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社會與文化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90歲的米老鼠怎麼抗衰老?
劉裘蒂:米老鼠見證著美國智慧財產權發展史。看似天真無邪的米老鼠與美國崛起為世界第一強國息息相關。
2018年12月24日
影評:《大象席地而坐》
胡波導演的《大象席地而坐》壓抑,但絕不悲慘;需要耐心,但絕不乏味。此片可以稱為一名天才藝術家的遺書。
2018年12月24日
知識付費的悖論
劉燕:面對眾多知識付費課程,最需要明白的是如何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只有能力是可以長久的,訊息類產品很快就被覆蓋和遺忘。
2018年12月21日
中國高校學報:未來之路在何方?
王軍:學報應遵從知識生產的一般規律。這其中,專業化尤為重要,而這也是未來中國高校學報改革的必由之路。
2018年12月21日
美國應鼓勵學生赴中國留學
萬漢姆:如果美國能將更多孩子送到中國學校,那麼美中教育失衡和兩國間因此產生的訊息不對稱將得到部分修正。
2018年12月10日
杜嘉班納:單一視角下的中國
陳抒寧:當中國文化缺乏自我表述,自己的故事少有人知時,中國形象就容易被西方的審美追求削弱為一個單一印象。
2018年11月30日
讀者來信:從基因編輯技術看「人之為神」
張植鈞:人人生而平等是基因編輯技術產生前的認識,現在人類有能力在出生前就改變後代的屬性,是不是也要求人人生前也要平等?
2018年11月27日
新加坡的新挑戰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表示,在新加坡,只有成為偏執狂才能生存。但面對現在的新挑戰,他們不僅需要偏執,還需要樂觀。
2018年11月22日
千克重新定義:計量學重要時刻
阿胡賈:千克的定義將不再是國際千克原器,而是用普朗克常數計算,後者在量子物理學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2018年11月20日
凜冬將至
老愚:黃葉脫離棲息的枝幹時,會發出柔和的微音,我理解為它對母體的致意。它們隨風飄散,不時輕觸一下遊人的身體。
2018年11月15日
德國博世百年風雨啟示錄(中):企業家苦難
博世的精神肖像折射出西方工業革命開啟後,東西方一大批優秀企業家相同的實業理想,與當今中國製造的實業領袖們有著跨越時空的契合。
2018年11月13日
一戰停戰協議的教訓應被銘記
庫柏:在國際關係中,哪怕是你的對手,也要像對待長期商業夥伴那樣對待他們。如果你為了短期利益傷害他們,他們不會忘記。
2018年11月8日
我們該如何與政見不同的人打交道?
哈福德:要理解一個對世界的看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在想什麼,我們需要跟他們共度一段時光。
2018年11月7日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傳達出的信號
阿胡賈: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似乎在糾正幾個長期存在的錯誤,向女性和年輕研究者發出的信號是,他們的發現將得到賞識。
2018年11月5日
金庸和他的《明報》傳奇
徐可意:金庸一直堅持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制約了政府,保障了人民權利,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明報》。
2018年11月1日
「與全世界為敵」
老愚:我堅信世上存在一種正義、正當、優雅的生活。以之觀照現實,便產生了不滿,經常給人留下「負能量」的印象。
2018年11月1日
與FT共進下午茶:菲克拉•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的玄孫女與我們聊了她如何利用數字技術保護和傳播托翁遺產,並在全球創造一個閱讀托翁的文化共同體。
2018年10月31日
金庸:域外的中華造夢者
徐瑾:無論評價高低,金庸小說事實上已是中國文化的域外傳薪者;其武俠世界,堪稱對中華文明最愜意的想象世界。為什麼是香港,成就了金庸?
2018年10月31日
別再聊千禧一代了
邰蒂:從「嬰兒潮一代」到「千禧一代」,廣告商一直極其善於行銷世代的概念。但這個概念其實帶有很大主觀性。
2018年10月29日
防彈少年團:中國文娛產品國際化的啟示
竇文宇:近年BTS風靡全球樂壇,為韓國軟實力帶來了巨大提升,中國的文娛產業可從這個案例中汲取經驗,或許能成為中國創造外匯的新途徑。
2018年10月25日
運氣對成功有多重要?
文森特:成功者往往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運氣。《財富精英》作者齊特爾曼認為,他們這麼說只是為了避免嫉妒。
2018年10月25日
國資入主民資後,公司治理髮生怎樣變化?
鄭志剛:對於新一輪「國資併購潮」,此舉究竟是通過併購重組改善資源配置效率,還是「國進民退」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的顯現?
2018年10月23日
下一波人才大流失將發生在英美
庫柏:憑藉英語的主導地位,美國和英國仍是當今世界知識霸主,但它們對優秀思想家和學生的吸引力正逐漸減弱。
2018年10月22日
「他所擁有的權力,不過是權力的影子」——專訪「MeToo」運動當事人弦子、麥燒
「MeToo」運動的當事人面對公權力機構時有哪些遭遇?她們又如何看待公權力在「MeToo」運動中扮演的角色?FT中文網對「MeToo」運動當事人弦子與麥燒進行了專訪。
2018年10月19日
與FT共進午餐:馬友友
這位現年62歲的大提琴家,曾為8任美國總統演奏。在世界陷入割裂的當下,他努力搭建橋樑。但他會不會對特朗普說不?
2018年10月18日
筷子,我的廚房必需品
Kimiko Barber:筷子是我最信賴的廚房用具,是我的手的延伸。我用筷子做日本料理,也用它們做西餐。
2018年10月15日
諾德豪斯:姍姍來遲的諾獎獲得者
王軍:經過一生努力,諾德豪斯開闢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豎立起一座學術山峰,贏得「氣候變化經濟學之父」的聲譽。
2018年10月12日
神秘買家堅持買下班克斯自毀畫作
該畫作在蘇富比當代藝術晚會以超過100萬英鎊售出後,被隱藏於畫框內的粉碎裝置切成細條,但這一炒作行為很可能提升其價值。
2018年10月12日
中國科學家為什麼離諾貝爾獎很遠?
王元豐:中國需要通過制度安排讓科學研究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讓科學家不將獲得科技獎勵、人才稱號作為奮鬥目標。
2018年10月11日
童話之外的安徒生
徐海娜:4月2日是安徒生的誕辰。他的童話經久流傳,丹麥讀者讀的最多的卻還是他童話之外的作品。他為文學之路飽經滄桑,內心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詩人」。
2018年4月2日
熱門文章
1.
中國經濟2020:下滑時代羅曼史
2.
2019電影工業大事記
3.
電競產業何以「水到渠成」?
4.
中國擬組建國家油氣管網公司
5.
展望2050:區塊鏈改變貿易金融
6.
亞馬遜指控特朗普阻撓競標
7.
開源軟體平台GitHub考慮進軍中國
8.
俄羅斯再度被禁止參加大型體育賽事
9.
伍德福德的盛衰記:我們能學到什麼?
10.
桑達爾•皮查伊:低姿態的Alphabet新掌門
|‹
上一頁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