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每週時事分析:都是美國「惹的禍」

曹辛:此次中俄領導人會面,核心是抗衡美國的共同需要,從中俄聯合聲明中八次提及美國的相關問題,即可以看出事情的這個本質。
12小時前

美國盡職調查公司Mintz Group在中國遭突查

中國相關部門突查了該公司北京辦事處,拘留了5名中國員工並關閉了其中國業務。
4小時前

元禾璞華管理合夥人陳大同獲釋

作爲中國頂級晶片投資者的陳大同獲釋。面對華盛頓方面的遏制措施,中國正努力提振本國半導體產業。
5小時前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將訪華並討論烏克蘭和平

在中國努力塑造自己和平建設者的形象之際,西班牙首相的這次訪華之旅將增強中國的這一勢頭。
8小時前

中美博弈或爲東盟帶來新發展機遇

孫英龍、王英良:美國所醞釀推行的印太聯盟、友岸外包等進一步夯實了與東盟的戰略協作,而中國則積極以構建新經濟相互依賴作爲突破。
11小時前

美國企業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保持低調

儘管這個有「中國達佛斯」之稱的論壇今年將聚焦中國經濟放開後的機遇,但美國國內政治壓力讓參會美國企業惴惴不安。
1天前

美聯準加息25BP的考量及影響?

周茂華:美聯準本次利率決議「頂著」銀行業危機繼續加息25BP,美聯準出於哪些考量?未來加息節奏如何?對市場又將產生哪些影響?
1天前

中國短影片軟體TikTok能否在美國國會過關?

越來越多的美國立法者支援禁止這款高人氣app。禁令將爲尋求海外擴張的中資科技集團設定一個令人擔憂的先例。
1天前

數字經濟與中國就業市場的韌性

聶日明:數字經濟不僅是就業市場的安全網,還是放大器和蓄水池。
1天前

蹺蹺板博弈:外資股東在TikTok漩渦中的利益平衡

楊方曦:美國將字節跳動「中國基因」的歸屬問題政治化,但從股權結構和企業運營的角度而言,字節跳動究竟算不算一個中國公司呢?
1天前

不能假設德桑蒂斯位元朗普更靠譜

加內什:正因爲佛羅里達州長無法輕易贏得川普支持者的擁護,他會以危險言行來爭取這些民粹主義選民。
2天前

中國2023年機構改革的重點、亮點和難點

葉勝舟:同一批人、同一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肯定有失公平,兩個角色也很難兼顧,所以需要推動管辦分離,分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
2天前

謹防外商直接投資下滑成爲趨勢

沈建光:當前中國經濟一大爭議點在於外商對華直接投資高低之爭。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真實情況如何?穩外資任務艱鉅,需要政策層積極應對。
2天前

習近平與普丁的會晤凸顯俄羅斯對中國的依賴

週二的會談將以兩國日益成長的經濟關係爲核心,凸顯出俄羅斯在經濟基本與西方脫鉤後對中國的依賴。
3天前

如何看待2023年中國出口?

樊磊:2023年的中國出口固然不像一些社群媒體所宣傳的那麼悲觀,卻也面對著明顯的挑戰,目前就判斷出口同比增速已經見底可能還爲時過早。
5天前

共和黨人敦促白宮打擊俄中核合作

有報導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爲中國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供應高濃縮鈾,共和黨高層稱「這是對美國安全的直接威脅」。
2023年3月17日

從矽谷銀行的接管看ESG運動的挑戰

鄭志剛:從公開資訊看,矽谷銀行治理,尤其在近年來十分流行的ESG實踐方面可謂「可圈可點」。那麼,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有趣的啓發呢?
2023年3月17日

銀行倒閉爲何反覆出現?對經濟的負面衝擊有多大?

夏春:本文聚焦美國的監管成敗與銀行危機,過去20年,中國同樣經歷了金融監管的起伏轉折,經驗與教訓數不勝數。
2023年3月17日

「一帶一路百人百訪」——羅舉博士談中國-白俄羅斯關係

王英良:白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如何?其在美國的制裁下出現了哪些困難?如何在區域衝突環境下,推動中白透過「一帶一路」深化共識?
2023年3月17日

「不一樣的中國故事」之四:綠色能源——安全與發展的交集

程實、李啓浩:全球對於能源安全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將爲中國的綠色低碳產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其中部分領域有望迎來更快成長。
2023年3月17日

歐盟將限制從中國進口綠色技術

歐盟擬出臺《淨零工業法案》,若一國產品在歐盟市場佔有率超過65%,使用該國產品參加公共採購投標將被降級。
2023年3月16日

中國政府新班子觀察

葉勝舟:中央和李強將今年GDP成長調低0.5個百分點,寧願對困難準備充分些,表明頭腦清醒、風格務實。
2023年3月15日

中國消費支出恢復成長

2023年頭兩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成長3.5%,扭轉了之前三個月的下降趨勢。
2023年3月15日

穩成長:如何盤活鉅額剩餘勞動力

周天勇、田博:中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勞動人口逐年縮減。在城鄉、計劃與市場雙二元轉型國情下,如何改變中國勞動力市場扭曲?
2023年3月15日

2022年產能持續過剩、但企業信心恢復明顯

調查顯示,在外需下降、內需不足雙重擠壓下,2022年中國產能過剩現象嚴重。但對未來持悲觀態度的企業較2021年顯著減少,過半企業對未來保持謹慎樂觀態度。
2023年3月15日

新總理答記者問釋放八大資訊

沈建光:新總理的首次發佈會有什麼資訊量?解答宏觀經濟前景、民營企業信心、人口負成長、外資外貿發展等方面的熱點問題。
2023年3月15日

促成沙伊復交強化中國的中東抱負

沙伊復交使中東對作爲斡旋方的中國有更高的期望,也增強了中國面對這些期望的信心。
2023年3月14日

西門子尋路東南亞以擺脫對華依賴

這家德國集團正考慮在印度尼西亞、越南和泰國增設工廠,以降低其供應鏈風險。
2023年3月14日

歐盟擬出臺對外投資管制

歐盟正在探索監管歐洲企業在海外投資生產設施的辦法,以防企業透過在海外生產來繞過敏感技術出口禁令。
2023年3月14日

比亞迪歐洲乘用車工廠選址不考慮英國

世界最大新能源車製造商不考慮將其首家歐洲乘用車工廠建在英國,原因是英國在脫歐後不是一個能提供穩定性的選擇。
2023年3月13日
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