡」,是崛起的新興英國盛事——號召力強,團結力廣,將華人第一代、第二代,以及英國著名作家等共聚一堂。

第一次介入此盛會,是在2022年。當時作家欣然邀請我做評委。過去三年裏,眼看著初賽報名人數逐屆成長,共超過320人;選手們來自英國十多個城鎮區域;公立和私立學校都有,有一大部分來自週末中文學校;選手年齡最小5歲,最大33歲。

15-18組冠軍Kai Jolly,16歲。攝影者:母愛橋志願者孫宏

評委陣容頗爲強大。過去三年裏,英語組請來了Julia Lovell教授(藍詩玲,《鴉片戰爭》作者)、吳芳思(Frances Wood)、Hilary Spurling CBE、Hugo de Burgh(戴雨果)教授等;中文組有溫迪雅(前《東方時空》主持人)、白鮮平(倫敦讀書會創辦人)等。

對於大陸華人社羣,從前的印象大都是老鄉會或者某某協會在中秋和春節搞個表演,喫個飯,有時還請某某領導人到場發言。而英中雙語朗誦比賽則打破俗套,跳出傳統框架,以自信的姿態,獨樹一幟。這個創意,怎麼來的?

該公益活動源於「英國富趣思學」創辦人姚菲彥的倡議, 並得到了英國「凱誼信國際」公司的贊同與加盟。欣然創辦的「母愛橋」當時正在調研和籌劃如何幫助英國孩子在兩年的疫情後如何迴歸線下中英文化交流的公益活動,於是三方一拍即合,聯袂舉辦「全英中英雙語朗誦賽」。2022年11月在倫敦中國城的中英交流中心中國站舉行了第一屆全英中英雙語朗誦比賽。

5-7組冠軍Siqi Cecilia Wu, 7歲,與評委。攝影者:母愛橋志願者王雨陽

爲何會有如此倡議?姚菲彥說「希望更多的人來學習英國和中國的語言以及文化,提供一個平臺給年輕學子們、志願者們鍛鍊公衆演講能力,提升個人自信,拓展社交圈」。

朗誦是中國傳統,英國社會如何?姚菲彥介紹說:「英國很重視文學教育,學生們從小的教育就注重閱讀以及文學欣賞。透過戲劇演繹文學作品的傳統也是英國教育界的一大特色, 還有著名的LAMDA證書體系。1880年,LAMDA(倫敦音樂戲劇學院)推出了LAMDA考級項目。LAMDA考級的核心是在寓教於樂中,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自信心。自項目成立以來,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學生,從世界各地慕名前來參加考級。英國各地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朗誦演講比賽以及文學周、詩歌日等」。

欣然沉浸於英國文學逾30年,對英國朗誦認識深刻。她說:「英國的文學影響力在世界非同凡響。據我個人有限的認知,英國朗誦早在莎士比亞時代就很流行了,詩人/學者會在鬧市朗誦自己的作品,與那些沒有認讀教育的人分享自己對語言與情感的思緒……若再往前推延,英國的朗誦深受古希臘與古羅馬『新聞說唱』傳統的影響,因此還產生了傳統的『搖鈴人(Town Crier/Bellman)』。疫情期搖鈴人再現,以朗讀的形式宣讀隔離通知……」(詳見欣然撰寫的隨筆

連續三年參加比賽,我聽到了各種不同版本和風格的朗誦演繹。姚菲彥介紹說:「選手挑選的作品都極具文化特色,比如中國古詩詞和現代歌詞,經典文學作品。例如李白、蘇軾、毛澤東的詩歌,英國的莎士比亞以及各類型的現代詩歌。比較少數的選手選擇了講故事,或者做介紹文化、哲學思想的演講稿。有些選手也選擇自己編寫的講稿,例如其中一個往屆冠軍獎的主題是 《老乾媽——中國最辣的女人》 /《The hottest woman in China》,在中國現代社會生活方面極具代表性,還有跨越國際的共鳴。」

比賽現場。攝影者:母愛橋志願者孫宏

參賽者可以選擇兩個作品分別用不同的語言來演繹,兩個作品可以是同一內容的不同語言(翻譯)版本,也可以是不同的內容。雖然是同一個作品,但據我在現場的聆聽,用英語表達中國詩歌難度很高。欣然說:「我在英生活工作近三十年,感觸最深的便是中英語言的差異,從語言邏輯到表述形態都有天壤之別。中文的時序邏輯令讀者/觀衆在時間流程中循序漸進地感受語言描述的故事情節,直至驚歎號式的結尾。而英文的空間邏輯從第一句話就把受衆者們引入一個因果關係,之後在衆多定語從句中給你展現那個因果的產生過程。因此,在兩種語言轉換的朗誦中,語音、語氣、形體都會因此而不同……若翻譯與表述的貼切,人們可在自己的語言中感受到外語作品的魅力。反之,人們會在失意的翻譯中不知朗誦外語作品之美,甚至否定翻譯作品的內容與意義。」

雙語朗誦比賽漸入佳境。談到未來,姚菲彥說:「希望年輕人,無論是參賽者還是志願者,都能從本賽事中領略到英國和中國兩邊語言和文化的美妙之處,鍛鍊個人自信,成長見識,以及拓展社交能力。希望他們成爲多元文化、和平與平等的使者、模範。」

欣然的期許是:「全英中英雙語賽已成爲一道文化交流的風景。人們可在賽事的過程中感知語言文字的差異,中英文化的魅力,以及從參賽者到志願者、評委、媒體、以及學校、家庭各方的加盟中分享公益活動的心得,擴展中英交流的網路與平臺。除此之外,我們在爲年輕人的未來搭橋鋪路,希望他們以此向社會展現自己中英文化交流的才智,成爲未來世界的相知相愛、和平共處的使者。如同一位選手所言,我們不只是一個英國人,中國人,我們是世界人,是一個尊重民主自由,捍衛和平的人!」

如果說欣然是聯繫英中文化的重要橋樑,每位志願者則是橋墩墩。她說:「深謝五位活動領軍者Fay Yiu, Mina Zhu, Zhihao Chen, Shirley Wu, Zhou Bei, 率領母愛橋30多位志願者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致敬感恩與母愛橋同願同行20年的每一位志願者/支持者/受助者!」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bo.iu@ftchinese.com)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讀者評論

用戶名: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用戶名
密碼

越陌度阡

何越(Yue He Parkinson),母親、妻子、廚師以及雙語作家。以英文撰寫中國與世界;以中文撰寫英國與世界。著有China and the West – Unravelling 100 Years of Misunderstanding 《揭開中西百年誤解》、《讓世界愛上中國美食(西方中餐大師譚榮輝自傳)以及《撕裂的民主——「脫歐」陰影下的英國政治與社會》(即將出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Thrive Capital:多樣化是給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準備的

喬什•庫許納旗下的這家年輕的創投公司以大手筆投資OpenAI而聞名,顛覆了傳統的風險投資模式。它能得到真正的收益嗎?

誰要買Chrome?

關於儲蓄的思考。

將谷歌和Chrome瀏覽器分開是好辦法嗎?

呼籲這家搜尋巨擘剝離Chrome瀏覽器,會給用戶帶來他們顯然不想要的東西。

高成長並不能說明美國經濟的全貌

令人印象深刻的頭條數字對民主黨沒有幫助。

沒有學位也沒問題:美國僱主不再侷限於大學文憑

IBM、通用汽車和沃爾瑪等公司正專注於申請人的技能,而不是教育。

阿達尼醜聞將動搖印度股市替代中國的努力

就在幾個月前,印度股票被視爲全球投資者投資組合中中國股票的可行替代,但此次事件使人們重新關注當地股票的風險和高昂估值。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