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英國華人作家欣然:我爲什麼寫作《祕密家書》(The Book of Secrets)?

何越:欣然在35年裏採訪了300多位中國婦女,幾十年來一直忠誠記錄中國普通人的生活與命運,以老百姓的遭遇反映中國現實。
22小時前

文化戰爭,美利堅信條下的利益分配新主張

李海瑄:美國流行音樂巨星泰勒•斯威夫特因其民主黨立場,近期遭受美國右翼攻擊,成爲大選中的焦點人物,該風波是文化戰爭在大選白熱化背景下的蔓延。
2024年2月9日

對話開心麻花董事長張晨

以出品《夏洛特煩惱》等喜劇電影而聞名的開心麻花,將於3月與澳門文化局聯合舉辦首屆澳門國際喜劇節。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就此採訪了開心麻花創辦人兼董事長張晨。
2024年2月8日

可口可樂張建弢:AI時代來臨,跨國公司將承擔多元化期待

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2023年度中國高峯論壇上,作爲「技術與商業的創新成長圖譜」主題對話嘉賓,可口可樂大中華及蒙古區副總裁張建弢接受了FT中文網的專訪。
2024年1月4日

徐瑾書單:重要關頭的經濟學

徐瑾:在此多事之秋,我們需要藉助經濟學的智慧,也應讓宏觀經濟學影響更正面。從今年經濟人讀書會年度書單中,我選了幾本新書。
2023年12月27日

機器真的會取代人類嗎?專訪中國人民大學王小偉

人與技術的關係來到了需要被重新審視的時刻。技術哲學如何回應這些問題:技術是中立的工具嗎?跟機器比,人的存在何以有意義?
2023年12月26日

清晰性與真實性哲學

林峯:金觀濤先生真實性哲學三部曲的第二部《真實與虛擬》,引發了我新的一個疑問:清晰性與真實性哲學之間存在何種關聯?
2023年11月15日

我在美國南方小鎮做民間藝術家口述史:「英語本身其實有許多邏輯問題,但是不得不用它和美國打交道」

子舒:田野日記讓我練習與被訪者共情的能力,更深刻地瞭解在地文化,透過文獻閱讀和訪談理解不同存在方式和它背後的信條,眼前的風景也從神祕到因爲理解而解碼。
2023年10月24日

快樂教育的真相

安妮:北美基礎教育始於一個「玩」字,讓孩子「學習翫耍,在玩耍中學習」。華人虎爸虎媽們談「玩」色變。這兩種教育理念產生了迥異的結果。
2023年10月8日

歐陽佩:「時尚+ESG」的「局外人藝術」

王英良: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時尚設計專業教師歐陽佩談如何用公益的理念、商業的模式、時尚和藝術的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
2023年9月19日

嚴歌苓談新書:《米拉蒂》是我最自由的創作

何越:最近嚴歌苓夫婦共同出版了嚴歌苓的自傳體新書《米拉蒂》,講述一個女孩的八十年代。我對她進行了電話採訪。
2023年9月8日

周豪Zax與他的電競夢

陳泓宇:在中國電競行業的20年裏,極少有企業家能像周豪Zax一樣,有著創立新聞門戶網站Replays.net (RN) 、電競職業俱樂部WE、電競賽事組織StarsWar、以及直播MCN機構伐木累的經歷。
2023年9月6日

380年前,明朝爲何滅亡

徐瑾:帝國興衰有時,文明季候纔是大趨勢。如崇禎君臣應對得法,明朝也許不會亡於1644年;但當明朝選定了戰略區位,帝國的衰敗不過早晚。
2023年9月4日

我想知道孩子爲什麼要畫畫?

秦軒:孩子們的自我還沒有被符號和知識框住,他們的情感還沒有被社會過分雕塑,所以更習慣用畫來表達自己。
2023年9月4日

奧本海默時刻:權力和責任的真相

徐瑾:在一個國際對立重趨複雜的年代,奧本海默式的困境依舊存在,政治對於科學侵染邊界在哪裏?權力對應的責任邊界又在哪裏?我認爲這是諾蘭有意的留白。
2023年8月30日

芭比,刺破父權

袁漪琳:看到《芭比》,我們終於可以說,我們確實行將至遠。畢竟「成爲女性」這件事本身實在太讓人著迷了。這就是這抹芭比粉的閃耀能如此經久不衰的原因。
2023年7月28日

當內耗成爲必然,到底是誰的問題?專訪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孟慶延

孟慶延認爲,人的觀念被解放了,但人在現實社會狀態後發現自己沒有那麼多可能。這不是今天中國社會的問題,而是所有現代性都會遇到的問題。
2023年7月12日

如何區分中文教師的水準?

林原:寫作應是檢驗中文教師水準的「試金石」。對中文教育而言,寫作水準高未必成名師,但名師應以寫作水準高爲前提。
2023年6月30日

高考改變命運嗎?什麼決定未來的收入?

夏春:孩子的能力,除了個人努力,其實很多程度上來自於家庭。父母應該發現了,真正不能輸在起跑線的,並不是孩子們,而是他們自己。
2023年6月28日

爲什麼AIGC會加速「他者的消失」?

智慧創作時代,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生產和傳播者,比如最典型的紙媒,是會加速消亡,還是能迎來更多的可能性?
2023年6月25日

哈莉•貝利版《小美人魚》:安徒生精神的合理展現

劉波:新版《小美人魚》相當於動畫版分出的新靈魂,以哈莉•貝利爲象徵的這個新靈魂展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開明,原來的那個靈魂亦永生不滅。
2023年6月16日

東京的地下室爵士酒吧

秦軒:不同的空間能長出不同的東西來,當然也包括空間自己。東京能長出這樣的音樂空間,長出這麼一個如此「地下」的音樂殿堂,是東京了不起的地方。
2023年5月19日

教育與社會分化:貴族英國向右,平民荷蘭向左

王洋:英美教育更像上流人士鞏固階層的城堡,荷蘭教育側重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匠人。名牌大學也是社會建構的產物,這對國人有何啓發?
2023年5月17日

卓澤林:全球灣區高等教育的未來圖景

王英良:華南師範大學卓澤林教授受訪,從比較的視野探討高等教育賦能灣區發展的現實狀況與未來圖景,復歸大學在區域發展中的實然行動。
2023年4月26日

當你談絲綢之路時,你談些什麼?

專訪復旦大學侯楊方教授:爲什麼大家一談到絲綢之路總覺得是大漠駝隊在黃沙上面爬?這種對絲綢之路的反常識的想像完全是因爲想像力的貧困。
2023年4月14日

牛津文學節裏的中英互動

何越:透過這次在牛津文學節的體驗來看,英國對中國嚴肅的政治氣場並非鐵板一塊,政治以外的各行業自由度仍然很高。
2023年4月7日

讀歷史能幫助普通人超越無力感嗎?專訪《歷史的溫度》叢書作者張瑋

袁漪琳:張瑋在對談中表示,個人在時代當中有時候確實會有無力感,但讀歷史在今天的意義,最粗淺來說,有一個安慰劑的作用,雖然這樣說不是很貼切。
2023年3月24日

香港須進行深層自我改革 方能成爲世界文化交流中心

榮念曾、布萊恩•黃:要聚集吸引世界有「前瞻」藝術與文化、有「遠見」策略與政策的專才,共同合作發掘培育及策劃香港獨有的文化都會潛力。
2023年3月7日

超級碗廣告背後的超級廣告行銷爭奪戰

趙瑩:今年平均六百五十萬三十秒的貼片廣告,再創超級碗廣告賽的新高。
2023年2月15日

從A到Abandon,你的新年目標爲何總是半途而廢?

章揚清:大部分中國人內心都有一對嚴厲的父母,不僅專門指出你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還愛翻舊賬。當你完不成任務時,內心是否也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2023年2月8日

有了機器貓又如何?科學又不是全部!

秦軒:藤子先生也好,宮崎駿先生也好,他們可以透過這些還活著的地方,去想像百年前的生活傳統,帶孩子體驗這種傳統。
2023年2月6日
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