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起訴高盛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高盛與工行獲批成立合資理財公司

高盛將持有合資公司51%的股份,工行子公司將持有剩餘股份。外國資產管理公司正爭相尋求從中國龐大的儲蓄池中獲利。
2021年5月25日

老闆回來了,但員工們還呆在家裏

許多重返辦公室的首席執行長正在努力說服員工加入他們,回到辦公室。
2021年5月24日

大衛·扎斯拉夫:好萊塢新晉大佬

扎斯拉夫的崛起表明,電視業老兵在串流媒體時代仍然可以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2021年5月22日

債券收益率上升考驗歐洲央行

政策制定者必須展現出高超的技巧,才能在不危及經濟復甦的情況下退出刺激措施。
2021年5月22日

Oatly:上市之後能否繼續「不羈」成長?

這家以叛逆、新奇著稱的燕麥奶企業,將面對更多分析師和投資者的挑剔審視。
2021年5月21日

矽谷傳奇投資者桑迪·羅伯遜:市場泡沫和垃圾太多

這位投資了多家獨角獸企業的投資先驅認爲,在反彈的後期,spac中有「大量垃圾」。
2021年5月20日

高通膨會在今年夏天到來嗎?

本週不斷上漲的價格讓市場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有了預感。
2021年5月16日

市場前瞻:美聯準將如何應對美國激增的通貨膨脹?

歐元兌美元匯率能繼續上漲嗎?日本經濟在第一季度受到了多大的衝擊?
2021年5月16日

如何利用量子計算在金融市場上賺錢?

如果機構能夠預測未來,哪怕只是幾納秒的時間,也足以橫掃市場。
2021年5月15日

大衛·斯文森:重塑投資的耶魯先驅

耶魯捐贈基金的負責人留下的遺產讓他躋身於最偉大投資者之列,業界人士認爲他可以與巴菲特和林奇相提並論。
2021年5月9日

高盛執行首批比特幣衍生品交易

由於對加密貨幣服務的需求激增,高盛宣佈正式成立加密貨幣交易櫃檯,併成功執行兩種比特幣衍生品的交易。
2021年5月8日

比特幣是投資良機還是即將破滅的泡沫?

如果散戶投資者購買,他們需要接受加密貨幣帶來的巨大風險。
2021年5月27日

高盛預計量子計算5年內引入金融市場

高盛與QC Ware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可能在5年內引入尚不完善的量子計算,爲複雜衍生品定價,這比之前預期的要早得多。
2021年4月30日

Archegos爆倉導致銀行損失總計超過100億美元

野村報告損失29億美元,瑞銀報告損失8.61億美元,各銀行加起來因Archegos事件總計損失逾100億美元。
2021年4月28日

歐洲央行是否會採取更多措施幫助歐元區經濟?

在美國財報季,新冠疫情的贏家和輸家表現如何?英國通膨正處於拐點嗎?
2021年4月18日

牛市難題:估值越高,胃口就更高

投資者們對股票估值的高度期待意味著,即使公司拿出優異的業績表現,仍有可能遭到漠視。
2021年4月17日

中國評級機構下調華融評級展望

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宣佈,將華融的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華融宣佈延遲發佈去年財報後,其債券價格暴跌。
2021年4月16日

高盛重逢「光輝歲月」

一家華爾街銀行的淨資產收益率可達30%的時代又回來了。
2021年4月15日

華爾街繁榮提振美國三大銀行利潤

美國最大的三家銀行週三公佈了高於預期的利潤,但這主要得益於投行業務,而非收入更穩定的傳統存放款業務。
2021年4月15日

Archegos爆雷背後:一場落後十年的監管賽跑

美國監管機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著手製定的法規,原本可以遏制「Archegos式危機」的發生,但該法規的落實卻被一拖再拖。
2021年4月13日

「稅收風暴」會降臨華爾街嗎?

分析師警告稱,拜登上調企業利率的計劃可能會打擊企業利潤。
2021年4月10日

電池迭代:有望重塑電動車市場的技術革命

固態電池大規模商用的前景,重新打開了人們對於尋找「特斯拉終結者」的想像空間。但這次技術浪潮的前途,又同時面對多重因素的制約。
2021年4月7日

日本能透過創新擺脫氣候和能源危機嗎?

在《京都議定書》簽訂近25年後,綠色技術的未來寄託在下一代身上。
2021年4月6日

瑞信的「Archegos夢魘」恐持續多年

因爲「Archegos爆倉事件」遭受重創的瑞士信貸,暴露出大宗經紀業務所潛藏的系統性風險。
2021年4月6日
美國證交所對高盛提起的訴訟稱,就在2007年次貸泡沫破裂之前,該銀行與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合作,行銷某些次級抵押貸款相關證券。當時高盛並未告訴買家,他們在購買由保爾森親自挑選的貸款的一部分權益,而保爾森本人對次貸市場的看法非常悲觀。換句話說,保爾森挑選這些貸款,是因爲它們有很高的違約可能性。買家也沒有被告知,保爾森策劃這宗交易的目的,就是做空他們正要做出的投資。這宗交易最終讓他賺得約10億美元利潤,而買家的投資虧了本。
|‹上一頁‹‹28293031323334353637››下一頁›|